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星紀年

出自求聞百科

歲星紀年是中國古代曾經使用的一種紀年方法。古代中國人注意到,歲星木星)大約每12年運行一周天,由此便產生了歲星紀年法,在春秋戰國時十分流行。這種曆法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東分為十二星次,歲星每年行一星次,十二星次的名稱分別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嵗星運行方向自西向東,正與周天十二辰自東向西的分配相反。

由於歲星實際運行為11.86年一周天,因而每過85.7年,歲星實際所在星次比人們推演出來的星次提前一次,稱為「超次」或「超辰」。西漢末年的劉歆發現超次問題,但他提出歲星「百四十四歲一超次」[1],與實際天象不相符。超次問題提出後未引發重視,因為歲星紀年不久便被干支紀年取代。而干支紀年又源自太歲紀年,即人為設置一個假想的天體太歲,運行軌道與歲星相同而方向相反,整十二年運行一周天。

嵗星、十二辰、太歲對照表[2]
(本表嵗星及十二辰方位與太歲紀年的對應關係為戰國晚期的天象)
太歲紀年(自東向西)
歲星紀年十二星次(自西向東) 壽星 大火 析木 星紀 玄枵 娵訾 降婁 大梁 實沈 鶉首 鶉火 鶉尾
對應黃道十二星座 天秤座 天蠍座 人馬座
(射手座)
摩羯座
(山羊座)
寶瓶座
(水瓶座)
雙魚座 白羊座
(牡羊座)
金牛座 雙子座 巨蟹座 獅子座 室女座
(處女座)
對應二十八宿
太陽視運動十二辰(自東向西)

參閲

注釋

  1. 「順帝漢安二年,尚書侍郎邊韶上言:『……其後劉歆研機極深,驗之春秋,參以易道,以河圖帝覽嬉、雒書(甄)〔乾〕曜度推廣九道,百七十一歲進退六十三分,百四十四歲一超次,與天相應,少有闕謬。』」 律历中·汉安论历. 后汉书. 
  2. 錢穆,秦漢史,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第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