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鎵   31Ga
氫(非金屬) 氦(惰性氣體)
鋰(鹼金屬) 鈹(鹼土金屬) 硼(類金屬) 碳(非金屬) 氮(非金屬) 氧(非金屬) 氟(鹵素) 氖(惰性氣體)
鈉(鹼金屬) 鎂(鹼土金屬) 鋁(貧金屬) 矽(類金屬) 磷(非金屬) 硫(非金屬) 氯(鹵素) 氬(惰性氣體)
鉀(鹼金屬) 鈣(鹼土金屬) 鈧(過渡金屬) 鈦(過渡金屬) 釩(過渡金屬) 鉻(過渡金屬) 錳(過渡金屬) 鐵(過渡金屬) 鈷(過渡金屬) 鎳(過渡金屬) 銅(過渡金屬) 鋅(過渡金屬) 鎵(貧金屬) 鍺(類金屬) 砷(類金屬) 硒(非金屬) 溴(鹵素) 氪(惰性氣體)
銣(鹼金屬) 鍶(鹼土金屬) 釔(過渡金屬) 鋯(過渡金屬) 鈮(過渡金屬) 鉬(過渡金屬) 鎝(過渡金屬) 釕(過渡金屬) 銠(過渡金屬) 鈀(過渡金屬) 銀(過渡金屬) 鎘(過渡金屬) 銦(貧金屬) 錫(貧金屬) 銻(類金屬) 碲(類金屬) 碘(鹵素) 氙(惰性氣體)
銫(鹼金屬) 鋇(鹼土金屬) 鑭(鑭系元素) 鈰(鑭系元素) 鐠(鑭系元素) 釹(鑭系元素) 鉕(鑭系元素) 釤(鑭系元素) 銪(鑭系元素) 釓(鑭系元素) 鋱(鑭系元素) 鏑(鑭系元素) 鈥(鑭系元素) 鉺(鑭系元素) 銩(鑭系元素) 鐿(鑭系元素) 鎦(鑭系元素) 鉿(過渡金屬) 鉭(過渡金屬) 鎢(過渡金屬) 錸(過渡金屬) 鋨(過渡金屬) 銥(過渡金屬) 鉑(過渡金屬) 金(過渡金屬) 汞(過渡金屬) 鉈(貧金屬) 鉛(貧金屬) 鉍(貧金屬) 釙(貧金屬) 砈(類金屬) 氡(惰性氣體)
鍅(鹼金屬) 鐳(鹼土金屬) 錒(錒系元素) 釷(錒系元素) 鏷(錒系元素) 鈾(錒系元素) 錼(錒系元素) 鈽(錒系元素) 鋂(錒系元素) 鋦(錒系元素) 鉳(錒系元素) 鉲(錒系元素) 鑀(錒系元素) 鐨(錒系元素) 鍆(錒系元素) 鍩(錒系元素) 鐒(錒系元素) 鑪(過渡金屬) 𨧀(過渡金屬) 𨭎(過渡金屬) 𨨏(過渡金屬) 𨭆(過渡金屬) 䥑(預測為過渡金屬) 鐽(預測為過渡金屬) 錀(預測為過渡金屬) 鎶(過渡金屬) 鉨(預測為貧金屬) 鈇(貧金屬) 鏌(預測為貧金屬) 鉝(預測為貧金屬) 鿬(預測為鹵素) 鿫(預測為惰性氣體)




外觀
金屬:銀色
銀色金屬光澤
概況
名稱·符號·序數鎵(gallium)·Ga·31
元素類別貧金屬
·週期·13 ·4·p
標準原子質量69.723(5)
電子排布[] 3d104s24p1
2, 8, 18, 3
鎵的電子層(2, 8, 18, 3)
鎵的電子層(2, 8, 18, 3)
歷史
預測德米特里·門捷列夫(1871年)
發現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1875年)
分離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1875年)
物理性質
物態固態
密度(接近室溫
5.91 g·cm−3
熔點時液體密度6.095 g·cm−3
熔點302.9146 K,29.7646 °C,85.5763 °F
沸點2673 K,2400 °C,4352 °F
熔化熱5.59 kJ·mol−1
汽化熱254 kJ·mol−1
比熱容25.86 J·mol−1·K−1
蒸氣壓
壓/Pa 1 10 100 1 k 10 k 100 k
溫/K 1310 1448 1620 1838 2125 2518
原子性質
氧化態3, 2, 1
兩性
電負性1.81(鮑林標度)
電離能第一:578.8 kJ·mol−1

