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電視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
Asia Television Limited(ATV)
公司類型私人公司
成立1957年5月29日 (1957-05-29)(麗的映聲,收費電視有線廣播
1973年4月6日 (1973-04-06)(易名為麗的電視,免費電視無線廣播
1982年9月24日 (1982-09-24)(易名為亞洲電視,2016年4月2日停播)
代表人物邱德根(前董事局主席,已故)
林百欣(永遠榮譽主席,已故)
總部香港(英佔)港島軍器廠街軒尼詩道交界辦事處(第一個舊址)
香港(英佔)港島灣仔區灣仔告士打道麗的呼聲大廈(第二個舊址)
香港(英佔)→ 中國香港九龍城區九龍塘廣播道81號亞洲電視大廈(第三個舊址)
 中國香港新界大埔區大埔創新園大盛街25-37號亞洲電視總部(第四個現址)
產業網絡電視
主要股東亞洲電視控股(52.42%)
Antenna Investment Ltd(47.58%)
母公司亞洲電視控股

亞洲電視有限公司(簡稱亞視;英語:Asia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英語:ATV),前身為麗的映聲麗的電視(簡稱麗的;英語:Rediffusion Television Limited,英文縮寫:英語:RTV),是香港一間過往曾經提供收費有線電視廣播和免費無線電視廣播的電視台,於1957年5月29日啟播,成為大中華乃至全球華人地區的首間華語電視台。麗的映聲於1973年4月6日易名為麗的電視,並由收費電視轉為免費電視和採用彩色廣播,於1982年9月24日邱德根入主而將麗的易名為亞洲電視,並採用金錢為徽號。

亞洲電視曾經是華人地區較具影響力的電視台之一,惟至1990年代中期的節目質素不斷下降,加上受無綫電視慣性收視」、數度易主和政治立場轉變等影響,使得其收視率長期低落,以及出現股權爭拗及財困問題。

2015年4月1日,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宣佈亞洲電視的免費電視牌照不獲續期。最終,亞視的牌照期於2016年4月2日凌晨零時屆滿,終止於香港本地的免費地面電視廣播服務,正式結束近59年的電視廣播歷史任務。

2017年協盛協豐完成收購亞視大多數股權,同年12月18日,協盛協豐旗下的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宣佈以「亞洲電視」為品牌推出OTT平台網絡電視服務,於2018年1月29日正式啟播;同年4月20日,協盛協豐易名為亞洲電視控股有限公司

歷史

「麗的映聲」時期

1957年4月,港英政府麗的呼聲發出執照,准許開辦有線電視[1]同年5月29日,麗的呼聲(香港)有限公司以400萬元資本創辦的麗的電視台正式成立,取名為「麗的映聲」,英文簡稱(RTV)。1963年,麗的映聲增設中文頻道,以廣東話為主要廣播語言。[2]麗的映聲是以有線傳播,月費總共70港元(收看月費25元,另外加上電視機租賃月費45元。[3])。當時香港一般工薪族的月薪只有約100港元,所以月費可算是非常昂貴。[3]

麗的映聲開台時每日播放2小時,租戶僅得640家[2],全盛時期租戶達100,000家[4],初期節目內容包括新聞體育消息,首映當日的電視節目由香港時間19:00-21:00,有19:00-19:30:「啟播、開幕儀式、節目報告」、19:30-19:40:「公司主席致辭」、19:40-19:50:「晚間新聞及天氣預報」、19:50-20:00:「香港教育」、20:00-20:55:「香港電影」、20:55-21:00:「最後新聞及天氣預報」、21:00-21:01:「明日節目預告、收播」[1][5]

麗的映聲的成立是香港電視廣播史上里程碑,也創立不少香港的第一次。1962年9月,颱風溫黛襲港時,造成百多人死亡,麗的映聲舉辦籌款晚會,為災民義唱,這可說是香港電視史上第一次大型籌款義演,當年紅伶新馬師曾亦有參與,日後更獲「慈善伶王」美譽。[2]1965年「麗的映聲」為配合中文台的發展增添辦事處,辦事處位於窩打老道冠華園大廈,佔地二萬平方呎,開幕日邀請到吳楚帆張瑛胡楓丁皓方心等五位紅星剪綵。此時,「麗的映聲」正密鑼緊鼓,在廣播道籌建新的電視大廈,由巴馬丹拿設計,新福港承建,新電視大廈於1968年建成。[6]1966年「麗的映聲」舉辦全港第一個電視藝員訓練班[7]1969年,麗的映聲配合香港政府舉辦的香港節在12月舉行首屆香港節小姐競選並進行電視直播。[8]

「麗的電視」時期

麗的電視曾是廣播道(俗稱「五台山」)其中一家廣播公司。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坊間普遍稱為「無綫電視」)於1967年11月19日啟播,對麗的構成威脅。麗的映聲終於在1973年12月1日改為免費彩色電視廣播[3],為了轉為免費彩色廣播,麗的還停播1個月,公司名稱亦較早於同年4月6日改為「麗的電視」,但收視並未有立即改善。

1975年,黃錫照出任「麗的電視」第一個華人總經理,大膽破格起用新人,發掘一批新一代電視人,如麥當雄李兆熊屠用雄,稱為「麗的三雄」,製作連串震撼性節目,領導潮流,給予對手無綫電視極大衝擊。1979至1981年,麗的電視曾一度以劇集《天蠶變》、《大地恩情》和《I.Q.成熟時》等突破收視弱勢,但普遍分析認為無綫的「慣性收視」優勢已經形成。[3]

1980年尾,麗的母公司因投資失利而收縮東亞地區業務,並於1981年2月16日公佈把其持有的麗的電視全數出售予三個澳洲財團。[9]這項行動在4月7日獲得港府批准,澳洲財團隨即派四人代表進入董事局,是香港電視史上第一次電視股權大轉讓。[10]

