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湖北路

出自求聞百科
宋 分路圖

荊湖北路是中國宋朝(960年-1279年) 的一個首府江陵府(今荊州市南宋末年遷於鄂州,今武漢市境內)。由於大部分土地在洞庭湖以北,故而民間也稱呼其為湖北路;後於宋朝滅亡後劃入元朝湖廣行省武昌路

歷史沿革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分宋朝全境為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廣南東廣南西十五路。 在並沒有行駛主權的幽雲十六州地區,宋朝也預設了燕山府路雲中府路[1]

北宋時期,荊湖北路是以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之地,簡稱湖北路,湖北之名即由此始。荊湖北路轄江陵府荊州)、常德府鄂州復州峽州歸州安州(後升德安府)、岳州辰州沅州誠州(後改為渠陽軍靖州),治所在江陵府。南宋時又有漢陽軍荊門軍壽昌軍信陽軍四個

而今天湖北北部大多數土地在宋朝時屬於京西南路,該路轄襄州隨州郢州房州均州光化軍,治所在襄州(今襄陽市境內)。湖北東南角設置了興國軍(陽新),屬於江南西路(治所在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西南角恩施利川等地設置了施州,屬於夔州路(治所在夔州,今重慶奉節)。今天湖北東南部的黃州蘄春在北宋初期處於淮南路,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後淮南路分為東西兩路,黃州、蘄州屬於淮南西路

南宋時期,由於北方金兵入侵,戰亂不止,大批人口南遷,湖北逐漸繁榮,帶來北方先進的文化和農業技術,荊湖北路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地。而今天湖北北部的京西南路成為宋金交戰的主戰場,後被蒙古軍隊拿下襄陽城,不久南宋滅亡。

參見

參考文獻

  1. 两宋路制. [200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