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C50型敞车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保存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C50 545007

C50型敞车是一款已经淘汰的中国铁路敞车,车体为钢架木墙结构,系国内于1952~1976年间生产的四轴通用敞车[注 1],载重50吨,适用于标准轨距铁路[1]此型号敞车是解放后第一型大量生产的敞车,一直使用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逐步淘汰。

历史

C50型敞车是为了提高敞车的载重而开发的,最早由原铁道部厂务局于1952年在C1型敞车基础上设计,底架为铆接结构,总图号为货4总201,由齐齐哈尔车辆厂1953年试制并投入生产,后因材料或制造工艺变更而多次修改设计。1955年,齐厂将该型敞车的底架改为焊接结构,总图号为1ㄨ50ㄅ01ㄗ[注 2]。1957年,齐厂又设计了用∟100角钢做中梁的C50型,总图号为309-00-00-00。[2]同年,因改用I450工字钢做中梁、所用钢板不便于焊接等原因,齐厂又设计了中梁为I450工字钢加16mm厚燕尾型上、下盖板的铆接底架C50型,总图号为313-00-00-00。随后钢板焊接问题得到解决,又于1958年设计了与313型结构相似的焊接底架版本,总图号316-00-00-00。313型及316型均投入大量生产。[1]

为满足全国各货车工厂都能新造一部分敞车的要求,齐厂于1959年3月设计了4种C50型,总图号为328/329/330/331-00-00-00。其中328型和329型中梁改为I550工字钢,无上、下盖板,分焊、铆两种方案,以便于各工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产;330和331型中梁仍用I450工字钢加8mm厚的燕尾型上、下盖板,330型为焊接底架,331型为焊接底架,其余二者均相同。1959年6月,齐厂又适应工艺情况,再次设计焊、铆两种底架结构的C50型,总图号为335-00-00-00。上述5种C50型均投入批量生产和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上述5种C50型均暴露出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并进行了改造。其中328型与329型中梁刚度不足,“塌腰”故障甚多,原铁道部于1964年决定对此两种C50型分别焊、铆加装8mm厚的中梁上、下盖板;330型、331型和335型最主要的质量问题是中梁下盖板燕尾结构不合理、中梁刚度不足,原铁道部于1973年也决定对上述型号进行改造以提高强度。[1]

在总结C50型敞车长期运用的基础上,1971年,原交通部(当时铁道部并入交通部)计划会议决定重新设计普通低合金钢焊接结构的C50型。齐厂于同年6月按要求设计了总图号为QCH51-00-00-000的C50型,中梁由18Nbb材质的I560×180×10(11)工字钢加厚度为8mm的齐头上、下盖板组成,焊接成箱形断面结构。同时另有使用I550×160×12.5工字钢作为中梁的代替方案,总图号为QCH51-00-00-000A。此种C50型于1971年10月起批量生产。[1]

之后,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72年生产了一批(约1000辆)制动系统装用老103型空气分配阀的C50型。后因这些车的中梁型钢发生变更,齐厂又于当年设计了使用H512×202×12×22的H型钢做中梁的C50型,总图号为QCH59-00-00-000,与QCH51型交替生产。[1]

自1953年投产至1976年,各种C50型共计生产约35 000辆。因经过二十余年的运用考研和技术改进,惯性质量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C50型敞车于1976年完全停产,至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淘汰。[1]2005年统计时国有铁路尚余1辆,另有在国铁线路运营的企业自备车30辆,[3]目前已完全淘汰。

结构概况

C50型敞车是底架承载的钢架木墙敞车,地板为木制。底架由普通碳素结构钢制成,分铆接、焊接两类,因生产期间多次变更设计,存在多种状态。

车体四面设有端墙及侧墙。每侧侧墙分为六段,其中车体中部四段各设上、下侧门一扇,全车共计16扇侧门。车体两端的两段除QCH59型之外均为固定的端侧墙,QCH59型则每段增设端侧门一扇,全车共计四扇端侧门。[1]

主要技术规格

1961年鉴定条件

1961年鉴定车型时,C50型的鉴定条件如下:[4]

  • 载重(t):50
  • 轴数:4
  • 车体材质:钢架木墙
  • 车底架长×宽(mm):13 100 ± 200 × 2 850 ± 100
  • 中梁:鱼腹型
  • 中梁内侧距(mm):350或330 ± 10
  • 侧梁(mm):槽钢180 - 40
  • 转向架:铸钢
  • 固定轴距(mm):1 720或1 700或1 680 ± 10
  • 轮对规格:D

新造车(QCH51)

图号为QCH51-00-00-000的C50型敞车主要技术规格如下:[1]