「亞洲電視」時期

1982年,麗的電視股權再出現變化,邱德根在6月14日透過遠東發展集團取得澳洲財團持有的股權,並於同年9月24日向港府成功辦理新名稱註冊手續,三日後即9月27日下午六點半對外公佈易名「亞洲電視」,名稱沿用至今,邱德根時期是亞視少見有盈餘的時期。[11]1988年6月17日,林百欣家族的麗新集團及地產商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集團聯手購入亞視三份之二股權,作價4億1700萬元。[12]新股東的加入,令亞洲電視在節目製作上,作出一連串的改革和突破。到翌年1月31日,麗新及新世界再以2億3750萬港元收購邱德根手上餘下股權,[13]至此,邱德根結束在亞洲電視長達六年半的經營[14]林百欣集中減低成本,與旗下藝人關係良好,亦為亞視帶來寬鬆的創作空間,收入上雖未見突破但維持收支平衡;期間亞視曾與大陸的電視台進行多次合作。1998年開始,大量中國大陸商家入主,如劉長樂封小平陳永棋吳征等;期間吳征沈野封小平任職管理層,進行改革,引入多個新的節目製作系統。2002年出現股權變動,由陳永棋劉長樂等人主管亞洲電視。

2007年,亞視再有股權變動,查懋聲入主亞視,為配合查氏上場及形象改革,宣佈再次更改台徽,打破本地電視台慣用的三原色藍、綠、紅之傳統,採用了橙紅色的小楷「a」字作為主體,形狀靈感來自無限符號莫比烏斯帶,取其電視節目創意無限,對外宣傳亦由「ATV」改用「aTV」,而「a」字則代表「Asia」(亞洲)及A級(最好),同時意味亞視進入數碼廣播年代的新時空。2008年11月亞視推出吉祥物「abot」。但亞視長年嚴重虧損,又嚴重低估數碼化成本,最後更因週轉不靈、必須減省開支而解散藝員部,被迫翻用亞視片庫內的舊錄影帶,無法解決資金不足支持裝修、搬遷及數碼化新總部的問題。而政府和立法會又因擔心「紅色資本」控制本地傳媒,一直拖延審批加入新股東一事;加上新投資者又希望中信國安可以入股亞視後才一起入股亞視,但亞視廣播道舊址又已賣給長江實業,亞視又不得不搬遷,令亞視陷入開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幸好拖延大半年後,政府和立法會終於批准中信國安入股亞視,令亞視得以渡過難關。

2008年12月4日,亞視突然宣佈委任張永霖為執行主席、王維基為行政總裁。12月15日,亞視發生行政總裁辭職羅生門事件,張永霖突然於下午宣佈王維基辭職;而王維基則指並未提出請辭。最終亞視於12月17日召開董事會,確認王維基離職。2009年1月29日,旺旺集團兼中國旺旺董事長蔡衍明入股亞視。同年3月23日,亞視重組其數碼頻道,由6條數碼頻道減至3條。2009年12月,執行主席張永霖結束其於亞視短短一年的職務。隨着同時擁有台灣中時集團經營權的蔡衍明入主亞視,節目製作方向亦偏向以模仿台灣節目為主,包括《香港亂噏》及《亞洲星光大道》。

王征時代:不獲續牌

2010年初,中國大陸商人王征有意入股香港亞洲電視,及查懋聲發行相關可換股債券所引發的股權爭議風波。事件主要涉及三名股東,分別是於蔡衍明、查懋聲、王征。2010年7月14日,亞視執行董事盛品儒聯同亞視董事局通過暫停胡競英的行政總裁職位,更發信下令不准胡競英進入亞視範圍及與亞視員工接觸。2011年1月2日,行政總裁胡競英辭職,代表蔡衍明一方在亞視的歷史任務已完結。

王征時代,亞視解散整個製作部,製作更見偏離香港觀眾口味,更多次發生新聞部誤報江澤民死訊事件ATV焦點批評學民思潮爭議,以及直播「亞洲會」政府總部反對發牌集會等具爭議的事件,令亞視的形象每況愈下。

2014年9月5日通訊事務管理局通知香港亞洲電視「建議行政長官不為免費電視牌照續期」的消息,以致主要投資者王征拒絕注資,令亞視面臨財政危機,發薪出現問題。

2014年年底,亞洲電視資方涉及持續欠薪事件,令到公司陷入危機,亞視新聞於2015年元旦起削減製作,而資金緊絀亦影響節目播映。同時,亞視首席非執行董事、來自德勤的代表黎嘉恩何熹達表示,希望為亞視找到「白武士」,接手亞視股權,亦不建議亞視清盤。[15]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15年4月1日決定不再續牌予亞洲電視,成為香港歷史上首間不獲續牌的電視台。而亞洲電視現時沿用的模擬廣播頻譜將會交由香港電台使用。[16]

中國文化傳媒時代

2015年9月亞洲電視股權出現變動,亞視指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向大股東黃炳均購入52%股權,當中逾41%的股份已交易成功,中國文化傳媒國際控股是中金亞洲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中金國際投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但其後德勤澄清亞視股權轉讓尚未完成,尚待通訊局批准。中金聲稱未來會投資100億元發展亞視,包括申請免費電視牌照,計劃未來6年會投資不少於51億元,作為基本器材變更和增置、節目製作的營運資金,待有關文件準備齊全,便向通訊局正式申請牌照[17]

司榮彬入主亞視後,將部份亞視節目版權轉移至中國文化傳媒旗下[18],又另外成立多間以「亞洲」為名的公司,包括「亞洲影視娛樂傳媒集團」、「亞洲電視傳媒集團」等。2015年11月,中國文化傳媒及亞視,分別向兩家同系的上市公司出售部份亞視節目版權及網上電視平台業務。中國文化傳媒與中國創新投資(1217)訂立備忘錄,出售部份亞視節目的版權,而中國創新投資亦已即時支付1,500萬元誠意金。亞視則向中國趨勢(8171)以3,000萬元出售自有節目的經營權及網上電視業務,中國趨勢即時支付300萬元,然而股東蔡衍明一方反對司榮彬一方出售亞視資產[19]。此備忘錄及交易在2016年分別導致中國文化傳媒被清盤及中國趨勢成為亞視的債權人之一。

