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學名英語:Scientific name[注 1])是生物學術語,即根據國際上制定的有關生物命名的法規[注 2],為每一種生物或者每個分類群(例如:群、群),給予一個全世界通用的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名稱。[1]

雙名法是物種學名的典型特徵,學名以外的名稱均為俗名,因此並無所謂的「中文學名」,僅有「中文名」與漢語「別名」[2]。生物都有各自的命名法規,如動物的命名受到《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的約束[3]

理論上一種生物僅有一個有效的學名,稱為接受名(accepted name),在世界範圍內通用,以便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互相交流研討,明確所指的是哪種生物。按照國際上對生物命名的法規,在同物異名的情況時(即同一物種被先後多次描述並命名,由此產生了多個學名),只有最早發表的學名是有效的,後發表的學名會被棄用。

概述

學名的首字母需大寫。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屬、種或之下階元的生物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如Homo sapiens,或正體加下劃線表示,如Homo sapiens[4]。學名內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即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一種生物,學名以外的名稱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無限制。同一種生物有可能有許多俗名,有的俗名使用較為廣泛,例如:學名: Gambusia affinis (Baird & Girard, 1853)[注 3];俗名(中文名):食蚊魚、大肚仔、胎鱂、大肚魚。

最初為了避免交流障礙,所以採用歐洲中世紀時期通用的拉丁語作為學名,但後來學者開始使用其他語言來為生物命名(但學名詞尾、語法仍符合命名法,形式依然保持拉丁化),使得生物的學名中包含了來自世界各種語言的詞彙,如Yi qi奇翼龍)、Shenshou神獸屬)、Xianshou仙獸屬)、Mei寐龍屬)及其下物種Mei long(寐龍)等詞語來自中文(使用《漢語拼音方案》進行拉丁化)。

目前學名最長的物種為雙翅目水虻科(Stratiomyidae)的Parastratiosphecomyia stratiosphecomyioides,由42個字母組成,種加詞意為「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學名最短的物種為Ia io南蝠)和Yi qi(奇翼龍),都只有4個字母。

生物學命名中,優先律(或「優先權」,priority)為基本原則之一,即某個生物分類單位的有效名稱,應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稱為準。若發現同物異名的情況,應保留最早的名稱,廢除較晚的命名。沒有兩個屬的動物可以有相同的屬名,也沒有兩個屬的植物有相同的屬名,一個屬中也沒有兩個種有相同的種名。動物和植物可以有相同的屬名,不同屬中可以有相同的種名,但親緣關係較近的屬中應避免相同的種名,以免分類調整歸為一屬時造成混亂。

命名基本原則

命名模式

命名應指定命名模式,種的命名模式為該種個體的標本,屬的命名模式為一個種,科的命名模式為一個屬[5]

優先權

原則上先發表於有效出版物(effective publication)的學名具有優先權(priority);但如果嚴格實行優先權規定,可能會使長久普遍使用的學名被廢棄時,則可能例外使較早發表而具有優先權的名字被廢棄。[6][7]

學名用拉丁文

學名應使用拉丁文拉丁化文字[8][9]

學名的字數

單名法

以上的分類階元的學名使用單名法(nomen),由一個拉丁文單詞表示,首字母大寫,屬名須用斜體,其他階元慣用正體。完整引用時須在名稱後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則省略。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之間用半角逗號 + 一個空格(, ),命名人第一個字母大寫。在某些階元有特定使用的詞尾,例如植物科的學名詞尾為 aceae;新命名的分類階元則在名稱後加「nov.」。

二名法

一級的學名使用二名法(或「雙名法」,binomen),由屬名和種加詞(種小名)兩部分構成一個種名。完整引用時須在種名後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省略。有時屬名後還可附加用括號括起的亞屬名。屬名、亞屬名及其所帶的括號、種加詞均用斜體,命名人、命名時間及二者間的逗號用正體。屬名、亞屬名和命名人的第一個字母大寫。若原來的命名經過修正(如某物種從一個屬移入另一屬),則原命名人加上括號。

