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州市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蓋州市
縣級市

蓋州市在營口的位置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遼寧省營口市
區劃類別縣級市
鄉級行政區27
- 21
- 街道6
地理
人口及經濟
總人口72萬人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郵政編碼115200
電話區號+86 (0)0417
車牌首號遼H
網站:蓋州市政府網

蓋州市遼寧省營口市的一個縣級市,位於遼東半島西北部,西臨渤海灣,地處「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中部。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燕國開拓遼河流域,建遼東郡包括今蓋州地區。秦統一後仍屬遼東郡。西漢、魏晉時期,設平郭縣(今熊岳城),歸遼東郡管轄。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前秦、後燕,屬平州。

407年北燕建立後,一度為高句麗占領,為蓋牟城,是蓋州名稱之由來[1],後在此地置建安縣,並築建安城(今青石嶺的高麗城)。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於建安城設置建安州都督府。渤海國時期在此置蓋州,遼朝時期將蓋州改為辰州[2],故蓋州有古辰州之稱。明昌六年(1195年)因「辰」與「陳」同音,避諱改辰州為蓋州[3]。元朝置蓋州路,治所仍設在建安城。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廢州改衛,改蓋州為蓋州衛。連同金州衛復州衛海州衛,合成「南四衛」,同屬山東按察司遼海東寧道。翌年改築新城(今蓋州縣城)。

康熙三年(1664年)廢蓋州衛,置蓋平縣,隸屬奉天府蓋平縣取自「蓋州」、「平郭」兩個歷文地名的首字。

1912年民國成立,蓋州繼稱蓋平縣,屬奉天省。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被日本占領,仍屬奉天省蓋平縣。1945年,抗日戰爭勝後,國民政府未能接收此地,而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成立蓋平縣人民政府,屬遼南行政公署管轄。1946年冬至1947年春,蓋州一度為國民政府占領。1947年6月,人民解放軍攻占蓋州。1948年10月屬遼東省管轄。1954年遼東、遼西兩省合併為遼寧省,屬遼寧省。後為營口市轄縣。1965年改名為蓋縣。1992年撤銷蓋縣,設立蓋州市。

行政區劃

蓋州市下轄8個街道辦事處、16個、3個[4]

鼓樓街道西城街道東城街道太陽升街道團山街道西海街道九壟地街道歸州街道高屯鎮沙崗鎮九寨鎮萬福鎮臥龍泉鎮青石嶺鎮暖泉鎮榜式堡鎮團甸鎮雙台鎮楊運鎮徐屯鎮什字街鎮礦洞溝鎮陳屯鎮梁屯鎮小石棚鄉果園鄉二台鄉

交通

名人

Category: 蓋州人

參考文獻

  1. 此據《遼史》、《金史》地理志,均謂辰州即高句麗蓋牟城;然《奉天通志》認為蓋州之名來自於蓋牟城係為《遼史》比附、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等則將蓋牟城址定為今撫順市境內,而將建安城定在今蓋州附近。
  2. 據《遼史·地理志》,辰州以辰韓得名。
  3. 金朝自章宗開始避諱歷代王朝國號,「國號犯漢、遼、唐、宋等名不得封臣下」,「有司議,以遼為桓、宋為汴、秦為鎬、晉為並、漢為益、梁為邵、齊為彭、殷為譙、唐為絳、吳為鄂、蜀為夔、陳為宛、隋為涇、虞為澤。制可。」(《金史·章宗本紀一》)
  4.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