2015年12月7日,由於亞洲電視再次未能於法定限期前向所有員工發放上月薪金,葉家寶於個人博客宣佈辭去執行董事職務。

2016年2月5日,大部份員工仍未收到去年12月起的薪金,當中部份員工決定按《僱傭條例》的自動遣散條款離職,營運總裁馬熙於當晚即時辭職,而前主要投資者王征則發聲明指已向高等法院院申請把亞視清盤[20]。翌日起亞視停止製作直播新聞報道,違反本地免費電視服務牌照的規定。同年2月15日,亞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助理副總裁陳興昌,未有回應公司何時會發薪,但指如果資金到位,會復播亞視新聞[21]

2016年3月3日,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於晚上召開記者會,稱未能和亞視新投資者司榮彬達成協議,對方至傍晚限期前仍未能發到現金,決定於翌日早上遣散所有員工,但具體時間要與工程部商議。3月4日,亞視投資者司榮彬的代表於上午11時半舉辦記者招待會中,展示合共一千萬港元現金及支票以表示有能力營運直至4月1日廣播結束為止。其後有傳德勤預計在3月4日傍晚6點停播,亦有員工形容已經對亞視「心死」,即使亞視聘用他,都不會繼續工作下去,質疑若投資者有錢,為何不先支付員工薪金[22]。與此同時通訊事務管理局接獲亞視臨時清盤人書面通知,亞視擬停止廣播的日期,並要求清盤人確認,亞視是否在其免費電視牌照屆滿前亦不會復播,以便通訊局能適時按《電訊條例》及既定程序妥善處理指配予亞視的頻譜的事宜,但最終並未停播,如常在6點繼續播新聞[23]。最終投資者中國文化傳媒,與臨時清盤人德勤,晚上達成有條件的協議,並獲高等法院接納,同意向亞視提供八百萬港元資金,其中三百萬要以現金,於3月5日及7日前向德勤支付,另外五百萬元就以兩份銀行保證書,於同月11日及31日向德勤支付。[24]。3月5日,亞視在完成遣散原有400名員工後,重新以新合約聘請回約160名員工以維持基本運作。新合約聘用期為3月5日至4月1日,指明員工可即時獲中國文化傳媒發放3月份薪金,並且最遲可於3月31日再獲發一筆相同金額作為獎金及加班津貼,但於4月2日前不能向亞視及臨時消盤人追討之前的欠薪,只能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申請賠償。2016年3月24日,亞洲電視臨時清盤人向亞視餘下的160名員工派發解僱信,信中列明各員工在4月1日後,將不獲續約,意味着亞視將在4月2日停止運作。[25]

停播及清盤案

2016年3月31日,亞視租用的新界沙田區慈雲山山頂發射站期滿。到4月1日早上9時半,地政總署聯同香港電視娛樂香港電台和亞視人員,到亞視租用的慈雲山發射站,為交接頻譜作準備[26]

2016年4月1日早上,仍然有少數職員繼續上班,有已離職的員工就希望盡快獲發放欠薪。唯大樓裏只有一兩層有燈光,其餘房間大部分已上鎖。亞視高級節目執行主任程啟光指晚上11時59分07秒開始到12時正,亞視會播出一張卡與觀眾告別後才會停播。

到晚上10時30分播出最後一次新聞報道謝幕時,主播聲稱亞視將會由免費電視轉為衛星電視網絡電視,繼續為香港市民服務,「希望大家好似過去50幾年咁樣,繼續支持亞洲電視,後會有期」。

2016年4月1日晚上11時59分07秒,亞視員工指會播出的「一張卡」未見蹤影。2016年4月1日晚上11時59分57秒,亞視所有頻道播出藍畫面,作為通知新界沙田區慈雲山山頂發射站中斷訊號的訊息[27]。新界沙田區慈雲山山頂發射站「熄機」及頻道交接程序如下:

  • 模擬頻道:4月2日0時0分,發射站亞視員工中斷模擬頻道的訊號,觀眾會看到雪花。到0時2分,香港電台開始在原來的亞視模擬頻道傳送訊號,港台電視31A取代本港台港台電視33A取代國際台,港台電視31A畫面上寫着「歡迎收看港台電視31A」,港台的工程人員在確定訊號穩定,在約凌晨零時6分50秒,港台電視31A開始提供節目[28][29]
  • 數碼頻道[30]
    • 多頻網頻譜:接手亞視部份頻譜的ViuTV的工作人員切換訊號,即時接手原本是由亞洲電視使用的多頻網數碼頻譜廣播,部份觀眾需要在電視機重新搜台才能收看ViuTV,訊號切換期間並沒有中斷,只是刪除訊號內11台本港台及16台國際台,並增加99台ViuTV,因此並不會影響透過相同大氣電波頻道傳送的81台翡翠台
    • 單頻網頻譜:於午夜起再沒有訊號傳送。

2016年7月29日起,協盛協豐(00707)正式持有Star Platinum Enterprises Ltd.(星鉑)全部股權。星鉑現時為亞視唯一的投資者及主要債權人之一,持有亞視超過52%股權[31]

2016年9月1日起,通訊局根據《電訊條例》第34(4)條撤銷亞洲電視持有的固定傳送者牌照[32]

2017年4月24日,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批准解除德勤的亞視臨時清盤人職務,亞視資產交由星鉑企業接管。星鉑企業屬於上市公司協盛協豐控股旗下公司[33]。同年12月12日,高等法院批准星鉑企業為亞視提出的債務重組方案實施,為亞視清盤案劃上句號[34]

轉型為網絡電視

2017年12月12日,香港高等法院批准星鉑企業提交的亞洲電視債務重組方案;同日,亞洲電視數碼媒體邀請傳媒出席其成立典禮。

2017年12月18日,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於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舉行成立典禮,宣佈會以「亞洲電視」品牌利用OTT網絡電視方式營運,在當日起透過流動應用程式試播;2018年1月29日正式推出流動應用程式並透過專用機頂盒播放,2018年4月1日提供收費服務。[35]