若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引用某個種名,可在第一次完整引用後,後續使用屬名、亞屬名和種加詞的縮寫式,縮寫只保留屬名、亞屬名和種加詞的首字母,後加半角句號+一個空格(. ),例如Homo sapiens寫為H. sapiens。在很少的一些情況下,由於一個物種已經廣為人知,所以其縮寫形式就約定俗成了,如 Escherichia coli大腸埃希菌,即大腸桿菌)可縮寫為 E. coli 而不會引起誤會。若名稱在一行內寫不下要換行時,須按音節換行,不能將音節拆開,並要加半角連接號(-)連接。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物種拉丁學名的種加詞均應寫全

三名法

亞種變種變型等種以下的階元使用三名法(trinomen):由屬名、種加詞、種下階元加詞三部分組成,均用斜體表示。完整引用時須在名稱後加命名人姓氏和命名時間,一般情況下可省略。

示例

貓科:Felidae Gray, 1821

豹屬Panthera Oken, 1816

Panthera tigris (Linnaeus, 1758) ,也可寫為 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

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 ,若前文已引用過虎的完整學名,則東北虎的學名可簡寫為 P. t. altaica

林奈(Linnaeus)最初為虎命名時,將虎歸入貓屬,因此虎的舊名為 Felis tigris Linaeus, 1758,東北虎的舊名為 Felis tigris altaica Termminck, 1845,而現行分類將虎歸入豹屬,所以命名人加了括號。

縮寫和符號

學名中還會使用一些正體的縮寫和符號,部分用法在國際命名法規之外,屬於開放命名法(Open nomenclature, ON)習用寫法[10][11]

縮寫或符號 釋義 位置 示例 備註
subsp.
ssp.
亞種(subspecies) 種加詞與亞種名之間 Motacilla alba ssp. alba白鶺鴒指名亞種) 也可將亞種名直接置於種加詞之後,構成三名法
var. 變種(varietas) 種加詞與變種名之間 中國鵝的學名 Anser cypnoides var. domestica 就是在鴻雁的學名後加上「馴養」(domestica)構成的,意為鴻雁馴化變種
mut. 特指時間意義上的變種(mutatio) 種加詞與變種名之間 Spirifer chinensis mut. α = Sinospirifer subextensus中華石燕);
Aspergillus luchuensis mut. kawachii琉球麴黴變種河內白麴黴
罕用,常用var. 泛指所有變種。
subvar. 亞變種(subvarietas) 種加詞與亞變種名之間
f.
fo.
變型(forma) 種加詞與變型名之間 Ziziphus jujuba f. lageniformis葫蘆棗);
Viburnum plicatum f. tomentosum蝴蝶戲珠花);
Cyrtomium caryotideum f. grossedentatum粗齒貫眾
subf. 亞變型(subforma) 種加詞與亞變型名之間
cv. 栽培品種(cultivar) 種加詞之後 Miscanthus sinensis cv. gracillimus = Miscanthus sinensis 'Gracillimus'(細葉芒
× 雜交種(hybrid species 兩親本種加詞之間;
雜交種加詞之前
Equus ferus × asinus);
Aloe × delaetii = Aloe ciliaris × succotrina海虎蘭
+ 嫁接嵌合體(graft-chimaeras) 接穗與砧木學名之間;
嫁接嵌合體學名前
+Citroponcirus 'Hormish' = Citrus reticulata + Poncirus trifoliata霍密斯枳合蘆);
Syringa 'Correlata' = Syringa × chinensis + Syringa vulgaris 'Correa'(科雷亞丁香
indet. 屬或種不能鑑定(indeterminata) 單元名後 Dromaeosaurinae indet.(無法進一步鑑定的馳龍亞科化石)
emend. 修改、訂正(emendatio) 上一描述者信息後,最新修訂者信息前 Class Kinetoplastea Honigberg 1963 emend. Margulis 1974(最初由Honigberg於1963年描述,後由Margulis於1974年修訂的動質體綱 一般在屬、科以上使用
cf. 近似種(conformis) 屬名與種加詞之間 Cuon cf. alpinus (Pallas, 1811) 表示Cuon屬下alpinus)的近似種(俗名似北豺);
Parabuthus cf. raudus表示Parabuthus屬下raudus青玉粗尾蠍)的近似種
aff. 近緣種(affinis) 屬名與種加詞之間 Simocyon aff. 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 表示Simocyon屬下primigenius Roth et Wanger, 1855(原始扁鼻犬)的近緣種;
Drosera aff. ordensis表示Drosera屬下ordensis銀匙茅膏菜)的近緣種
prox. 最相近的(proxima)物種 屬名與種加詞之間
nr. 相近的(near)物種 屬名與種加詞之間 Zeuctoboarmia nr. lemairei
? 存疑,不確定 屬名前(屬、種存疑);
屬名後(屬名存疑);
命名人後(種名存疑)
?Genus Species(屬、種均存疑);
Genus? Species(屬存疑);
Genus Species Name?(種或亞種存疑);
et
and
&
和,與,及 命名人信息
或其它表述中
Megantereon nihowanensis Teilhard et Piveteau, 1930(泥河灣巨劍齒虎)兩人聯合命名,則A et B;
Lipotidae Zhou, Qian et Li, 1978(白鱀豚科)三人聯合命名,則A, B et C;
Bemalambda nanhsiungensis Chow et al., 1973(南雄階齒獸)超過三人,則A et al. ,表示「A等人」
也可用在其它表述文本中,如gen. et. sp. nov. 表示新發表的新屬、新種
gen. (未定)屬 genus 科名之後
sp.
spp.
(未定)種 species 屬名之後 spp. 為複數
nov. 新的(nova) 單元名之後
該生物或生物群已經滅絕 單元名之前 †Trilobita(三葉蟲綱);
Panthera tigris lecoqui新疆虎

