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女真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國東北地區歷史
中國東北史前史
燕國 (遼西郡) 箕子朝鮮 東胡 肅慎 濊貊
(遼東郡)
秦朝 (遼西郡)
(遼東郡)
西漢 (遼西郡) 衛滿朝鮮 匈奴
(遼東郡)
(漢四郡) 扶餘國 沃沮 高句麗
東漢 (遼西郡) 烏桓 鮮卑 挹婁
(遼東郡)
(玄菟郡)
曹魏 (昌黎郡) (公孫度)
(遼東郡)
(玄菟郡)
西晉 (平州)
慕容部 宇文部
前燕 (平州)
前秦 (平州)
後燕 (平州)
北燕
北魏 (營州) 柔然 契丹 庫莫奚 室韋 勿吉
東魏 (營州)
北齊 (營州)
北周 (營州)
隋朝 (柳城郡) 突厥 靺鞨
(燕郡)
(遼西郡)
唐朝 (營州) (松漠都督府) (饒樂都督府) (室韋都督府) (黑水都督府) 渤海國
(渤海都督府)
(安東都護府)
遼朝 (上京道)
(中京道)
(東京道)
女真 東丹國
定安國
(東京道)
金朝 (東京路) (上京路)
東遼國 後遼 大真國
元朝 (遼陽行省)
明朝 (遼東都司) (奴爾干都司)
建州女真 海西女真 野人女真
清朝 (滿洲地區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盛京將軍)
(東三省) 俄占外滿
中華民國
東三省
遠東共和國
蘇聯遠東
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
偽滿洲國
蘇聯占領下的滿洲
中華民國
東九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東北
遠東
政區、政權大部在今東北三省者用粗體。
參見

野人女真,中國明朝時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明朝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部。其中野人女真的地區最北,主要分布於海西(今松花江東)以北、以東和建州以東北的地方,包括了松花江中游、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東達日本海岸與海參崴

另一說女真族分為四大部,包括上述三部及黑龍江女真

野人女真由多個部落群組成,其中之一是居住在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以及其東的濱海地區的東海女真。根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東海女真分為:渥集部瓦爾喀部庫爾喀部。渥集部又稱窩集部、兀狄哈。庫爾喀部又稱虎爾喀、胡兒胯、瑚里哈。[1]

這些部落發展都落後於建州女真海西女真

從1596年開始到1625年的近三十年間,努爾哈赤統領的建州女真多次出兵征服野人女真。其中一些逃入張廣才嶺的野人女真,始終未曾被清朝編戶或編旗統治,被當地駐防的旗人稱為巴拉人

儘管清政府屢次將他們內遷,納進伊徹滿洲,但仍有少部分留居原地的野人女真沒有融入滿族,而是依原有族群分別形成赫哲族鄂倫春族奧羅奇人烏德蓋人等。[2][3][4]

參考文獻

  1. 一、统一东海女真. 努尔哈赤传. 
  2. 吳智超.略論「新滿洲」[J].滿族研究.1987,(1):92-95,72.
  3. 董萬侖.清朝庫雅喇滿洲研究[J].民族研究.1987,(4):96-104.
  4. 呂萍.清朝恰喀拉人的社會與文化[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41(2):126-130.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