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城演武廳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健銳營演武廳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海淀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306
登錄2006年

團城演武廳,又名健銳營演武廳,位於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公園東南1公里處,是清朝健銳營的練兵場所,也是北京市現存唯一一處清朝武備閱兵建築群。2006年,健銳營演武廳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團城演武廳由北京市文物局直屬單位北京市團城演武廳管理處管理。

歷史

參見:健銳營

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軍在平定大小金川叛亂時受制於當地的碉樓,為此清高宗挑選八旗精銳組建了健銳營,並為該營在香山建造了一座演兵場,同時仿製金川碉樓用以演練戰術[1]:222。團城演武廳即在此時建造完成。由於所訓練部隊為健銳營,故團城演武廳亦稱為健銳營演武廳[2]:872。在平定大小金川後,清高宗為了紀念勝利而在團城南側修建了實勝寺[注 1],而團城演武廳一直保持軍事用途至清末。中華民國時期,該地被清華大學農作物實驗場所占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團城及其附屬建築被北京市農場局巨山農場所占[1]:223。1979年,團城演武廳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3]:138。1988年4月29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文物局接管了團城及其附屬建築,並於當年6月成立了下屬的團城演武廳管理處。同年團城演武廳得以維修[1]:224。1991年10月,團城演武廳經修繕後對外試開放,並於1992年正式對外開放。2003年,團城演武廳在修繕完成後重新對外開放[3]:138。2006年,團城演武廳以「健銳營演武廳」之名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結構

團城演武廳遠景

團城演武廳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香山公園東南1公里,是北京僅存的清朝武備閱兵建築群。團城演武廳可分為團城、演武廳、門樓和碑亭四個部分。其中團城呈橢圓形,東西長50.2米,南北長40米,高10米,牆厚5米。南北城門門額均為乾隆御筆題寫,其中南門為「威宣壁壘」,北門為「志喻金湯」。南北城門上方各建有一座城樓,南城樓面闊5間,北城樓面闊3間,均為重檐歇山頂。北側城樓內有一塊乾隆御筆《實勝寺後記》碑[注 2]。城內原有東西直房,現僅餘空地,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馬道直達牆頂,城牆上砌有箭垛。團城的南城門外樓為演武廳,該廳坐北朝南,面闊5間,屋頂為歇山頂,上鋪綠琉璃瓦,邊緣為黃色琉璃瓦。該廳南側出軒3間,北側出廈3間,四周建有迴廊。該廳南側建有月台,月台南側為戰地300餘畝的演兵場。演兵場西側有一座門樓,寬24米,高11米,裡面呈梯形,是演練雲梯戰術的建築。在演兵場西南角為實勝寺碑亭,內有一塊5.7米高的乾隆御筆《實勝寺碑記》碑[注 3][2]:872[3]:138[1]:223

注釋

  1. 實勝寺現僅存一座碑亭,具體毀壞時間不詳[2]:872
  2. 該碑上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落款為乾隆辛巳(1761年),主要內容為表彰健銳營所立下的戰功[1]:223
  3. 該碑記載了健銳營的功績以及實勝寺的沿革[1]:223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 北京志·文物卷·博物馆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6-05-01: 463. ISBN 7-200-06342-8. 
  2. 2.0 2.1 2.2 北京市海淀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市海淀区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04-01: 1063. ISBN 7-200-05091-1. 
  3. 3.0 3.1 3.2 張明義、王立行、段柄仁 主編;宋惕冰(卷)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編). 北京志·文物卷·文物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6-03-01: 784. ISBN 7-200-05631-6. 
  4.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06-05-18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