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使馆旧址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
日本使馆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东城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近代
编号5-474
登录2001年

日本使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义路2号(北京市人民政府院内),是日本驻华大使馆旧址[1]

历史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前位于江米巷北侧的日本公使馆,在1900年义和团围攻使馆区时并未被破坏。但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日本借口公使馆原址狭小,不敷使用,迫使清政府将西边的詹事府肃亲王府及部分民宅划为新的用地。该用地南部新建日本使馆,北部新建日本兵营。新址的北部和东部与法国使馆意大利使馆相接,南部与西班牙使馆横滨正金银行相邻,正门开在御河路(今正义路),和英国使馆隔御河相对[1]

该日本使馆的设计师是日本建筑师真水英夫。使馆兴建时保留了肃亲王府花园内的部分树木、山石、围墙[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日本使馆旧址成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区。2001年,日本使馆旧址作为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的组成部分,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2012年,北京市启动了该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和“‘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投入10亿元人民币用于保护。日本使馆旧址被列入“‘百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2012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开始为日本使馆旧址主楼(北京市人民政府6号楼)采集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以便为今后修缮做准备[2]

建筑

日本使馆旧址现存建筑有使馆大门、主楼等[1]

使馆大门楼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总长度为14.74米,中央门洞净宽为4.56米。大门楼两侧带有弧形墙,从而形成了长24米、深3.34米的大门前空地。大门楼是二层建筑,两侧门房里均有小楼梯可通到二层。风格为西方近代折衷主义建筑风格。立面分为三部分,两侧是灰砖碉楼式墩体,三段式,檐部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女儿墙饰有巴洛克式涡卷,上方是方锥形铁皮屋顶,总高9.35米。两楼间的大拱形门洞中部腰线之上是石墙,拱券之上套有山花[1]

使馆主楼是地上二层建筑,砖木结构,东北局部有地下室。主楼平面呈不规则矩形,南立面约长46米,南北进深约为34米,四面均有出入口,其中南面为主要出入口。立面重点偏东。入口大门微前凸,门前台阶上有一对爱奥尼式矮柱,矮柱上支撑一半圆筒拱做成门罩,两侧设有扶壁式厚侧墙。二层中央的门前有牛腿挑出阳台,门两侧有壁柱,上层的墙上带有盾徽装饰。门套上饰有花形,檐部壁柱头有巴洛克式涡卷,古典主义檐口上,立有方锥顶,正面开老虎窗。入口西翼的主体为六开间,底层是连续的罗马券柱式,中间用瓶式栏杆相连接,二层是双圆式柱廊,上用简化的檐部结束,双柱间有新艺术运动风格铁花栏杆。西翼末端是个约7米见方的碉楼式凸出体,上部后退,四角的细柱支撑着一个四锥顶。中央入口的东翼设有两开间实墙开窗,屋顶檐口上有栏杆式女儿墙。东翼末端底层是半圆形凸出体,四根扁平塔司干式壁柱之间开有长窗,窗套是立在小塔司干壁柱上的半圆券。檐部上有弧形大挑檐,其上凸起成弧形护墙。二层墙面开有并联的两窗夹一门,门窗套是完整的罗马柱式,其上饰有半圆石券,顶部有高出屋檐的三角形山墙。该建筑西立面对着花园,门前有平台,平台长约25米、宽约4至8米。中段的立面是与正面西翼类似的通廊,但是二层是爱奥尼式双柱。北段末端向前凸出,装饰复杂。南段末端在南立面西翼的方形凸出体北侧,加有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圆形碉楼[1]

日本使馆旧址的大门及主楼造型融合了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巴洛克建筑、中世纪建筑风格,不讲求古典比例,而是讲求多要素融合。这是西欧近代集仿主义风格,更是日本近代模仿欧式风格的作品。该院内还有一幢二层楼以及一组平房,也都是近代建筑[1]

驻华武官室

日本驻华武官正式名称“中国在勤日本帝国大使馆附陆军武官、附海军武官”,配置武官补佐官。1928年始日本公使馆从北京迁往南京,北京另设武官室。1928-1938年期间历任驻华使馆附陆军武官是:本庄繁建川美次佐藤三郎田代皖一郎(兼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铃木美通矶谷廉介喜多诚一原田熊吉。1928-1938年期间历任驻华使馆附海军武官是:杉坂悌二郎、北冈春雄、佐藤脩、本田忠雄。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日本使馆旧址. 东华流韵. 2009-06-10 (中文). 
  2. 北京市文保日本使馆旧址修缮 进入扫描数据阶段. 人民网. 2012-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