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製漢字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和製漢字指漢字傳入日本後,由日本人創造的漢字。也被稱作國字、和字、倭字、皇朝造字。將日本人創造的漢字稱為「國字」始於江戶時期編纂的《同文通考》和《國字考》。[1]

部分和製漢字隨着近代日本的國力強盛,反過來逆輸出回了「原產地」中國,甚至成為中國的常用漢字,如「腺」、「鱈」等。

讀音

和製漢字多依六書的造字規則中的會意形聲所造,大多都是沒有音讀的會意文字。[1]雖說如此,也不是完全沒有音讀漢字,有些字甚至只有音讀。在造熟語時沒有音讀會很不方便,此時會將部首除去,取剩下部分的音讀作該和製漢字的音讀。比如「」,右半邊的「」讀作為「どう」,遂「」的音讀也為「どう」;又比如「」,右半邊的「」讀作「さく」,遂「」的音讀也讀作「さく」。

和製漢字的例子

和製漢字 訓讀 音讀 備註
とうげ - 1484年作成的《溫故知新書》中便有「」這一漢字。在台灣,人們經常將該字的右邊寫作「卡」,也就是把該字寫作「𡶛」。
つじ - 在11世紀的《小右記》中便有該字出現。根據《字統》,其含意通「」。在平安時代初期被讀作「つむじ」。
ささ - 讀作「ささ」的漢字本來被寫作「」。
さかき - 日本書紀》與《萬葉集》中就有使用「贤木さかき」這一詞語,901年完成的《新撰字镜》中最早確認「」這一漢字。
- セン 宇田川玄真所造漢字,現已成為漢語世界的常用漢字。
とち 「とち」本是日本原產的一種植物,也寫作「」。[2]」有時會被誤認為「」的略字,但「」的右半邊與「」的第一畫是不同的。
はたけ - 這個字有可能不是和製漢字。[3]單獨出現的話有時也被音讀讀作「はく」。[4]
はたけ - 該字被《新華字典》所收錄,音同「田」。在越南語喃字)中也被讀作đèn,意思是燈。
にお(う)・にお(い) - 在《類聚名義抄》中,被收錄作「」的別字。到近代以後依然有人將這兩個字混用,如芥川龍之介在《蜘蛛之絲》中就寫道:「何とも云えない好い」。
なぎ・な(ぐ) - 同文通考》將該字當作和製漢字介紹。
たこ - 最早被用作1767年刊的黃表紙《春霞清玄凧》和1778年刊的黃表紙《職介凧始》等作品的標題。
こがらし - 曾出現在妙本寺藏永祿二年版的《いろは字》中。
また - 有時會被視作中國漢詩中的「」的異體字。
わく - 」(ソツ・スイ、ほぞ)的別字。
こ(む)・こ(める) -
しつ(ける)・しつけ - 約1474年謄寫的《文明本節用集》就已經存在。
はたら(く) ドウ 在漢語中一般被轉寫為「動」。
しぼ(る) サク 」的異體字。很難說是不是和製漢字。[5]
ぶりき 錻力」也被讀作「ぶりき」。
たすき - 也有可能不是和製漢字。[3]
すべ(る) -
こうじ - 據說是明治時代為指代「米麴」(一種米製品)而作成的和製漢字。
かし - 該漢字在中國被稱作「青岡」或「青剛櫟」,不會單獨使用。
たら セツ 現已傳入中國成為常用漢字。
はぎ -
キロメートル - 極具特點的和製漢字,其特徵為將西洋傳入的音譯舶來詞讀音套用到依會意之規則所作的漢字上。「キロメートル」為「Kilometer」的音譯,即「千米 」。這也是該漢字的含義。明治時代氣象台考察了米制單位後便產生了該漢字。同時其他數量級的米制單位也有各自的漢字,如ヘクトメートルデカメートルデシメートルセンチメートルミリメートル(毫米)等。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取日語國訓,與該漢字原本的含義並不相同,也並非和製漢字。
キログラム - 與「」特徵相似的和製漢字。其讀音「キログラム」音譯自「Kilogram」,即「千克」,這也是該漢字的含義。該漢字中的「瓦」並非指代功率單位「瓦特」,而是取自「グラム」的借字「瓦兰姆」的頭一個漢字。依相同的造字規律,也產生了ヘクトグラムデカグラムデシグラム(分克)、センチグラム(厘克)、ミリグラム(毫克)等表重量單位的和製漢字。
由於漢語世界習慣將グラム(gram)譯作「克」,於是也誕生了キログラムミリグラム等漢字。
キロリットル - 與「」和「」特徵相似的和製漢字。「キロリットル」音譯自「Kilolitre」,即千升,也就是立方米,這也是該漢字的含義。左邊的「立」取自「リットル」的借字「立突」或「立脱耳」。依相同規則,也有ヘクトリットルデカリットルデシリットルセンチリットルミリリットル等和製漢字。

使用範圍

很多和製漢字只在日本使用。話雖如此,隨着明治時代以後日語中關於科學與近代社會的詞語被大量譯至漢語,或由於曾被日本統治,「」、「」等一部分和製漢字如今仍在中國大陸、台灣等漢字文化圈內被廣泛使用。[6]。此外,人名與地名在傳入漢語世界後,其中的和製漢字往往會被直接保留,或依場合被替換成相似的字。如「栃木県」變成「櫪木縣」,「绫辻行人」變成「綾十行人」,「辻希美」變成「過希美」。

在漢語語境中出現和製漢字時,一般都是取去掉部首後的部分的讀音,或使用相似的形聲字的讀音。如「」讀音通「」,「」讀音通「」,「」讀音通「线」。韓語中出現的和製漢字讀音規律也與漢語相同。

計算機處理

現代日語中常用的和製漢字已經被收錄進JIS X 0208以及包含JIS X 0208Unicode中,故而也被廣泛用於計算機處理與通信中。然而,菅原義三的《国字の字典》等文獻依舊記載了大量尚未被JIS和Unicode等字符編碼收錄的和製漢字。[7]

參見

參考文獻

引用

  1. 1.0 1.1 久保天隨『誤り易き漢字の讀み方と正しき用字法』 國立國會圖書館 1917年 國字/p1 - 10 「わが邦(國)にて製作したる漢字にて音なし」とある。
  2. 千島 英一. “栃”の中国语音はlìそれともxiàng?――和制汉字の中国语音をめぐって. 東方. 2011, 364: 7. 
  3. 3.0 3.1 笹原(2007)、p.97
  4. 三省堂漢和辭典『漢辭海』第二版 p.945參照。
  5. 笹原(2007)、p.98
  6.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 王彬彬
  7. 『國字の字典 付 增補、索引』 飛田良文/菅原義三 東京堂出版 1990年9月 ISBN 9784490102796

來源

  • 小林芳规『図说日本の汉字』大修馆书店。ISBN 9784469232011。
  • 笹原宏之『国字の位相と展开』三省堂、2007年。ISBN 9784835362632。
  • 加纳喜光『动物の汉字语源辞典』东京堂出版、2007年10月。ISBN 9784490107319。
  • 平松折次『汉字通覧:国定読本』光风馆、1911年。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