第二:1979.3 kJ·mol−1
第三:2963 kJ·mol−1

更多
原子半徑135 pm
共價半徑122±3 pm
范德華半徑187 pm
雜項
晶體結構正交
磁序抗磁性
電阻率140 n[1] Ω·m
熱導率40.6 W·m−1·K−1
膨脹係數(25 °C)18 µm·m−1·K−1
聲速(細棒)(20 °C)2740 m·s−1
楊氏模量9.8 GPa
泊松比0.47
莫氏硬度1.5
布氏硬度60 MPa
CAS號7440-55-3
最穩定同位素
主條目:鎵的同位素
同位素 豐度 半衰期 (t1/2) 衰變
方式 能量MeV 產物
69Ga 60.11% 穩定,帶38個中子
71Ga 39.89% 穩定,帶40個中子

拼音jiā注音ㄐ丨ㄚ粵拼gaa1;英語:Gallium),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Ga原子序數為31,原子量69.723 u,位於元素週期表的第13族,為一種貧金屬,與具有相似的特性。在自然界中常以微量散存於鋅礦、鋁礬土礦等礦石中。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鎵元素是一種質地柔軟的銀色金屬;而在低溫下則為脆性固體。當溫度高於29.76 °C(85.57 °F)則為液體,因此此金屬會融化於人的手中(一般人的體溫為37 °C(99 °F))。

鎵的熔點可作為溫度參考點。鎵合金亦可應用於溫度計,作為代替汞的無毒和環保的替用品,並且可以承受比汞更高的溫度。鎵銦錫合金(62–95%鎵,5–22%和0–16%)具有較低的熔點-19 °C(-2 °F),遠低於水的凝固點。自1875年發現以來,鎵一直被用於製造低熔點合金。它還用於半導體,作為半導體基材的摻雜劑

鎵是一種在新興技術中很關鍵的元素。電子設備中大量使用鎵,主要化合物砷化鎵,用於微波電路、高速轉換電路、紅外線電路。而半導體氮化鎵和氮化銦鎵用於製造藍色、紫色的發光二極體(LED)和雷射二極體。除此之外,鎵也用於生產珠寶用途的人造釓鎵榴石型鐵氧體

鎵在生物學中沒有已知的天然作用。三價鎵和三價鐵在生物系統中有相似的作用,因此三價鎵也被應用在藥學和放射藥理學上。

命名與發現

1871年,俄國化學家門得列夫以他的元素週期律,預測「鎵」的存在,稱之為「eka-aluminium」,意思「鋁下元素」(鋁下一行的元素)。其密度熔點、氧化的特徵、和氯的鍵結與隨後發現「鎵」實值相差無幾[2]

鋁下元素
原子量 68 69.72
密度(g/cm3) 6.0 5.904
熔點(℃) 29.78

門得列夫更提出了一些關於這個元素的預測:人們將可以用光譜儀來發現這個元素;這個金屬元素既可以溶於酸又可以溶於鹼,但不會和空氣反應; M2O3溶於酸時會產生MX3形式的鹽類;這個金屬的鹽類是鹼式鹽;這個金屬的硫酸鹽可以組成礬土;以及無水 MCl3的揮發性比ZnCl2更高,以上這些預測後來都被證實是正確的。

1875年,德布瓦博德蘭檢測在閃鋅礦樣品的原子光譜時,發現兩條紫色譜線[3],後來經過電解氫氧化鎵的氫氧化鉀溶液得到鎵。德布瓦博德蘭以「高盧」(Gallia)為這個元素命名,在拉丁語中這是對法國高盧的稱呼。也有人認為是運用不同語言的雙關語而用他的名字(其中包含「Lecoq」)命名:Le coq在法語中是「公雞」(rooster)之意,而後者在拉丁語中又是「吊帶」(gallus,與鎵gallium相近)的意思。不過1877年德布瓦博德蘭寫文章否定這個猜測[4]

德布瓦博德蘭原本認為鎵的密度是4.7 g/cm3,和門得列夫預測的數值不相符。在門得列夫的建議下,德布瓦博德蘭重新測量,並且得到和門得列夫預測幾乎相同的數值:5.9 g/cm3。從1875年鎵的發現,到今天半導體的時代以來,鎵主要應用於高溫測溫儀以及製造安定性高或是容易融化的合金。

