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BXHS-bot對話 | 貢獻於2022年10月7日 (五) 17:01所做的修訂 (撤销繁简转换)

郎世寧繪《清高宗乾隆帝朝服像》
乾隆
1736年-1795年
君主清高宗
歷時60年

乾隆满语ᠠᠪᡴᠠᡳ
ᠸᡝᡥᡳᠶᡝᡥᡝ
转写abkai wehiyehe[注 1]蒙古语ᠲᠩᠷᠢ ᠶ᠋ᠢᠨ
ᠲᠡᠳᠭᠦᠭ᠍ᠰᠡᠨ
鲍培转写tengryin tedgügči西里尔字母Тэнгэр тэтгэгч;1736年-1796年)為清朝第六任皇帝清高宗的年號,共60年,是全中國範圍內使用時間第二長的年號,僅次於康熙嘉慶元年正月一日元旦(1796年2月9日),乾隆帝清朝皇位內禪予嘉慶帝,自此全中國範圍內改用嘉慶年號。但乾隆帝仍繼續把持着清朝軍政大權,北京紫禁城內仍保留「乾隆」年號(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萬歲爺進藥底簿》封皮上書「乾隆六十三年」,以及《大清乾隆六十四年歲次己未時憲書》即是明證。乾隆帝退居太上皇期間的「乾隆」年號年數比嘉慶年號多60年,日期與嘉慶年號相同),直至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駕崩、嘉慶帝親政為止。因此「乾隆」是中國皇宮內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共64年。

年號含義

寓意為「天道昌隆」。

藝術

此時期的風格為皇帝收藏、創作的藝術風格,乾隆的收藏以瓷器、青銅器、玉器、法書、珍本書為主。在陶藝方面,此時特色是質地細緻的粉彩瓷製作。繪畫方面的特色是乾隆與宮廷畫家所創作,畫工細膩的花鳥畫。乾隆喜愛歐洲風格,因而在建築方面發展出中式洛可可風。[1]

改元

  • 雍正十三年——八月,清世宗去世。九月三日,清高宗弘曆即位,有詔明年改元乾隆。[2]
  • 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清高宗立永琰為皇太子,有詔明年改元嘉慶。[3][4]

公元紀年對照表

乾隆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1736年 1737年 1738年 1739年 1740年 1741年 1742年 1743年 1744年 1745年
干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乾隆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公元 1746年 1747年 1748年 1749年 1750年 1751年 1752年 1753年 1754年 1755年
干支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乾隆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公元 1756年 1757年 1758年 1759年 1760年 1761年 1762年 1763年 1764年 1765年
干支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乾隆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三十四年 三十五年 三十六年 三十七年 三十八年 三十九年 四十年
公元 1766年 1767年 1768年 1769年 1770年 1771年 1772年 1773年 1774年 1775年
干支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乾隆 四十一年 四十二年 四十三年 四十四年 四十五年 四十六年 四十七年 四十八年 四十九年 五十年
公元 1776年 1777年 1778年 1779年 1780年 1781年 1782年 1783年 1784年 1785年
干支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乾隆 五十一年 五十二年 五十三年 五十四年 五十五年 五十六年 五十七年 五十八年 五十九年 六十年
公元 1786年 1787年 1788年 1789年 1790年 1791年 1792年 1793年 1794年 1795年
干支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註釋

  1. 滿語直譯:上天的扶助。「ᠠᠪᡴᠠᡳ」意為「上天的」,「ᠸᡝᡥᡳᠶᡝᡥᡝ」意為「支持」。

參考文獻

  1.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乾隆 於2011 年4 月8 日查閱
  2. 趙爾巽. 連結至維基文庫 清史稿本紀十高宗本紀一. 維基文庫 (中文). 「〔雍正十三年八月〕己丑,〔世宗〕崩。……己亥,上即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3. 趙爾巽. 連結至維基文庫 清史稿本紀十五高宗本紀六. 維基文庫 (中文). 「〔乾隆六十年〕九月辛亥,上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為皇太子,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
  4. 趙爾巽. 連結至維基文庫 清史稿本紀十六仁宗本紀. 維基文庫 (中文). 「乾隆六十年九月,策立為皇太子,高宗將傳位焉,以明年為嘉慶元年。」

深入閱讀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鄧洪波. 东亚历史年表 (pdf). 台北: 台灣大學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 2005年3月 [2007年3月10日]. ISBN 978-986-00-0518-9 (中文). 

參見

  • 中國年號列表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 順天(1786年):清朝時期—林爽文之年號
    • 天運(1795年):清朝時期—陳周全之年號
    • 享保(1716年六月二十二-1736年四月二十八):日本—中御門天皇櫻町天皇之年號
    • 元文(1736年四月二十八-1741年二月二十七):日本—櫻町天皇之年號
    • 寬保(1741年二月二十七-1744年二月二十一):日本—櫻町天皇之年號
    • 延享(1744年二月二十一-1748年七月十二):日本—櫻町天皇、桃園天皇之年號
    • 寬延(1748年七月十二-1751年十月二十七):日本—桃園天皇之年號
    • 寶曆(1751年十月二十七-1764年六月初二):日本—桃園天皇、後櫻町天皇之年號
    • 明和(1764年六月初二-1772年十一月十六):日本—後櫻町天皇、後桃園天皇之年號
    • 安永(1772年十一月十六-1781年四月初二):日本—後桃園天皇、光格天皇之年號
    • 天明(1781年四月初二-1789年正月二十五):日本—光格天皇之年號
    • 寬政(1789年正月二十五-1801年二月初五):日本—光格天皇之年號
    • 永佑(1735年-1740年):越南後黎朝—懿宗黎維祳之年號
    • 景興(1740年-1787年):後黎朝—顯宗黎維祧之年號
    • 昭統(1787年-1789年):越南後黎朝—愍帝黎維祁之年號
    • 泰德(1778年-1793年):越南西山朝—歸仁阮文岳之年號
    • 光中(1788年-1792年):越南西山朝—富春阮惠之年號
    • 景盛(1793年-1801年):越南西山朝—富春阮光纘之年號
前一年號:
雍正
清朝年號 下一年號:
嘉慶

Template:台灣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