  • 制造厂:齐齐哈尔车辆厂
  • 制造年份:1971~1976
  • 载重(t):50
  • 自重(t):19
  • 容积(m³):57
  • 自重系数:0.38
  • 比容系数(m3/t):1.14
  • 地板面积(m2):35.6
  • 每延米重(t):4.91
  • 轴重(t):17.2
  • 车辆最大宽度(mm):3 160
  • 车辆最大高度(mm):2 940
  • 车辆长度(mm):14 038
  • 车辆定距(mm):9 800
  • 地板面高(mm):1 190
  • 车钩高(mm):880
  • 车底架尺寸(mm)
    • 长×宽:13 100 × 2 850
    • 中梁:工字钢560 × 180 × 10(11)
    • 中梁内侧距:350
    • 侧梁:槽钢180 × 70 × 9
  • 车内长度(mm):13 000
  • 车内宽度(mm):2 740
  • 车内高度(mm):1 600
  • 空车重心高度(mm):870
  • 车门门孔高×宽(mm)
    • 上侧门孔:739 × 2 250
    • 下侧门孔:741 × 2 250
    • 端侧门孔:741 × 985
  • 转向架形式:转8
  • 车钩缓冲装置
    • 车钩:13号、2号(上作用)
    • 缓冲器:2号、3号、MX-1型
  • 制动装置
    • 制动缸(mm):φ356 × 254
    • 三通阀:GK
    • 制动倍率:8.5
    • 制动率(空车/重车紧急)(%):75/41
    • 手制动:链式
  • 构造速度(km/h):100
  •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m):145
  • 限界:能通过GB 146-59机车车辆限界,能通过机械化驼峰

各型号主要参数对比

各种C50型敞车主要性能参数及尺寸表[1][2]
总图号 货4总201 1ㄨ50ㄅ01ㄗ 309-00-00-00 313-00-00-00 316-00-00-00 328-00-00-00 329-00-00-00 330-00-00-00 331-00-00-00 335-00-00-00 QCH51-00-00-000 QCH59-00-00-000
制造年月 52.8 55 57 57.11 58.4 59.3 59.3 59.3 59.3 59.6 71.6 72.11
结构 -
自重(t) 20 19.3 20.7 20.13 约19.5 17.5 17.9 17.4 17.75 17.8 19 19.6
容积(m³) 56.6 56.7 57.3 57
车内长(mm) 12970 13000 13020 13000
车内宽(mm) 2720 2730 2750 2740
车内高(mm) 1600
自重系数 0.4 0.385 - 0.403 0.39 0.35 0.36 0.35 0.355 0.356 0.38 0.392
比容系数(m3/t) 1.132 - 1.134 1.146 1.14
轴重(t) 17.5 17.32 - 17.53 17.38 16.9 17 16.8 16.9 17 17.2 17.4
每延米重(t) 5 4.96 4.8 4.85 4.8 4.85 4.85 4.91 4.95
车辆宽度(mm) 3140 3160
车辆高度(mm) 2999 3053 2984 3015 3014 2925 2970 2941 2945 2940
构造速度(km/h) 90 100
车辆定距(mm) 9900 9860 9900 9800
车辆长度(mm) 14032 14008 14024 14008 14038
地板面积(m2 35.3 - 35.5 35.8 35.6
地板厚度(mm) 55 - 60 55 50 55
地板距轨面高度(mm) 1191 1197 1176 1196 1198 1165 1195 1190
中梁面距轨面高度(mm) 1101 1107 - 1106 1108 1095 1116 1123
侧门孔长×高(mm) 2250 × 741 2210 × 741 2250 × 741
转向架型式 转4 转3、转4、转6、转8 转6 转6、转8、转17[注 3] 转8A
三通阀/制动缸 K2/φ254 × 305 GK/φ356 × 254
制动倍率 8.33 9 10 8.48 8.4 8.35
制动率空车/重车紧急 52/ 29.7 58.3/ 32.5 88.7

/26

62/

35.7

64/

36

82.3/

42.7

80.5/

42.5

82/

42.3

80/

42

75/

41

手制动 螺杆式、链式 链式
车钩型式 2号 2号、13号
缓冲器型式 3号 2号、3号、MX-1
注:根据1978年《铁路客货车概要》[2],1ㄨ50ㄅ01ㄗ型C50转向架型式为转6型,309、313、316、328、329、330、331、335型C50转向架型式为转3、转4、转6、转8,无装用转17型转向架的C50型敞车。

衍生型号

  • C50G型:C13型敞车研制初期曾用型号。[5]
  • C51型:装用转17型拱板转向架的C50型敞车曾使用过的型号。[4][6][7]

车辆保存

  • C50 545007:保存于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C50 565080:保存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分馆)。已改为钢地板平车,从底架四角切割痕迹判断,改造前已进行钢代木改造。装用转4型转向架。
  • C50 567622:保存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分馆)。1960年生产,车体已进行钢代木改造,端墙、侧墙改为钢制,车门仍为木制。装用老转6型转向架。

注释

  1. 多数资料均记载C50型为解放后设计生产,但TB1-61附件《客货车车型及型号规则》中存在C50型的鉴定条件,且未注明是解放后新造车,故在有明确资料证实前,不能排除有解放前遗留的旧、杂型敞车被鉴定为C50型的情况。
  2. 此处为注音符号,汉语拼音转写为“1U50B01Z”。
  3. 装用转17型拱板转向架的C50曾被定型为C51型,后又合并回C50。

参考资料

书目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TB1-61附件.客货车车型及型号规则. 北京. 1961. 
  • 铁道部车辆局 (编). 铁路客货车概要. 北京: 人民铁道出版社. 1978. CSBN 15043·5080. 
  • 葛立美 (编). 国产铁路货车(上册) 第二版(修订版).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6. ISBN 7-113-02530-7. 
  • 葛立美 (编). 国产铁路货车(下册) 第二版(修订版).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8. ISBN 7-113-02531-5. 
  • 王春山,曹志礼 (编). 中国铁路120km/h提速改造货车概要.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8. ISBN 7-113-07319-0. 

脚注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