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成字法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三推成字法
〈汇音妙悟〉
原名汇音妙悟
作者黄谦
类型音韵图学
语言泉州话
发行信息
出版时间1800年
出版地点大清国
三推成字法
汉字 三推成字法
白话字 Sam-chhui Sêng-chū-hoat

三推成字法》为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晋江人黄谦所著一部以泉州南安腔为主的闽南语韵书《汇音妙悟》一书里所提出的最早闽南语拼字法。此法以韵母"五十字母(元音)"为,以声母"十五音(辅音)"为,再以"八音声调"梳栉贯穿其间,而形成《三推成字法》。[1]

歌诀

三推成字法歌诀为:“先从字母弁于头,反切声音左位收。平仄分明居右畔,完成一字传千秋。三推之法意何如,但愿世人喜读书。凡字旁通心内得,无忘昔日诵于斯”。详细法则如下。先分别将五十字母、声母十五音、及八音依序编号,取字时即可得三组数字。再将此三组数字依汇音妙悟书上所载“新数念法”,将一到十的数字转换为十种基本笔划构成一字。比如“丁/ding”字其韵母为“卿(八)/ing”、声母为“地(五)/t”、声调为“(一)/第1调”,由“八、五、一”3个编号再取其对照的“笔划符号”,即可组合为“么”字。类如朝鲜语谚文组字结构法,及台湾陈松溪所提出之台湾字方案[1][2][3]

字词结构

三推成字法音节结构区分为三个音位成分:声母(辅音/子音)、韵母(元音/母音)、及声调,以对照之“笔划符号”来置放。位置排放上,韵母置上、声母置于左下方、而声调置于右下方。三推成字法标示声调,同于声母及韵母的标示法采用“笔划符号”来标示调号。[1]而声调符号在其他的拉丁字母拼音法上,一般以附加符号须标示在音节里的元音上边。

韵母(元音)
声母(辅音) 声调(调号)

走向

依三推成字法所得之字最多仅五笔划,大幅度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便利。但三推成字法所产生之字其字形模糊,书写时容易讹误,结构繁复、连写不易,因此难以推广流行。尽管如此,黄谦此一创举仍是闽南语走向拼音化之路的前锋,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1]

相关作品

现代也有作家"台屿符纹箓"。改良自三推成字法,设计成可突破同音字障碍。并命名其设计为"大语符纹"。[4]将所设计的闽南语拼音符纹用在自创小说"大语符纹路"。[5]

注释

  1. 1.0 1.1 1.2 1.3 总主编 陈支平,徐泓,"闽南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市,2010年1月,pp.259-261. ISBN 978-7-211-05758-0
  2. (台湾字)为陈松溪所提出之方案,拼音体系以闽南语通用拼音为基础、声调型态采用白话字的5个符号、字体的构造以韩语谚文为依据。类似的字型有河洛字角、电影星舰奇航记》中的克林贡语等系列拼音字型体系。字体型态分为左右上三部分:左边为声母、右边为韵母、上边为声调记号,上边声调部分置放于右边韵母之上。声母字型17个、韵母字型77个,再加上5个声调符号组成台湾字。
  3. 陈松溪. 台湾字. 台南. [2010-02-11]. 
  4. 台屿符纹箓,"大语符纹 万字对照表(字祖范围)"[1],POPO原创市集,retrieved 2021-07-14.
  5. 台屿符纹箓,"大语符纹路:殁世第一日"[2],电书朝代,2014-11.

参阅

外部链接

Template:台湾闽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