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成都縣
地名出處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川西行政區溫江專區
區劃類別
建置時間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撤銷時間1952年
鄉級行政區16
- 2
- 14
- 縣轄區3
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
其它
時區UTC+8(東八區
電話區號+86 

註:行政區劃數據來自1952年

成都縣,中國舊名,位於今成都市區西北部[1],與同城而治逾千年的華陽縣共為成都的附郭縣,構成了現在的成都市區。得名於戰國中期,初設縣於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伐蜀後,長期為蜀郡益州成都府成都府路成都路郡治、州治、府治、路治,於1952年撤銷。[2][3][4]

歷史沿革

戰國時期,古蜀國開明朝第九位君主開明尚遷都至成都,慎靚王五年(前316年)司馬錯滅蜀後於成都建縣,封公子通為蜀侯,於成都置蜀郡[a],以張若守。西漢時分置廣都縣,隸蜀郡。更始二年(24年)公孫述於成都自立蜀王興平初年,益州牧劉焉綿竹徙治成都,後其子劉璋以成都降劉備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建立蜀漢[2]

西晉太康十年(289年)改置為成都國,封司馬穎為成都王。光熙元年(306年)李雄於成都自立,建立成漢永和三年(347年)東晉桓溫攻破成都,平之。咸安二年(374年)前秦苻堅鄧羌楊安等伐蜀並攻佔成都,太元八年(383年)東晉收復。晉安帝時分置懷寧郡[b]始康郡[c],又分廣都地置寧蜀郡[d]元嘉十年(433年)又立宋興郡[e]宋寧郡[f]。梁徙始康郡於新都承聖元年(552年)武陵王蕭紀於成都稱帝,兵敗被殺。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入魏,而後北周置總管府並廢宋興、宋寧、懷寧三郡入蜀郡,又廢寧蜀郡廣都縣。開皇初年,州郡俱廢,後省新繁、興樂(原新都)二縣入成都縣。[2]

武德初年,復置新繁、興樂。貞觀十七年(643年),從成都縣東部劃出蜀縣,後改名華陽縣[5]至德二載(757年)改蜀郡為成都府,成都縣為府治。五代時,王建孟知祥分別在成都建立前蜀後蜀。宋朝時,為益州路成都府路)路治。元朝時,為成都路治。明朝時,復為成都府治。洪武十年(1377年),新繁縣省入成都縣,十一年(1378年)封朱椿為蜀王於成都縣、建蜀王[6],十三年(1380年)復置新繁縣。康熙九年(1670年),華陽縣併入成都縣,雍正六年(1728年)復置。[2]新唐書中成都縣評價為次赤[5]元史中成都縣評價為下[7]清史稿中成都縣評價為沖、繁、難[8]

辛亥革命後,成都獨立,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後與重慶蜀軍政府合併,成立中華民國四川都督府。成都縣為四川首府,隸西川道,後隸第一行政監察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置省轄市成都市為四川省會,以成都、華陽兩縣城區為成都市市區,成都、華陽兩縣直轄鄉村地區。1949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發起西南戰役。12月9日,雲南省政府主席盧漢宣佈雲南起義。12日,民國政府四川地方派系的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宣佈起義,使解放軍迅速完成對成都的合圍。27日,解放軍在成都會師。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司令員賀龍率軍進入成都城[9]。其後,成都縣隸屬川西行政區下屬的溫江專區

1952年6月,經政務院批准,撤銷成都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併入成都市和溫江專區溫江縣新都縣郫縣新繁縣4縣。[3][4][10]

行政區劃

嘉慶年間,成都縣境內東西袤三十五里,南北廣五十里,與華陽縣分治,縣內關隘有沱江鎮、蠶次鎮、天迴鎮,場市有駟馬橋、天迴鎮、三河場、金泉場、青龍場、崇義橋、兩路口、太平場、復興場、青羊場、蘇坡橋、馬家場共十二處,編戶二十團里,分為六,共有三十四。城內有衚衕三十二條。[2]