2020年5月25日,亞洲電視被香港科技園入稟高等法院指其違反租賃文件及變更契據條款、要求空置及交還物業。香港科技園在入稟狀中指,使用大埔工業邨廠房的亞洲電視違反批地條款,未有從事製作電視節目和電影等,主要業務只是管有財產和知識產權。亞洲電視於2018年成為亞洲電視控股的間接附屬公司後,未經科技園公司事先書面許可,允許亞洲電視控股和它的另一附屬公司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在涉案廠房經營業務。[36]

2021年9月,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遭兩間公司申請清盤,亞洲電視數碼媒體不反對清盤,預計10月27日會正式頒佈清盤令。[37]亞洲電視控股則發聲明指「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的狀況,並不影響集團整體媒體業務的發展」,以及會繼續發展「亞洲電視」品牌。[38]10月初,亞洲電視數碼媒體的社交媒體專頁名稱由「ATV 亞視數碼媒體」易名為「ATV 亞洲電視」,專頁簡介亦由「亞洲電視數碼媒體有限公司」改為「亞洲電視有限公司」。2022年初,亞視數碼媒體完成還款,獲撤清盤令。[39]

2022年3月29日,亞視數碼媒體旗下品牌「亞洲心動娛樂」推出戚其義監製時裝懸疑劇集《逐流時代》,是亞視轉戰網絡電視後推出的首部劇集,也意味着亞視自2011年免費電視時期最後一部自家製電視劇《親密損友》之後,相隔11年再有自製劇集推出。

頻道

數碼頻道歷史

2007年12月31日晚上19:00,隨着香港地面數碼電視的開播,亞視提供8條頻道,除了同步模擬信號版本港台國際台外,亦提供自設數碼電視頻道新聞財經頻道動感資訊頻道魅力資訊頻道文化資訊頻道aTV高清頻道,並通過數碼電視17頻道轉播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亞洲版)。

2009年4月1日早上6:00,新聞財經頻道動感資訊頻道魅力資訊頻道文化資訊頻道aTV高清頻道停播,合併為全日高清廣播的亞洲高清台(後改稱亞洲台);原魅力資訊頻道使用的數碼電視14頻道改為全日轉播中天亞洲台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由原來數碼電視17頻道改為由數碼電視15頻道轉播。

亞視在提交給廣播事務管理局的2009年度數碼電視投資計劃中表示,將在2009年10月1日推出以本地製作的節目為主的第三條標清24小時數碼廣播頻道,計劃已獲廣管局批准,頻道暫名為亞視資訊娛樂台,並承諾於頻道推出至少20%的本地製作節目。

亞視在2009年9月尾宣佈,由10月1日早上7:00起使用數碼電視13頻道轉播廣東南方衛視,而所承諾的亞視資訊娛樂台則取消,並沒有兌現投資計劃。

2010年12月1日早上6:00開始通過數碼電視17頻道轉播深圳衛視(國際版)[40]

2011年3月1日5:55分,原轉播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亞洲版)的數碼電視15頻道改為轉播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港澳版)[41][42]

2011年4月1日凌晨0:00起,停止轉播台灣中天亞洲台

2011年5月2日凌晨,亞洲高清台更名為亞洲台

2012年10月1日凌晨,數碼電視13頻道停止轉播廣東南方衛視,並於2012年12月31日晚上23:00改播歲月留聲

2016年4月2日凌晨0時起,隨着亞視牌照屆滿,本港台國際台亞洲台歲月留聲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港澳版)深圳衛視(國際版)停播。

頻道號碼
(LCN)
2007年12月31日 2009年4月1日 2009年10月1日 2010年12月1日 2011年3月1日 2011年4月1日 2011年5月2日 2012年10月1日 2012年12月31日 2016年4月2日
11 本港台
Home
停播
12 新聞財經頻道
aTV News & Business Channel
亞洲高清台
HD aTV
亞洲台
Asia
13 動感資訊頻道
His TV
頻道懸空 南方衛視
TVS-2*
頻道懸空 歲月留聲
Classic
14 魅力資訊頻道
Her TV
中天亞洲台
CTi Asia
頻道懸空
15 文化資訊頻道
Plus TV
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CCTV-4
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港澳版)
CCTV-1
16 國際台
World
17 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CCTV-4
頻道懸空 深圳衛視
SZTV
19 高清頻道
aTV HDTV
頻道懸空

已停播頻道

頻道號碼 頻道名稱 啟播日期 停播日期 頻道描述
模擬地面電視免費頻道
不適用 本港台 1973年12月1日 2016年4月2日凌晨0時 繼續自麗的映聲中文台,全天候廣播的頻道,主要為粵語節目。前稱為麗的電視麗的一台中文台黃金台奧運台,2007年12月31日晚19:00開播數字版。
不適用 國際台 繼續自麗的映聲英文台,全天候廣播的頻道,主要為英語節目,亦有少量國語日語韓語節目,相關節目配上英文字幕。前稱為麗的電視麗的二台英文台鑽石台,2007年12月31日晚19:00開播數字版。
數碼地面電視免費頻道
12 新聞財經頻道 2007年12月31日晚19:00 2009年4月1日早上6:00 全港第一條免費新聞頻道,前身是與Now TV合辦的24小時亞視新聞頻道。
13 動感資訊頻道 專門為男士播放有關體育生活汽車資訊等。
14 魅力資訊頻道 專門為女士播放有關購物潮流娛樂
15 文化資訊頻道 播放香港電台國家地理頻道英國廣播公司等富有文化資訊的外購節目。
19 aTV高清頻道 每日播放兩至三小時高清節目,同類型的後繼者為亞洲高清台
17

