錢塘江大橋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7月11日 (二) 09:43 由 詹天佑二世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炸毁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錢塘江大橋
錢江一橋
2020年12月的錢塘江大橋
承載上層:杭州市地面道路
下層:滬昆鐵路城站支線
跨越錢塘江
地點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
設計參數
橋型雙層桁架梁橋
全長1453米
闊度公路橋:寬9.1米(路寬6.1米)
跨數16跨(正橋)
歷史
建築師茅以升
開工日1934年8月8日
完工日1937年9月26日
1937年12月23日炸斷
1953年9月修復
錢塘江大橋
錢塘江橋夜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浙江省杭州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950
登錄2006年

錢塘江大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閘口的錢塘江上,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該橋於1932年開始籌劃,1934年11月11日舉辦開工典禮,1935年4月正式動工。整座橋的設計和施工由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茅以升牽頭,針對錢塘江複雜的水文條件制定了特殊的修建方式。1937年9月26日,錢塘江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同年12月23日杭州淪陷,茅以升親自炸毀該橋。此後日軍曾多次試圖修復該橋,但在游擊隊的阻止下一直未能完全完工,該橋也僅保留了勉強通行的能力。抗戰勝利後,茅以升重新組織人力維修該橋,但由於維修期間並未停止車輛通行,造成施工進度緩慢。解放軍解放杭州後,該橋被國民黨軍隊的炸藥毀壞。上海鐵路局和杭州軍管會牽頭組織修復事宜,並最終於1953年完成修復工作。

錢塘江大橋全長1453米,通高71米,正橋共計15處橋墩,上方支撐鋼樑結構。鋼樑結構將橋身分為上下兩層,下層為標準軌距單軌鐵路,上層為公路橋面和行人橋面。2006年,錢塘江大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籌建

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滬杭鐵路正式建成通車[1]:218。1933年12月28日,從杭州至江山杭江鐵路正式建成[2]。至1937年9月,該鐵路向西延伸至江西萍鄉,並與原有的萍株鐵路完成接軌,形成新的浙贛鐵路[3]。而在杭江鐵路修建之時,其與滬杭鐵路之間隔錢塘江而望,浙江省政府遂於1932年決定在錢塘江上修建一座鐵路橋,以貫通兩條鐵路。起初浙江省交通廳曾請時任鐵道部顧問、美國橋樑學家華德爾提供錢塘江橋建設方案,但最終提出的方案因不符合錢塘江的水文地質條件、造價過高等原因而放棄。之後,時任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甫等人推薦在北洋大學任教的茅以升負責此工程。1933年,浙江省政府正式建立錢塘江橋工程處,作為大橋的設計方、施工方和管理方。茅以升擔任該處處長[4]:71-72

獲聘後,茅以升組建了大橋的技術團隊,並邀請羅英為總工程司,還聘請了其餘4位工程師和29位大學工科畢業生[4]:72。經過實地勘探,茅以升最終選擇了六和塔附近的閘口作為橋址,此處距離杭州市中心不遠,同時江面不寬。之後錢塘江橋工程處提供了6個不同的公路鐵路兩用橋設計方案,其中以公路和行人橋面居上、鐵路橋面居下的方案以其安全性和性價比中標[5]。而在該計劃下,正橋鋼樑需131萬元,橋墩需159萬元;兩岸引橋總計需68萬元,公路和鐵路路面共需26萬元,加之檢查費用和預備資金,總經費預算高達480萬元[a]。1936年,浙江省政府等出資方對具體資金問題還曾有過進一步討論[6]:470,544

之後該工程處在大橋選址附近的閘口白塔嶺上,修建了一座坐北朝南、兩層六開間的重檐小樓作為辦公場所,以便隨時前往大橋施工現場查看情況,周邊還建有造橋職工的宿舍[9]:168-169

修建

1934年11月11日,錢塘江大橋舉辦開工典禮,並與相關廠商簽訂承包合同[6]:71。1935年4月,錢塘江大橋正式開始動工。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施工方在大橋修建時將基礎、橋墩和鋼樑三部分工作同步推進[4]:72

錢塘江底存在很厚的泥沙層,採用傳統方式打樁會立刻傾倒;且江底水文條件複雜,不同位置的水深經常會隨着河床泥沙層的變化而大幅變化,而直接向河底沉入石頭會很快被捲走。這種複雜的條件導致原有建造橋墩的模式無法完成,故而在修建泥沙層較厚處的橋墩時,茅以升改進了原有的步驟:先將長約30.5米(100英尺)的木樁用機船打至河底,保證底端接觸岩石層,從而穩定打樁處的河床;再將於岸上澆築完畢的鋼筋混凝土沉箱利用大型機械和人工協作,安放至即將澆築橋墩位置,並完成位置矯正;最後再利用氣閘逼出沉箱底部氣室中的水,讓工人進入氣室內清除積土,保證沉箱最終平穩安放於河床或木樁上,最後再利用鋼板於沉箱周圍圍堰,以便澆築橋墩,並用混凝土填充氣室[6]:14-32,51。為了順利澆築橋墩,茅以升特意聘請了熟知錢塘江水文情況的來者佛擔任沉箱工地監工,並在建橋期間將經費和資料暫存於來者佛家中[10]