1960年代將砷化鎵使用於直接帶隙半導體的進展,更為鎵的應用迎來新的可能。

物理性質

鎵非常柔軟,富有延展性,固態時為青灰色[5],液態時為銀白色。鎵的熔點在29.78℃,因此置於手心即會熔化;但鎵沸點很高(2403℃)。

已熔融後的鎵,在溫度下降到室溫時,可保持液態達數日之久,如果繼續降溫,鎵也可能保持過冷的液態,此時加入晶核或者對其震盪,即可重新回到固態[6];在液態轉化為固態時,膨脹率為3.4%[6],所以適宜貯藏於塑料容器中。

鎵能浸潤玻璃,因此不宜存放於玻璃容器中。

化學性質

鎵在化學反應中存在+1、+2和+3化合價,其中+3為其主要化合價。鎵的金屬活動性類似鋅,卻比鋁低[7]。鎵是兩性金屬,既能溶於酸(產生Ga3+)也能溶於鹼(生成鎵酸鹽)。鎵在常溫下,表面產生緻密的氧化膜阻止進一步氧化,在冷的硝酸中鈍化。加熱時和鹵素、硫迅速反應,和硫的反應按計量比不同產生不同的硫化物。
鎵在加熱下也能和反應:

  • Ga + Se → GaSe(棕色)
  • 2 Ga + Se → Ga2Se(黑色)

鎵即使在1000℃也不能和氮氣反應,而在略高於此溫度時能和氨氣反應,產生疏鬆的灰色粉末狀的氮化鎵,它能被熱的濃鹼分解,放出氨氣。

生產

99.9999%(6N)鎵(真空安瓿密封)

鎵是煉鋁和煉鋅過程中的一種副產品,然而從閃鋅礦中得到的鎵很少。大部分的鎵萃取自於拜耳法中粗煉的氫氧化鋁溶液。通過電池的電解和氫氧化鈉汞齊的水解得到鎵酸鈉,再由電解得到鎵。半導體鎵則要用區域熔融技術提純,或從熔融物中提取單晶(即柴氏法)。99.9999%純的鎵已經能例行取得,並且在商業上有廣泛應用。[8]

1986年鎵產量估計為40噸。[9]2007年,鎵產量為184噸,其中只有不到100噸是採礦而來,其餘都來自廢渣回收。[10]到2011年世界鎵產量約為216噸。[11]

用途

鎵可用作光學玻璃合金真空管等;砷化鎵用在半導體之中,最常用作發光二極體LED)。

合金

鎵和可以形成低熔點合金,如含25%銦的鎵合金,在16℃時便熔化,可用於自動滅火裝置中[5]。若溫度在熔點之上,鎵和銦混合研磨時便可自動形成合金。

毒性

當前並未發現鎵和鎵的化合物具有毒性,包括流傳最廣的生殖毒性。但鎵有時附著到桌面和手套上留下一些黑色的印跡,這時只需要進行清洗。

參考文獻

  1. webelements.com. Gallium: the essentials. 
  2. Ball, Philip. The Ingredients: A Guided Tour of the Elemen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05. ISBN 978-0-19-284100-1. 
  3. de Boisbaudran, Lecoq. Caractères chimiques et spectroscopiques d'un nouveau métal, le gallium, découvert dans une blende de la mine de Pierrefitte, vallée d'Argelès (Pyrénées). Comptes Rendus. 1835–1965, 81: 493 [2008-09-23]. 
  4. Weeks, Mary Elvira. The discovery of the elements. XIII. Some elements predicted by Mendeleeff.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32, 9 (9): 1605–1619. Bibcode:1932JChEd...9.1605W. doi:10.1021/ed009p1605. 
  5. 5.0 5.1 《無機化學》第四版(ISBN 978-7-04-028478-2).高等教育出版社.12.3 硼族元素.P354. 12.3.1 硼族元素概述
  6. 6.0 6.1 《無機化學》叢書.張青蓮 主編.第二卷.P515 8 鎵分族.2.6 物理性質
  7. 《無機化學》叢書。張青蓮主編。第二卷.P515 8鎵分族.2.7化學性質
  8. Moskalyk, R. R. Gallium: the backbone of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Minerals Engineering. 2003, 16 (10): 921. doi:10.1016/j.mineng.2003.08.003. 
  9. Greber, J. F.(2012)"Gallium and Gallium Compounds"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Wiley-VCH, Weinheim, doi:10.1002/14356007.a12_163.
  10. Kramer, Deborah A.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y 2006: Gallium (PDF).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2008-11-20]. 
  11. Gallium report – U.S. Geological Survey,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January 20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