[43]
15
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 2011年3月1日早上5:55 全天轉播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
14 中天亞洲台 2009年4月1日早上6時 2011年4月1日凌晨0時 全天轉播台灣中天電視台國際頻道亞洲版本。
13 南方衛視(TVS-2*) 2009年10月1日早上7時 2012年10月1日凌晨0時10分 全天大時段轉播南方衛視上星版,凌晨1-6點重播亞視舊節目。
11 本港台 2007年12月31日19:00 2016年4月2日凌晨0時 模擬電視訊號本港台同步廣播。
12 亞洲台 2009年4月1日早上6:00 全天24小時播出,高清頻道,部份節目與本港台同步。前稱亞洲高清台
13 歲月留聲 2012年12月31日23:30 全天24小時播出的標清頻道,重播過往亞視節目。
15 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港澳版)(CCTV-1) 2011年3月1日早上5時55分 轉播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港澳版)
16 國際台 2007年12月31日晚上7時 模擬電視訊號國際台同步廣播。
17 深圳衛視 2010年12月1日早上6時 轉播中國大陸廣東深圳電視台衛星頻道國際
模擬收費電視頻道
不適用 麗的映聲中文台 1963年9月30日晚上7時 1973年10月31日 粵語節目,停播一個月後改以模擬地面電視方式免費播放。
不適用 麗的映聲英文台 1957年5月29日晚上7時 英語節目,停播一個月後改以模擬地面電視方式免費播放。
數碼收費電視頻道
now TV
324號頻道
24小時亞視新聞台 2004年12月12日晚上7時30分 2007年11月21日晚上11時59分 由亞洲電視為電訊盈科now TV提供新聞資訊內容的24小時新聞頻道,為當時的now TV324頻道。
外地頻道
亞洲頻道 國際台衛星版) 2009年9月1日 2015年9月 透過亞太5號衛星通過藝華衛星電視轉播,面向全亞太地區
亞洲頻道 亞洲台衛星版) 2009年9月1日 2016年3月31日 透過亞太5號衛星通過藝華衛星電視轉播,面向全亞太地區
亞洲頻道 本港台衛星版) 2014年1月20日 2016年3月31日 透過亞太5號衛星通過藝華衛星電視轉播,面向全亞太地區;停播前所有時間與香港地面廣播本港台同步。
美洲頻道 海外台 2002年1月4日 2016年5月2日 原為本港台(美洲版),是亞洲電視透過Echostar屬下的DISHNetwork衛星電視網絡於2002年1月4日在北美洲廣播,為當地華人提供一條24小時廣東話衛星頻道。此頻道並不與本港台同步播放。2016年1月20日起,本港台美洲版)易名為海外台。

市場概況

1979年麗的的《天蠶變》、1980年麗的創作《大地恩情》及《I.Q.成熟時》也令無綫電視的節目腰斬;當時當時無綫電視和李的收視份額在六十五到三十五之間;而1981年,麗的《浴血太平山》收視率一度超過無綫。亞洲電視的時代,1998年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第二輯大結局平均收視20點,最高收視達22點,取得近6成的收視;1999年亞視的合拍劇《縱橫四海》,觀眾人數勝於無綫;1999年,亞視推出台劇還珠格格》,收視率突破60%,2001年亞視推出陳啟泰主持的《百萬富翁》,平均收視十多點以上,2001年7月15日當晚的特別版百萬富翁「名人慈善百萬Show」以34點高收視將《香港小姐競選決賽》拋離,全晚收視最高更達39點,較無綫收視高出19點。可惜節目攻勢無以為繼,節目完結之後收視回跌。2012年起,亞視得出「與TVB收視四六開」的「結果」,遂於不同節目宣傳片中強調節目得到「過百萬觀眾支持」,然而此舉一直受到電視、廣告業界、學者和觀眾的質疑。其後亞視多個節目均錄得1點收視,部分節目甚至零收視(如不夠1點收視當0點計算)。2010年11月28日無綫播出《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的大結局,大結局錄得44點收視(最高47點),使亞視多個節目只錄得1點,其中宗教節目《恩雨之聲》則完全零收視。

收視積弱及歷年虧蝕

參見:慣性收視

香港兩間免費電視台,出現無綫電視獨大和亞洲電視積弱現象,據統計大部分時期,亞洲電視收視率普遍偏低,有人將此現象歸咎於「慣性收視」,意指觀眾習慣看無綫電視而不轉台,但此論調的依據及可靠性被質疑。據報導,亞視存在長期虧損的問題,亞視在林百欣時代每日約蝕100萬港元,而2008年,當時每日虧蝕達到200萬港元,[44]亞視前執行主席張永霖曾表示亞視長期虧蝕,至2008年,歷年最少蝕去五十億港元。[45]林百欣等部分歷代的亞視老闆也表示亞視存在虧損問題。

麗的時代和亞視的輝煌盛世時期

亞視是香港首間電視台,且亞視曾有過輝煌日子。亞視在邱德根、林百欣全盛時代,合共有2700多名員工,400多名藝員。[46]1978年《浣花洗劍錄》吸納佳藝電視人材令製作水平得以提升,1979年麗的首部由劇本寫成後改編為武俠小說的《天蠶變》令無綫電視在該時段的單元節目全部腰斬[47];1980年麗的創作香港電視史上首部鄉土劇大地恩情》令無綫電視的《輪流傳》被逼腰斬(收視為六比四);延續的《浴血太平山》收視率一度超過無綫,隨後的《I.Q.成熟時》更令無綫電視即時腰斬當時播映的《龍虎雙霸天》[48],《大俠霍元甲[49]、《陳真》收視上平分秋色,而當時無綫電視與麗的電視收視持續在五五比四五之間[47]

到亞洲電視時代,《少女慈禧》、《秦始皇》、《武則天》和《碧血青天楊家將》等大型歷史劇等都掀起風潮,功夫劇則有《精武門》、《洪熙官》,《司機大佬》也創劇集收視新高,1994年的《今日睇真D》迫使無綫變陣。亞洲電視也開創不少電視劇先河,1991年,亞視推出了《勝者為王》,是以賭場題材電視劇的鼻祖,隨後的兩年又製作了第二部「天下無敵」和第三部「王者之戰」(「天下無敵」令《大時代》須改時段播以避鋒頭。),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由漫畫改編的《中華英雄》和舞台劇改編的《我和春天有個約會》。1993年台慶劇《銀狐》,打破了慣常電視劇討喜的創作方式鋌而走險,因此充滿了不小的爭議性。武俠劇由於無綫電視持有改編金庸小說版權和多次翻拍,所以另闢蹊徑,分別改編其他名家武俠小說,梁羽生的《萍蹤俠影錄》、《狂俠·天驕·魔女》和臥龍生的《仙鶴神針》和《雪花神劍》等。