在設計圖完成之後,施工方即從英國道門朗公司訂購鉻銅鋼質地的鋼樑,從而減輕橋墩負重的同時保證橋身結構的穩固,以便承托鐵路和公路路面。鋼樑海運至上海後,再通過滬杭鐵路運至工地,隨後再用鉚釘拼裝,最終搭建在建好的橋墩上。搭建工作從兩岸同步向江心開展,根據不同水深,施工方採用了不同的搭建策略:水淺處直接搭建木架,在木架上拼裝鋼材;在水位較深的地方用繩子將鋼樑吊起來再拼接,或者再岸上鉚合完成後直接用浮船運到船墩附近,進而直接安裝在橋墩上[6]:33-48

鋼樑組裝完畢後,施工方開始修建引橋和路面。為此北岸採用直接開挖和修建混凝土樁的方式修建引橋的橋墩,而南北兩岸靠近江面的引橋橋墩則普遍採用與橋墩類似的工藝來修建。相應的碳鋼鋼樑則購買自西門子洋行,但只承托對應的公路橋,而南北引橋的鐵路路基則直接修建於土台上。引橋鋼樑搭建完畢並刷漆之後,施工方開始鋪設公路路面和鐵軌。公路路面直接澆築於鋼樑上層,其厚度保證行人、汽車及路面本身的重量。引橋修建期間,杭州市方面專門組織人力遷葬了相關區域內的墳墓[6]:57-65,72,549

施工期間,多名監工、機匠和工人因公殉職。淞滬會戰爆發後,修橋工人打出「大橋成,倭寇滅」的口號加快施工速度,至1937年9月26日,全橋安裝完畢,鐵路提前通車,滬杭鐵路和浙贛鐵路也正式貫通[5]。至完工時,工程總計花費法幣540萬元,折合美元160萬元[8]:44

炸毀

1937年11月16日大橋正式通車之前,南京工兵學校的一位教官前往錢塘江大橋工程處,向茅以升出示了南京國民政府的絕密文件,要求其在必要時刻炸橋以阻礙日軍南進。當晚,炸橋用的炸藥就在茅以升的指導下全部安裝完畢。11月17日,為協助難民過橋,大橋公路橋面提前開通[4]:72-73,而在此前後橋工處已撤至浙江蘭溪[8]:37。12月23日,日軍進攻杭州,茅以升遂於當天下午5點在國軍的協助下引爆了錢塘江大橋上的炸藥[4]:73。錢塘江大橋正橋的第14號橋墩頂部被炸毀,9號墩與10號墩之間、11號墩至第15號墩之間的鋼樑全部炸斷並部分墜江[10]。在大橋炸毀之前,共計有300多台鐵路機車和2000多輛客貨車通過錢塘江大橋成功轉運[11]

此後日軍侵佔了橋工處大樓[9]:169,並試圖修複錢塘江大橋。但由於技術難度很大,直到1940年9月才完成準備工作。1943年1月,日軍直接在墜入江中的鋼樑和橋墩上搭建木板以通行汽車,為此專門拆除並挪用了大橋原有鐵路上的枕木。但由於承重能力太低,汽車需要在一端分裝貨物後分批駛過。之後開始着手修復被炸毀的橋墩和鋼樑[10]。日軍修復十五號橋墩的方法,是直接拆除了原有的墩身,並在沉箱上打上木樁後再修建橋墩。部分木樁甚至僅僅插入河床中,沒有接觸到沉箱表面[8]:39。1944年3月28日晚,國軍游擊隊炸裂了正橋5號橋墩,日軍用填砂和加箍的方式簡單重修了該橋墩。4月30日,日軍重新吊裝倒塌的鋼樑時,起重設備突然倒下,當場造成5名工人喪生。1945年1月10日,日軍勉強修通了鐵路,當月17日開始通車,但2月4日又被國軍游擊隊炸壞了正橋的6號墩及前後的鋼樑。這導致到4月25日勉強修復之前,日軍都只能用人力牽拉火車通過6號墩[10]

在抗日戰爭期間,橋工處從蘭溪先後搬往湖南湘潭[b]、楊家灘、貴州平越縣。搬遷期間,橋工處不斷遣散工作人員,到平越縣時僅餘三人。此後橋工處的相關資料一直由茅以升保存,並跟隨茅以升的職務變動先後前往貴陽、重慶等地[8]:37-38