成都縣撤銷前,共轄2個、14個、3個區公所[11]

  • 城關鎮(鎮公所設在茶店子)
  • 第一區(區公所設在土橋):西城鄉、青蘇鄉、清溪鄉、金泉鄉、萬福鄉、太平鄉
  • 第二區(區公所設在祟義橋):崇義鄉、仁義鄉、安靖鄉、復興鄉
  • 第三區(區公所設在天回鎮):三河鄉、天回鄉、青龍鄉、駟馬鄉

1952年6月,經政務院[g]批准,撤銷成都縣,原屬成都縣城區與太平、天回二鄉劃入成都市,青蘇鄉劃歸溫江縣,祟義(今大豐)、復興(今斑竹園鄉一部分)二鄉及仁義鄉的新四村劃入新繁縣,三河鄉(今三河街道)劃入新都縣,金泉、萬福、清溪、仁義、安靖五鄉劃入郫縣[3][4]

人口

嘉慶十八年(1813年)縣誌載原額增添共69597戶,男215237丁,婦171160口,共386397丁口。同治八年(1869年)查除鄉間六甲不計外,有23757戶,男53320丁,女29463口。康熙六十年(1721年)遷湖北荊州滿洲蒙古八旗共2000餘戶、5000餘名,至同治十年(1871年)共有4500餘戶、13700餘名。[2]

教育

成都縣內有數個知名書院,如墨池書院、芙蓉書院、少城書院等。成都縣籍知名進士有:[2][12]

註釋

  1. 蜀郡得名於境內蜀山
  2. 領始平、西平、萬年三縣
  3. 領始康、新城、談、晉豐四縣
  4. 領廣漢、廣都、升遷四縣
  5. 領南漢、建昌永川三縣
  6. 領興平、宜昌、永安三縣
  7. 1952年6月21日政務院【政政齊李第77號】批覆

參考資料

  1. 何俊華. 华阳当初是古蜀国“三都”之一 曾是“四川首县” 管辖区域直到暑袜街. 成都晚報. 2016-12-30 [2018-07-31]. 
  2. 2.0 2.1 2.2 2.3 2.4 2.5 2.6 清·李玉宣等.重修成都縣誌.1815(清嘉慶二十年).
  3. 3.0 3.1 3.2 四川省1952年四川省行政区划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www.xzqh.org. [2018-07-30]. 
  4. 4.0 4.1 4.2 陳潮; 陳洪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 第一版.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03.10: 11,117-118. ISBN 978-7-5031-3184-4. 
  5. 5.0 5.1 新唐書·志第三十二·地理六》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載曰南京,為府,上元元年罷京......成都,次赤。有江瀆祠。北十八里有萬歲池,天寶中,長史章仇兼瓊築堤,積水溉田。南百步有官源渠堤百餘里,天寶二載,令獨孤戒盈築。華陽,次赤。本蜀,貞觀十七年析成都置,乾元元年更名。
  6.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成都倚。洪武十一年建蜀王府。
  7. 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成都,下。唐、宋為成都府治所……
  8. 清史稿·志四十四·地理十六》成都府......(康熙)九年,省華陽入成都。雍正六年,復設華陽......成都沖,繁,難。倚。武擔山在城西北隅。西:龍華山。北:天回山。郫江自郫縣入,繞城東而南,入華陽,與錦江合,名二江,亦曰都江。沱江自新繁入,逕縣北,又東流入新都。金水河自城西穿城東出入江。摩柯池在城內。有天迥、沱江二鎮。一驛:錦官......
  9. 胡躍先. 1949成都解放记.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來源:四川日報. 2009-10-23 [2015-09-17] (簡體中文). 
  10. 民政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沿革 第3卷. 北京市:測繪出版社,1988.04.第12頁
  1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都市金牛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 金牛文史資料選輯 第6輯. 1989.09. 第74頁
  12. 楊虎. 老成都墨池书院. 成都晚報. 2010-04-07 [2018-08-11]. 

Template:中華民國四川省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