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C50型敞車

出自求聞百科
保存於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C50 545007

C50型敞車是一款已經淘汰的中國鐵路敞車,車體為鋼架木牆結構,系國內於1952~1976年間生產的四軸通用敞車[注 1],載重50噸,適用於標準軌距鐵路[1]此型號敞車是解放後第一型大量生產的敞車,一直使用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才逐步淘汰。

歷史

C50型敞車是為了提高敞車的載重而開發的,最早由原鐵道部廠務局於1952年在C1型敞車基礎上設計,底架為鉚接結構,總圖號為貨4總201,由齊齊哈爾車輛廠1953年試製並投入生產,後因材料或製造工藝變更而多次修改設計。1955年,齊廠將該型敞車的底架改為焊接結構,總圖號為1ㄨ50ㄅ01ㄗ[注 2]。1957年,齊廠又設計了用∟100角鋼做中梁的C50型,總圖號為309-00-00-00。[2]同年,因改用I450工字鋼做中梁、所用鋼板不便於焊接等原因,齊廠又設計了中梁為I450工字鋼加16mm厚燕尾型上、下蓋板的鉚接底架C50型,總圖號為313-00-00-00。隨後鋼板焊接問題得到解決,又於1958年設計了與313型結構相似的焊接底架版本,總圖號316-00-00-00。313型及316型均投入大量生產。[1]

為滿足全國各貨車工廠都能新造一部分敞車的要求,齊廠於1959年3月設計了4種C50型,總圖號為328/329/330/331-00-00-00。其中328型和329型中梁改為I550工字鋼,無上、下蓋板,分焊、鉚兩種方案,以便於各工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生產;330和331型中梁仍用I450工字鋼加8mm厚的燕尾型上、下蓋板,330型為焊接底架,331型為焊接底架,其餘二者均相同。1959年6月,齊廠又適應工藝情況,再次設計焊、鉚兩種底架結構的C50型,總圖號為335-00-00-00。上述5種C50型均投入批量生產和運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用,上述5種C50型均暴露出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並進行了改造。其中328型與329型中梁剛度不足,「塌腰」故障甚多,原鐵道部於1964年決定對此兩種C50型分別焊、鉚加裝8mm厚的中梁上、下蓋板;330型、331型和335型最主要的質量問題是中梁下蓋板燕尾結構不合理、中梁剛度不足,原鐵道部於1973年也決定對上述型號進行改造以提高強度。[1]

在總結C50型敞車長期運用的基礎上,1971年,原交通部(當時鐵道部併入交通部)計劃會議決定重新設計普通低合金鋼焊接結構的C50型。齊廠於同年6月按要求設計了總圖號為QCH51-00-00-000的C50型,中梁由18Nbb材質的I560×180×10(11)工字鋼加厚度為8mm的齊頭上、下蓋板組成,焊接成箱形斷面結構。同時另有使用I550×160×12.5工字鋼作為中梁的代替方案,總圖號為QCH51-00-00-000A。此種C50型於1971年10月起批量生產。[1]

之後,大連機車車輛廠於1972年生產了一批(約1000輛)制動系統裝用老103型空氣分配閥的C50型。後因這些車的中梁型鋼發生變更,齊廠又於當年設計了使用H512×202×12×22的H型鋼做中梁的C50型,總圖號為QCH59-00-00-000,與QCH51型交替生產。[1]

自1953年投產至1976年,各種C50型共計生產約35 000輛。因經過二十餘年的運用考研和技術改進,慣性質量問題始終未能徹底解決,C50型敞車於1976年完全停產,至上世紀90年代已開始淘汰。[1]2005年統計時國有鐵路尚餘1輛,另有在國鐵線路運營的企業自備車30輛,[3]目前已完全淘汰。

結構概況

C50型敞車是底架承載的鋼架木牆敞車,地板為木製。底架由普通碳素結構鋼製成,分鉚接、焊接兩類,因生產期間多次變更設計,存在多種狀態。

車體四面設有端牆及側牆。每側側牆分為六段,其中車體中部四段各設上、下側門一扇,全車共計16扇側門。車體兩端的兩段除QCH59型之外均為固定的端側牆,QCH59型則每段增設端側門一扇,全車共計四扇端側門。[1]

主要技術規格

1961年鑑定條件

1961年鑑定車型時,C50型的鑑定條件如下:[4]

  • 載重(t):50
  • 軸數:4
  • 車體材質:鋼架木牆
  • 車底架長×寬(mm):13 100 ± 200 × 2 850 ± 100
  • 中梁:魚腹型
  • 中梁內側距(mm):350或330 ± 10
  • 側梁(mm):槽鋼180 - 40
  • 轉向架:鑄鋼
  • 固定軸距(mm):1 720或1 700或1 680 ± 10
  • 輪對規格:D

新造車(QCH51)

圖號為QCH51-00-00-000的C50型敞車主要技術規格如下:[1]