抗戰勝利後,錢塘江大橋重新劃歸錢塘江大橋工程處管理。1946年9月起,錢塘江大橋工程處在茅以升的牽頭下開始修復。維修的工程量很大,施工人員需要鑿去日軍修築的15號橋墩[12]:152,同時利用套筒法圍住5號和6號橋墩,抽乾桶內的水分後人工修理墩壁[8]:41。整體工作並未妨礙正常通行,火車限速為10公里每小時,汽車限速為15公里每小時[13]:73-74。維修期間汽車和火車不可同時過橋,同時對來往汽車徵收過橋費,用以承擔維修開支。而維修橋墩所使用的套筒直至1947年才在上海製作完成,加之維修經費並不穩定和車輛通行,致使維修進展緩慢[8]:42渡江戰役期間,橋樑維護工人發現了國民黨軍隊在大橋鋼樑上安放的炸藥。在中共杭州市委的領導下,橋樑工人們向安放炸藥的工兵營抗議,加之中共地下黨員余森文的暗中配合,使得部分炸藥被拆除。1949年5月3日,解放軍解放杭州後,華東野戰軍第七兵團第二十一軍攻佔錢塘江大橋,戰鬥期間國民黨方面再次引爆了錢塘江大橋[14]:128,此次爆炸造成部分鋼樑被炸斷,公路橋面多處被炸開。5月4日,解放軍在一天之內初步修復了公路路面,以便部隊通行[6]:477-481,507

修復

1949年5月7日,解放軍在杭州成立軍管會,其下財政部分設的鐵道處隨即準備修複錢塘江大橋事宜。之後鐵道處聯合上海鐵路局組建錢塘江橋修復工程隊,開始着手修複錢塘江大橋[6]:507-508[15]:223,並派遣浙江省軍區警衛團一營三連負責大橋的守護任務[16]:101。橋工處所有的相關資料也全部轉交給了上海鐵路局[8]:41。同年,護橋的107艇上的四名船員被國民黨特務余斌策反,企圖炸毀錢塘江大橋,所幸執行前即被破獲,相關案犯均被處以死刑[14]:129。1951年,蘇聯專家吉赫諾夫在上海曾給出了關於錢塘江正橋的修復意見[6]:512-516。最終維修隊採用原方法重新澆築橋墩,但在維修期間曾發生過導致1人死亡的安全事故[17]。1952年4月,5號橋墩正式修復完成;1953年,6號橋墩也完成修復,至此錢塘江大橋正式恢復原狀[12]:166

結構

巴士里拍攝的公路面

建成的錢塘江大橋全長1453米,通高71米,分為正橋和引橋兩個部分。正橋共計16孔,每孔跨度為67米;北岸引橋長288米,南岸引橋長93米。底部為橋墩,鋼筋混凝土澆築,每根橋墩因河水深度不同而高度不同。墩座即為沉箱,上方承托墩身。江中共有15根橋墩,其中6座直接修築於石質河床上,其餘9座修築於插入泥沙層、承托於石質河床的木樁上[8]:43,每根橋墩對應160根木樁。北岸引橋共計有16根橋墩,臨江兩座採用的方法與江中橋墩相同,其餘均直接開挖後澆築。南岸引橋有5座橋墩,靠近江面的四座方法與江中橋墩基本相同,剩餘一座為直接開挖鑄成。橋墩向上略有收分,上方承托橋體,即為鋼製拱梁,其中正橋拱梁為鉻銅鋼的簡支桁梁,引橋的材質則為碳鋼[6]:71。拱梁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公路橋面,鋼筋混凝土澆築,寬6.09米,兩側行人路各寬1.52米,外側修建有欄杆。下層為鐵路橋面,鋪設標準軌距的單軌鐵路,層高6.71米,寬4.88米[18]:54-55。為維護橋樑安全,負責執勤的武警杭州支隊執勤一大隊執勤三中隊在橋面上還設有10個崗亭[19]

利用和保護

1966年10月10日凌晨2點34分,浙江省軍區警衛團一營三連戰士蔡永祥在764列車經過大橋時,發現鐵軌上出現了一根來路不明的大木頭,遂主動上前將木頭推出鐵軌,自己卻不幸因火車碰撞而犧牲[16]:108-109。1983年,該部隊轉而隸屬於武警部隊,番號為浙江總隊杭州支隊執勤一大隊執勤三中隊[20]。1995年,該中隊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守橋愛民模範中隊」稱號,1996年被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錢塘江守橋模範中隊」榮譽稱號[16]:107-108

