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天干
地支
湿土 燥土

天干[注 1],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共10个天干字母:等十干,循环使用。中国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古代常以之来命名、排序、纪时。

天干的产生

天干最晚在先商已经开始,明显的证据是商族领袖之称号为上甲、匸乙、匸丙、匸丁、主壬、主癸。正式将这十个符号命名为天干应该与地支有关:干为主干,支为分支,两个相对的命名应当是一起出现的。在商朝开始出现天干与地支配合用以纪日,使用干支纪年要更晚一些。

关于天干何来说法众多,其中一种是古人根据事物十个状态排序以定的,视为循环。其中植物的生长就是一例︰按

  1.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破壳,植物破土萌芽;
  2. 乙就是“轧”,指万物初出地面,呈弯曲状;
  3. 丙就是“炳”,指万物长势旺盛;
  4. 丁就是“壮”,指万物的长势犹处于青春期,成长壮实;
  5. 戊就是“茂”,指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是为最顶峰;
  6. 己就是“起”,指植物开始屈曲其形;
  7. 庚就是“更”,指植物枯萎衰亡,始入土中,与乙相反;
  8. 辛就是“新”,指万物更新;
  9. 壬就是“妊”,指阳气正潜地中,万物被养育;
  10. 癸就是“揆”,指万物闭藏于土,万物萌芽。[来源请求]

现代研究的结论之一[谁?]是天干源于原始人类以人体部位计数、排序,下面列出《说文解字》中的释义:

  1. 一曰人头宐为甲,甲象人头。
  2. 乙承甲,象人颈。
  3. 丙承乙,象人肩。
  4. 丁承丙,象人心。
  5. 戊承丁,象人肋。
  6. 己承戊,象人腹。
  7. 庚承己,象人脐
  8. 辛承庚,象人股。
  9. 壬承辛,象人胫。
  10. 癸承壬,象人足。

天干与地支

天干用于纪时超出10即会重复,地支用于纪时超出12也会开始重复,用天干和地支组合纪时可以减少重复,从而避免混淆。中国古代采用了一种类似拉链干支组合,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天干,一边链齿是循环的地支,最终可以出现两者的最小公倍数即60个组合,所以出现一甲子=60年的说法。

天干是十进制,容易直观地计算;地支是十二进制,在记录时辰和月份方面具有优势;干支组合是六十进制,适合间隔较密(纪日)和不要混淆(纪年)的情形。中国古代灵活地使用天干、地支之干支组合来表达时辰,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生辰八字

天干与阴阳五行、五方

天干的十个符号按其自身的含义可以与五行的五个符号和五方进行匹配。

  • 甲、乙为木、东方
  • 丙、丁为火、南方
  • 戊、己为土、中央
  • 庚、辛为金、西方
  • 壬、癸为水、北方

天干也有阴阳之分:

  • 甲、丙、戊、庚、壬,属阳。
  • 乙、丁、己、辛、癸,属阴。
天干 阴阳五行 年份除以12的余数 五方 二十四方 地支 生肖
公元前 公元后
7 4 ~ 75°(心宿)
6 5 ~ 105°(氐宿)
5 6 ~ 165°(张宿)
4 7 ~ 195°(柳宿)
3 8 辰、戌
2 9 丑、未
1 0 ~西 255°(毕宿)
0 1 ~西 285°(胃宿)
9 2 ~ 345°(危宿)
8 3 ~ 15°(女宿)

组合

天干有五个组合,而这种天干组合之后,会变化成另一种不同的五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较应。除了化合之外天干还有互相冲克,故此亦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 天干化合: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 天干相冲:甲庚相冲 乙辛相冲 丙壬相冲 丁癸相冲
  • 天干相克:甲乙木克戊己土 丙丁火克庚辛金 戊己土克壬癸水 庚辛金克甲乙木 壬癸水克丙丁火

用途

由于天干具有甲、乙、…、癸的固定顺序,所以可作为代号使用,类似于第一、第二、…、第十;用尽天干后,再使用12个地支。因为天干地支只有22个,所以罗马字母次序最后的“w”、“x”、“y”及“z”没有天干地支对应;遇到“w”、“x”、“y”及“z”,就分别用“物”、“天”、“地”及“人”。[1]另一方面,天干也能作为名目之用,仅视其代称,不代表其顺序。