  • 製造廠:齊齊哈爾車輛廠
  • 製造年份:1971~1976
  • 載重(t):50
  • 自重(t):19
  • 容積(m³):57
  • 自重係數:0.38
  • 比容係數(m3/t):1.14
  • 地板面積(m2):35.6
  • 每延米重(t):4.91
  • 軸重(t):17.2
  • 車輛最大寬度(mm):3 160
  • 車輛最大高度(mm):2 940
  • 車輛長度(mm):14 038
  • 車輛定距(mm):9 800
  • 地板面高(mm):1 190
  • 車鈎高(mm):880
  • 車底架尺寸(mm)
    • 長×寬:13 100 × 2 850
    • 中梁:工字鋼560 × 180 × 10(11)
    • 中梁內側距:350
    • 側梁:槽鋼180 × 70 × 9
  • 車內長度(mm):13 000
  • 車內寬度(mm):2 740
  • 車內高度(mm):1 600
  • 空車重心高度(mm):870
  • 車門門孔高×寬(mm)
    • 上側門孔:739 × 2 250
    • 下側門孔:741 × 2 250
    • 端側門孔:741 × 985
  • 轉向架形式:轉8
  • 車鈎緩衝裝置
    • 車鈎:13號、2號(上作用)
    • 緩衝器:2號、3號、MX-1型
  • 制動裝置
    • 制動缸(mm):φ356 × 254
    • 三通閥:GK
    • 制動倍率:8.5
    • 制動率(空車/重車緊急)(%):75/41
    • 手制動:鏈式
  • 構造速度(km/h):100
  • 通過最小曲線半徑(m):145
  • 限界:能通過GB 146-59機車車輛限界,能通過機械化駝峰

各型號主要參數對比

各種C50型敞車主要性能參數及尺寸表[1][2]
總圖號 貨4總201 1ㄨ50ㄅ01ㄗ 309-00-00-00 313-00-00-00 316-00-00-00 328-00-00-00 329-00-00-00 330-00-00-00 331-00-00-00 335-00-00-00 QCH51-00-00-000 QCH59-00-00-000
製造年月 52.8 55 57 57.11 58.4 59.3 59.3 59.3 59.3 59.6 71.6 72.11
結構 -
自重(t) 20 19.3 20.7 20.13 約19.5 17.5 17.9 17.4 17.75 17.8 19 19.6
容積(m³) 56.6 56.7 57.3 57
車內長(mm) 12970 13000 13020 13000
車內寬(mm) 2720 2730 2750 2740
車內高(mm) 1600
自重係數 0.4 0.385 - 0.403 0.39 0.35 0.36 0.35 0.355 0.356 0.38 0.392
比容係數(m3/t) 1.132 - 1.134 1.146 1.14
軸重(t) 17.5 17.32 - 17.53 17.38 16.9 17 16.8 16.9 17 17.2 17.4
每延米重(t) 5 4.96 4.8 4.85 4.8 4.85 4.85 4.91 4.95
車輛寬度(mm) 3140 3160
車輛高度(mm) 2999 3053 2984 3015 3014 2925 2970 2941 2945 2940
構造速度(km/h) 90 100
車輛定距(mm) 9900 9860 9900 9800
車輛長度(mm) 14032 14008 14024 14008 14038
地板面積(m2 35.3 - 35.5 35.8 35.6
地板厚度(mm) 55 - 60 55 50 55
地板距軌面高度(mm) 1191 1197 1176 1196 1198 1165 1195 1190
中梁面距軌面高度(mm) 1101 1107 - 1106 1108 1095 1116 1123
側門孔長×高(mm) 2250 × 741 2210 × 741 2250 × 741
轉向架型式 轉4 轉3、轉4、轉6、轉8 轉6 轉6、轉8、轉17[注 3] 轉8A
三通閥/制動缸 K2/φ254 × 305 GK/φ356 × 254
制動倍率 8.33 9 10 8.48 8.4 8.35
制動率空車/重車緊急 52/ 29.7 58.3/ 32.5 88.7

/26

62/

35.7

64/

36

82.3/

42.7

80.5/

42.5

82/

42.3

80/

42

75/

41

手制動 螺杆式、鏈式 鏈式
車鈎型式 2號 2號、13號
緩衝器型式 3號 2號、3號、MX-1
註:根據1978年《鐵路客貨車概要》[2],1ㄨ50ㄅ01ㄗ型C50轉向架型式為轉6型,309、313、316、328、329、330、331、335型C50轉向架型式為轉3、轉4、轉6、轉8,無裝用轉17型轉向架的C50型敞車。

衍生型號

  • C50G型:C13型敞車研製初期曾用型號。[5]
  • C51型:裝用轉17型拱板轉向架的C50型敞車曾使用過的型號。[4][6][7]

車輛保存

  • C50 545007:保存於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 C50 565080:保存於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分館)。已改為鋼地板平車,從底架四角切割痕跡判斷,改造前已進行鋼代木改造。裝用轉4型轉向架。
  • C50 567622:保存於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分館)。1960年生產,車體已進行鋼代木改造,端牆、側牆改為鋼製,車門仍為木製。裝用老轉6型轉向架。

注釋

  1. 多數資料均記載C50型為解放後設計生產,但TB1-61附件《客貨車車型及型號規則》中存在C50型的鑑定條件,且未註明是解放後新造車,故在有明確資料證實前,不能排除有解放前遺留的舊、雜型敞車被鑑定為C50型的情況。
  2. 此處為注音符號,漢語拼音轉寫為「1U50B01Z」。
  3. 裝用轉17型拱板轉向架的C50曾被定型為C51型,後又合併回C50。

參考資料

書目

  •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 TB1-61附件.客货车车型及型号规则. 北京. 1961. 
  • 鐵道部車輛局 (編). 铁路客货车概要. 北京: 人民鐵道出版社. 1978. CSBN 15043·5080. 
  • 葛立美 (編). 国产铁路货车(上册) 第二版(修訂版).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7.6. ISBN 7-113-02530-7. 
  • 葛立美 (編). 国产铁路货车(下册) 第二版(修訂版).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7.8. ISBN 7-113-02531-5. 
  • 王春山,曹志禮 (編). 中国铁路120km/h提速改造货车概要.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6.8. ISBN 7-113-07319-0. 

腳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