修復後的錢塘江大橋一直由中鐵上海局杭州工務段負責保養和維護。該工務段曾多次開展周期性靜態檢測,以確認大橋的運行狀況[21]。1970年,錢塘江大橋再次大規模維修,以修復逐漸擴大的鋼樑伸縮縫[17]。1993年10月11日,經過兩個月的施工,錢塘江大橋橋面得以修復,並正式改為橡膠改性瀝青橋面[22]。2000年,錢塘江大橋將公路橋面全部拆除重鋪,相關工程於2001年5月1日維修完畢[17]。2005年3月,錢塘江大橋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3]。2006年,錢塘江大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2015年8月,錢塘江大橋再次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大檢修[25]

1999年12月14日,錢塘江大橋紀念館正式建成。該紀念館位於錢塘江大橋北岸西側,佔地2000餘平米,建築面積800餘平米,建設方為上海鐵路局和鐵路杭州工務段。館前另建有一尊茅以升銅像[26]:94

錢塘江大橋的圖案曾經出現於1949年民國發行的浙江省銀行銀元的1元兌換券和5元兌換券上。新中國成立後,錢塘江大橋的圖案又出現於第一版人民幣的1000元面額正面[27]:145-147

註釋

  1. 此處的貨幣單位為國幣[6]:470。錢塘江大橋開工不久後,南京國民政府廢除了銀本位的國幣,改為發行法幣[7]:144-145,最後的成本計算均以法幣為單位[8]:44
  2. 搬遷至此的原因是唐山工程學院在湘潭複課,而茅以升此時兼任了該院院長。此後的兩次搬遷均與該學校有關[8]:38

參考

  1. 田松慶,唐文雅,譚傳鳳 (編). 简明地理辞典.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4-12-01. CSBN 17106·62. 
  2. 良輔. 杭江铁路的完成. 東方雜誌. 1934, 2: 2–3. 
  3. 何廣華,何明圓. 浙赣铁路:支撑抗战的钢铁动脉. 紅岩春秋. 2020, 10: 56–60. 
  4. 4.0 4.1 4.2 4.3 4.4 王彥君 編著 (編). 浙江科学技术史 民国卷.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4-10-01. ISBN 978-7-308-11021-1. 
  5. 5.0 5.1 楊玄博. 民国钱塘江大桥考述.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2, 4: 83–86. 
  6.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鄭翰獻 主編 (編). 钱塘江文献集成 第11册 钱塘江大桥史料 3.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7-09-01. ISBN 978-7-5565-0446-6. 
  7. 湖北省金融學會 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編 (編). 金融词汇. 北京: 中國金融出版社. 1981-03-01. CSBN 4058·91. 
  8.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茅以升. 钱塘江建桥回忆. 北京: 文史資料出版社. 1982-05-01. CSBN 11224·89. 
  9. 9.0 9.1 仲向平,陳欽周 著;王國平 總主編 (編). 钱塘江历史建筑.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3-07-01. ISBN 978-7-80758-777-4. 
  10. 10.0 10.1 10.2 10.3 陳慈林. 日军难以修复钱塘江大桥. 文史精華. 2014, 22: 53–55. 
  11. 葛許國.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杭州(生活品質). 2017, 3: 58–59. 
  12. 12.0 12.1 盧曙火 主編 (編). 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3-07-01. ISBN 978-7-5608-6418-1. 
  13. 丁國平. 铁路趣话. 哈爾濱: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3-06-01. CSBN 13217·072. 
  14. 14.0 14.1 黃榮波. 追念.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0-12-01. ISBN 978-7-213-04417-5. 
  15. 吳啟迪. 中国工程师史. 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7-05-01. ISBN 978-7-5608-6418-1. 
  16. 16.0 16.1 16.2 文昊 主編;遠方 編著 (編). 青少年应知道的英模故事 当代丰碑.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2-04-01. ISBN 978-7-5469-2202-7. 
  17. 17.0 17.1 17.2 钱塘江大桥三次大修亲历记. 杭州網. 2020-10-20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18. 袁華 主編 (編). 中外名桥. 合肥: 黃山書社. 1997-12-01. ISBN 7-80630-254-9. 
  19. 守护76岁的钱塘江大桥 战士们随时"变身"公安消防缉毒警. 浙江在線. 2013-07-25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0. 护桥护民立功立心 钱塘江守桥模范中队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浙江在線. 2019-07-16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1. 郭鶴藝. 杭州工务段:守护钱塘江大桥. 交通建設與管理. 2012, 9: 46–47. 
  22. 呂偉民. 钱塘江大桥采用橡胶改性沥青修复桥面. 交通建設與管理. 1994, 1: 71. 
  23. 杭州新增35处省级文保单位 钱塘江大桥名列其中. 浙江在線. 2005-06-02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4.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央政府入門網站. 2006-06-02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5. 78岁钱塘江大桥大检修 9月底完成. 浙江在線. 2015-08-13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6. 馬時雍 主編 (編). 杭州的博物馆.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8-10-01. ISBN 978-7-80758-132-1. 
  27. 儲建國,王吉. 纸币西湖.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8-01-01. ISBN 978-7-80758-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