亦拍出涉及敏感題材的《還看今朝》和《暴雨燃燒》(麗的時代也有《大控訴》和《女媧行動》),其中1990年的《還看今朝》創出27點超高收視,1994年《戲王之王》都是收視不俗的佳作,1996年的《再見艷陽天》和1997年《肥貓正傳》都贏得口碑和收視(《肥貓正傳》令無綫腰斬劇集《大刺客》),資訊紀錄節目《尋找他鄉的故事》獲得6次「最高欣賞指數電視節目」冠軍,1998年劇集《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第二輯大結局平均收視20點,最高收視達22點,取得近6成的收視;1999年亞視的合拍劇《縱橫四海》,觀眾人數勝於無綫(《縱橫四海》令無綫年底變陣推出相同商戰及家族情仇題材一百集長篇劇集《創世紀/創世紀II天地有情》);其後《肥貓正傳II》亦勢如破竹,取得了過百萬觀眾收看。除此之外《穆桂英之大破天門陣》和《穆桂英之十二寡婦征西》在台灣和內地取得收視佳績,

1999年,亞視推出台劇《還珠格格》,收視率突破60%,《少年英雄方世玉》首播即以20點力迫《真情》,8月13日ACNilsen公佈的收視數據表明,無綫黃金時期收視全面大敗,全線告失,亞視以平均3點的收視超過無綫,這在無綫三十二年的歷史上尚是首次。《還珠格格》及《少年英雄方世玉》的成功更間接令無綫決定結束播放長達四年的《真情》。《明報》曾說:「這可與哈雷彗星相比。」[50];2001年亞視推出陳啟泰主持的《百萬富翁》,平均收視十多點以上,2001年7月15日當晚的特別版百萬富翁「名人慈善百萬Show」以34點高收視將《2001年香港小姐競選決賽》拋離,全晚收視最高更達39點,較無綫香港小姐競選決賽收視高出19點。[51]

在之後逐漸減少拍攝劇集也有《情陷夜中環》、《法網群英》等取得不俗的成績,可惜節目攻勢無以為繼,節目完結之後收視回跌。此外,亦有相當不少劇集叫好不叫座,如《國際刑警》、《劍嘯江湖》、《劍神不敗》。

市場佔有率

2006年時,在香港的電視業中,亞洲電視的市場佔有率很低。根據2007年5月的《信報財經月刊》的「香港電視發展」專題報導,亞視的收視率遠差過無綫電視,及本地各間的收費電視台,亞視在香港的平均收視萎縮至2至3%,而近年情況更不斷惡化,時有節目錄得0點收視,甚至在一星期內同時有四個節目0收視。連香港的報章雜刊都甚少報導亞洲電視的動向。而該年度亞洲電視網站的自我介紹,則由「香港第二大的電視台」,改為「香港第二大的免費電視台」。

業務合作

2001年,亞視與香港主要公共交通服務供應商九龍巴士旗下戶外媒體銷售分支機構「路訊通」結成合作夥伴,讓乘客透過已安裝在九龍巴士城巴進智公交車廂內的「路訊通」電視螢幕系統(前身「資訊娛樂共同睇」和「路訊通」),收看由亞視及其他內容供應商提供的資訊及娛樂節目,節目已經在2004尾起陸續停止在路訊通播放。

2001年亞視對源自英國百萬富翁》節目成功的進行了本地化,使亞視獲得許多獎項,提升收視率。

2002年,亞視成立「本港台(美洲版)」,通過衛星覆蓋了北美。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廣電總局批准「落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有線網絡,在此之前亞視本港台的收視範圍已經覆蓋廣東十多年。

2004年,亞洲電視與香港最大固定電訊網絡商電訊盈科合作推出24小時新聞頻道「24小時亞視新聞台」,於12月12日在電訊盈科旗下的收費電視業務「now寬頻電視」第24頻道(曾更改為第324頻道)開播,報導香港、國際、經濟等新聞。

2004年,亞視獲得行政會議批准發出非本地電視牌照,該台表示有意開辦衛星電視台,向內地傳送節目。亞視雖已獲得內地批准其節目在珠三角落地,但因為遲遲未能與地方台達成廣告收益分賬協議,因此主動出擊,希望透過經營另一條衛星頻道,增加收入來源。

亞視和廣東廣播電視台有線寬頻鳳凰衛視在節目製作和廣告業務方面建立良好合作關係。

數碼地面電視廣播

選定數位廣播制式的轉折

在討論廣播制式之初,兩間免費電視已經表示,希望等待中華人民共和國公佈自行研發國家標準,才決定使用甚麼制式,但大陸方面一直懸而未決。及至2004年7月,兩台表明如果2006年底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仍未公佈有關制式,就會選用早已測試成功的歐洲DVB-T制式。2006年8月24日,無綫表示因為時間緊迫,難以無了期等待國家制式,故考慮採用歐洲制式,但亞視則強調,它的50%市場來自中國大陸,因此不希望使用歐制。[52]

2006年8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自行研發的DMB-T/H制式終於獲批。雖然傳媒指無綫傾向使用發展成熟的DVB-T,但經過亞視協調後,2006年10月19日,無綫表示已達成共識,選用中國大陸制式。[53][54]2006年8月,兩台隨即派員往上海作實驗室測試,並邀請中方到港實地試驗,12月中通過測試,06年底向政府提交報告[55],政府於07年6月4日接納DMB-T/H為香港的廣播制式。

數碼廣播發展

2007年尾,因為數碼電視廣播,亞視投資總共超過4億港元製作由二個增加至六個的免費頻道,除了現有本港台和國際台外,將會新增4條標清頻道,以及一條高清頻道:[56]新聞財經頻道(aTV News & Business Channel)、動感資訊頻道(His TV)、魅力資訊頻道(Her TV)、文化資訊頻道(Plus TV),以及每日播放2小時的高清節目的aTV 高清頻道(aTV HD)。此外,頻道亦會在黃金時間每星期播放不少於14小時的高清晰度電視節目,有關計劃已獲得廣播事務管理局在2005年12月17日通過。[57](參見頻道章節)

同時,為配合數碼廣播,亞視與多個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包括:

  • 中國中央電視台與亞洲電視於北京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安排於數碼電視17頻道播出。[58]
  • 香港電台將與亞洲電視攜手合作,於亞洲電視新推出的「文化資訊頻道」將有部分時間播出由香港電台製作的一系列多元文化藝術節目。[59]
  • 亞洲電視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簽訂合作協定。亞洲電視新聞財經頻道,將會轉播上海電視台新聞綜合頻道每天晚上18:30的《新聞報道》節目。[60]
  • 亞洲電視在山東濟南與山東廣播電視總台簽署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兩台多方位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未來將就節目製作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當中包括共同製作奧運大型綜藝節目。亞洲電視數碼頻道將會播放山東電視台三個專題節目,包括:《天下父母》、《美麗山東》、《新杏壇之孔子九講》。[61]
  • 亞洲電視與著名國際模特兒公司Icon Models攜手合作,嚴選十位亞洲一級模特兒為亞洲電視的Image Girls,她們將以最瑰麗性感的造型成為亞洲電視及數碼頻道之魅力資訊頻道的代言人(Digit Icon),她們的職責將會是出席亞洲電視的大型活動及協助推廣亞洲電視各類節目。一級名模擔任Image Girl推廣電視頻道,是香港電視史上的一大突破。[62]

數碼電視頻道歷史

相關刊物

亞視曾出版附屬刊物《亞視週刊》,1970年代創刊時名為《麗的電視週刊》,1982年麗的電視更名為亞視,週刊也同時改名為《亞視週刊》,至1995年停刊。曾於2001年10月復刊,一度易名為《亞視雙週刊》及至2001年12月19日宣佈把工序北移,再度把《亞視週刊》停刊。隨着亞視於2018年改用OTT平台營運,而復刊並更名為《亞洲電視月刊》,但於1年後第三度停刊。

音樂業務

亞洲電視全資擁有aTV亞洲音樂,於2008年成立,但香港大部份歌手都與無綫電視(TVB)簽約,無法出席亞視的節目,引致亞洲音樂長期沒有歌手,欠缺競爭力。自從2009年尾發生HKRIA版權風波後,全球四大唱片及BMA的歌手陸續亮相亞視及其他電視台,亞視曾邀請到陳奕迅及其他一眾歌手亮相亞視及出席亞視節目。另外,亞視亦擔任經紀公司的工作,為歌手提供經理人服務,主要歌手都來自亞視自製的音樂比賽《亞洲星光大道》的參賽者,但除了亞洲星光大道參賽者合輯外,未有任何專輯或派台歌曲以亞洲音樂名義推出。

新聞部

亞視新聞,1957年5月29日亞洲電視啟播後隨即播報粵語及英語新聞。亞視新聞由亞洲電視新聞部製作。每天提供粵語普通話英文新聞資訊本港台國際台亞洲台

藝員營運科

  • 亞洲電視藝員營運科是亞洲電視製作資源部之下的其中一個分科,幫助亞洲電視提高業績。
  • 經理人合約藝員每月有固定的薪水,2015年之後經常拖薪水,經理人公司為亞洲電視,會被安排拍劇(但2010年之後沒有拍劇)、主持節目和其他類型的工作,旗下經理人合約藝員被公司安排在外工作會被公司抽傭。
  • 部頭合約藝員沒有固定的薪金,會以一集的集數來計算。

股東

  • 亞洲電視控股
  • 星鉑企業
  • Antenna Investment Ltd

歷任大股東

歷任管理層

電視劇集列表

麗的電視時代
亞洲電視時代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亞洲心動娛樂
  • 逐流時代》(2022年)
  • 《美麗戰場之名模風雲》(2023年)(中港合拍劇,與中國中央電視台、埋堆堆、翡翠東方合作)