  • 表示顺序尺度,代表先后关系:
    • 农历纪年中的干支组合
    • 用于表示优劣。例如台湾是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学生成绩的等第,分为优(不是天干)、甲、乙、丙、丁等。
    • 化学中对一些相近有机物的中文名称经常使用天干来区别。如甲烷乙烷乙烯丙烷甲基乙醇等,通常表示的是该分子基团中C(原子)的数量。例如癸烷表示的就是有10个碳原子的烷分子。
    • 代表流水号,例如台湾部分学校以天干命名班级,如:甲班、乙班、丙班等。台湾铁路1950年代以前,座位号码的车别是以天干作区分,例如:甲车24号。
    • 用于顺序,例如某些学校试卷上的题目会用甲乙丙丁作顺序,比如:甲、把右侧英文字母填在...
  • 表示名目尺度,仅作为代称而不具先后关系
  • 在十九世纪中期,中国数学家李善兰用天干、地支、“物”、“天”、“地”及“人”把罗马字母翻译成中文,十天干分别代表“a”至“j”这10个小写字母;大写字母用代表小写字母的汉字加“口”字旁表示。

各语言中的天干

天干 中古汉语 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 吴语 福州语 粤语拼音 闽南语 日语 朝鲜语 越南语 壮语 蒙古语天干 满语天干 藏文天干
音读 训读 意义
krap ㄐㄧㄚˇ jiǎ ciaeh43
kaeh43
kah gaap3 kah こう(kou) きのえ(kinoe) 木之兄 갑 (gap) giáp gyap 呼和(青) ᠨᡳᠣᠸᠠᠩᡤᡳᠶᠠᠨ niowanggiyan ཤིང་པོ shing pho
qit ㄧˇ ieh43 eik jyut6 it おつ(otsu) きのと(kinoto) 木之弟 을 (eul) ất iet 呼和格钦(次青) ᠨᡳᠣᡥᠣᠨ niohon ཤིང་མོ shing mo
piengx ㄅㄧㄥˇ bǐng ping51 ping bing2 piáⁿ へい(hei) ひのえ(hinoe) 火之兄 병 (byeong) bính bingj 乌兰(红) ᡶᡠᠯᡤᡳᠶᠠᠨ fulgiyan མེ་ཕོ me pho
teng ㄉㄧㄥ dīng ting44 ting ding1 teng てい(tei) ひのと(hinoto) 火之弟 정 (jeong) đinh ding 乌拉格钦(次红) ᡶᡠᠯᠠᡥᡡᠨ fulahvn མེ་མོ me mo
muh ㄨˋ vu223 muo mou6 bō͘ ぼ(bo) つちのえ(tsuchinoe) 土之兄 무 (mu) mậu fouh 希拉(黄) ᠰᡠᠸᠠᠶᠠᠨ suwayan ས་ཕོ sa pho
kix ㄐㄧˇ ci51 ki gei2 き(ki) つちのと(tsuchinoto) 土之弟 기 (gi) kỷ geij 希拉格钦(次黄) ᠰᠣᡥᠣᠨ sohon ས་མོ sa mo
krang ㄍㄥ gēng kan44 keing gang1 kiⁿ こう(kou) かのえ(kanoe) 金之兄 경 (gyeong) canh geng 察干(白) ᡧᠠᠩᡤᡳᠶᠠᠨ xanggiyan ལྕགས་ཕོ lcags pho
sin ㄒㄧㄣ xīn sin44 sing san1 sin しん(shin) かのと(kanoto) 金之弟 신 (sin) tân sin 察嘎格钦(次白) ᡧᠠᡥᡡᠨ xahvn ལྕགས་མོ lcags mo
njim ㄖㄣˋ rén nyin223
zen223
ing jam4 jîm じん(jin) みずのえ(mizunoe) 水之兄 임 (im) nhâm nyaemz 哈喇(黑) 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sahaliyan ཆུ་པོ chu pho
kjyix ㄍㄨㄟˇ guǐ gue51 kui gwai3 kùi き(ki) みずのと(mizunoto) 水之弟 계 (gye) quý gveiq 哈喇格钦(次黑) ᠰᠠᡥᠠᡥᡡᠨ sahahvn ཆུ་མོ chu mo

注释

  1. “干”,拼音gān注音ㄍㄢ粤拼gon1

参考文献

  1. [1]李善兰:改变近代中国的科学家第147及148页)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