參考資料

  1. 1.0 1.1 廣播穿梭75年 -- 廣播道. RTHK (繁體中文). 
  2. 2.0 2.1 2.2 《亞洲電視46週年特刊》。亞洲電視,2003年:第12頁
  3. 3.0 3.1 3.2 3.3 業, 靖斯. 新聞背景:過不了60大壽的香港亞洲電視. 英國廣播公司. 2016年4月1日. 
  4.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一起廣播的日子》第一集
  5. 香港大公報》,第二張;第五版
  6. www.hktvclips.net/atv/200707212330/image19.jpg. [2008-01-23]. 
  7. 《亞洲電視46週年特刊》。亞洲電視,2003年:第14頁
  8. 1969年第一屆香港節小姐競選. 香港記憶. [2023-01-18]. 
  9. 澳洲三家公司組成財團 收購麗的電視六成股權. 大公報. 1981-02-17: 4. 
  10. 行政局批准澳財團 收購麗的六成股權. 華僑日報. 1981-04-08: 11. 
  11. 亞洲電視昨晚正式啟台 邱德根盼員工協作. 大公報. 1982-09-28: 13. 
  12. 亞視集團麗新新世界等組成財團 出價六億餘元全面收購亞視. 華僑日報. 1988-06-20: 6. 
  13. 遠東投資售亞視股權 買家為麗新及新世界. 大公報. 1989-02-01: 19. 
  14.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p42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15. 亞視急覓白武士 暫無人出手. 明報. 2014年12月25日. 
  16. 蘇錦樑:亞視牌照不獲續期可服務至明年4月1日. 香港電台. 2015年4月1日 (繁體中文). 
  17. 亞視易主 四成一股權售予中金集團孫公司. 東方日報. 2015年9月10日 [2015年9月11日]. 
  18. 中國文化傳媒曾購劇集 亞視擁播放權. 明報. 2016年11月7日 [2016年11月7日]. 
  19. 大股東蔡衍明阻亞視售產. 信報. 2015年11月23日 [2015年11月23日]. 
  20. 王征申請亞視清盤. 東方日報. 2016-02-06 [2016-03-05]. 
  21. 陳興昌:若資金到位 會復播亞視新聞. 無綫新聞. 2015年2月15日 [2016年2月15日] (繁體中文). 
  22. 有亞視員工引述消息指德勤會於六時「收台」. 商業電台. 2016-03-04 [2016-03-04]. 
  23. 通訊事務管理局接獲亞視臨時清盤人書面通知. 無綫新聞. 2016-03-04 [2016-03-04]. 
  24. 商業電台 亞視將營運至四月一日免費電視牌照結束. 2016-03-05 [2016-03-05]. 
  25. 亞視下月真‧玩完 清盤人派信解僱160員工. on.cc. 2016-03-24 [2016-03-24]. 
  26. 信報財經新聞. 電地政總署接收亞視發射站 午夜停播港台接手. 信報財經新聞. 2016-03-31 [2016-04-02] (中文). 
  27. TOM CHAN. [歷史片段]NOW新聞台直播亞洲電視廣播訊號中斷一刻. 2016-04-01 –透過YouTube. 
  28. 港台順利接收兩條模擬電視頻道提供廣播. 香港電台. 2016-04-01. 
  29. 廣播處長梁家榮稱接手模擬頻道過程順利. 香港電台. 2016-04-01. 
  30. nowTV新聞講述數碼頻道訊號切換程序. now新聞. 2016-04-01 [2016-04-01]. 
  31. 協盛協豐:亞視按計劃重組不會走上清盤路. [2017-11-22]. 
  32. 取消亞洲電視有限公司(亞視)持有的固定傳送者牌照. [2016-06-26]. 
  33. 大公網:亞視資產將由星鉑接管 ,2017年4月26日
  34. 債權人不反對 亞視進行債務重組獲批. [2017-12-12]. 
  35. ATV 亞視$38月費重生!App+OTT電視盒+陳志雲《百萬富翁2018》. UNWIRE.HK. [2017-12-18]. 
  36. 亞洲電視接獲法庭傳訊令狀. RTHK. 
  37.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遭兩公司申請清盤 押後四周料屆時頒布清盤令. 頭條日報. [2021-10-12]. 
  38. 亞視數碼媒體將清盤 亞姐冠軍陳美儀︰不擔心受影響. 明報. 
  39. 亞視償清近50萬元債款 官駁回公司對其清盤呈請亞視可如常運作. 頭條日報. [2022-03-25]. 
  40. aTV 亞洲電視 官方網站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Asia Television Limited. hkatv.com. [2011-02-27]. 
  41. CCTV-1 綜合頻道3月1日登陸香港 . www.hkatv.com. 2011年2月25日.
  42. 亞洲電視數碼頻道第15台3月1日起播放「中央電視台 CCTV-1 綜合頻道」帶給香港觀眾更多資訊更多娛樂 . www.hkatv.com. 2011年2月28日.
  43. CCTV-4的頻道號碼於2009年4月1日亞視重組頻道後由17更改為15。
  44. 日蝕200萬 亞視需新資金 文匯報 2008-12-19
  45. 娛視觀 ‧亞視長期虧損誰之過 文匯報 2008-12-10
  46. aTV《亞視百人》第八十八集~煒烈~. YouTube. 1 June 2012. 
  47. 47.0 47.1 電視風雲半世紀 蕭若元訪問 香港電台2013-12-1
  48. 黃允財十年浮沉 對新人殷殷寄語. 《婦女週報》第35期. 1981年4月30日 [2015年6月14日]. 
  49. 【短片:亞視歷史】華人地區首間電視台 59年間屢創收視神話 持續財困黯然謝幕 (00:06) - 20160402 - 港聞. 明報. 2016-04-06. 
  50. 你了解TVB与ATV的第三场PK 吗?. 2011年7月19日 [2017年2月2日]. 
  51. 百万富翁“搞掂”香港小姐 亚视收视创历史新高(图). sina.com.cn. [2013-02-13]. 
  52. 來源:數碼電視制式 無綫亞視分歧, 2006-10-19, 明報, B1, 財經
  53. 來源:數碼電視廣播採國產制式, 2006-10-19, 明報, A1, 港聞
  54. 來源:數碼廣播寧取歐制式, 2006-11-16, 星島日報, A10, 港聞
  55. 來源:亞洲電視和無綫電視向政府提交數碼地面電視傳送制式建議書. 香港特別行政區工商及科技局. 2007年1月2日 [2007年4月23日]. 
  56. 亞洲電視網站. 2008 aTV節目巡禮:數碼廣播. [2007-11-17]. 
  57. 廣播事務管理局. 廣播事務管理局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會議新聞稿. [3-5-2007] (中文). 
  58. www.hkatv.com. 『中央電視台』與『亞洲電視』簽署合作協議 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於香港數碼頻道播出. www.hkatv.com. 2007-02-28 [5-4-2008] (繁體中文). 
  59. www.hkatv.com. 『香港電台』與『亞洲電視』攜手合作 亞洲電視「文化資訊頻道」大放異彩. www.hkatv.com. 2007-02-28 [5-4-2008] (繁體中文). 
  60. www.hkatv.com. 亞視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簽訂合作協定. www.hkatv.com. 1-3-2007 [5-4-2008] (繁體中文). 
  61. 『亞洲電視』與『山東電視台』達成合作協議《魅力資訊頻道》《文化資訊頻道》3月5日起啓動播放三個文化專題節目. www.hkatv.com. 4-3-2008 [5-4-2008] (繁體中文). 
  62. 亞洲電視與Icon Models攜手合作《Digit Icon 魅力所在》打造一級名模 Image Girl. www.hkatv.com. 2-4-2008 [5-4-2008] (繁體中文). 
  63.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林百欣鄭裕彤聯手購亞視 2015年04月2日. bbs.chaoshanren.com. [2015年4月4日]. 
  64. 星島日報網頁 - www.singtao.com. std.stheadline.com. [2015-04-04]. 
  65. 太 陽 ??: SUN 時 事. the-sun.on.cc. [2015-04-04]. 
  66. 亞視前總裁封小平 須償還中銀3億元 - 香港文匯報. paper.wenweipo.com. [2015-04-04]. 
  67. 67.0 67.1 盛品儒 死守亞視 - 仁聞報 - Our Voice. jmc.hksyu.edu. [2015-04-04]. 
  68.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未定義名稱為 司榮彬未完成股權轉讓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參見

外部連結

Template:亞洲電視節目列表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