動、植物學名間的差異

起源時間

  • 植物學名起源於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於1753年在《植物種志》(拉丁文:Species Plantarum)中所使用的植物雙名法。《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ICN)規定1753年5月1日為種子植物門(Spermatophyta)和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命名法規的起用時間。
  • 動物學名起源於1758年林奈編寫的《自然系統》第十版,林奈在其中提倡給每種動物一個簡化的拉丁文名稱,由一字的屬名與一字的種小名共同組成,這種二名法系統隨即被很多動物學家普遍採用。《國際動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ICZN)規定1758年1月1日為動物命名法規的起用時間,之前發表的命名則不予採用。唯一例外是1757年卡爾·亞歷山大·克拉克(Carl Alexander Clerck, 1709–1765)發表的《瑞典蜘蛛》(Aranei Svecici)中收錄的同樣採用二名法命名的67種蜘蛛,視為在1758年1月1日發表,而且據有較林奈的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更優先的地位。[12]

命名細則

植物學名在一些命名規範方面較動物學名有更多細節,下為實例:

植物種下階層的學名必需予以標示其階層階元限定詞)後面(例如"subsp."),以指明所指的階層,如Pinus nigrasubsp. salzmannii,或變種(如Pinus nigravar. caramanica),有需要的話甚至皆予以標明,如Pinus nigra subsp. salzmannii var. corsicana。

新組合名:在鑑定時,發現原某甲種植物(甲屬)被訂正為另一個乙屬,發表此事的作者在把甲種轉移至乙屬時,原甲種之作者應予以保留,以括號括起,修訂人(新發表作者)的名稱跟在括號後。例如,美國紅杉首先由David Don描述成Taxodium sempervirens D. Don。 後來,Stephan Ladislaus Endlicher指出它和其他 Taxodium不相似, 並將它轉入新屬, 發布了新組合名 Sequoia sempervirens (D. Don) Endl.

在正式的分類著作中,應給出更為詳盡的引用。原名和發表信息都要給出,例如 Branta albifrons Scopoli, 1769, Annus I Hist.-Nat. 69

另外,動、植物學名中同一人的命名人引證的常用縮寫形式有時也不盡相同,如:

注釋

  1. 「學名」來自其直譯「科學命名」的簡稱
  2. 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國際栽培植物命名法規》《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國際原核生物命名法規》、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等國際法規以及相關組織
  3. 此處命名人信息以括號包圍表示現在該物種的屬級分類較命名人最初描述時做過調整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1. Scientific name Definition and Examples - Biology Online Dictionary. [2021-03-31]. 
  2. 王錦秀; 湯彥承. 中国种子植物中文名命名法规刍议. 科技術語研究. 2005, 7 (3): 61–63 [2021-07-05]. 
  3. [Simpson, M. G. 2006. Plant Systematics. p. 571. MA: Elsevier-Academic Press.]:「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4. 車振明. 微生物學[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8.
  5. 《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原則II
  6.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第23條
  7. 《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原則III,條款6,條款29-31
  8.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第11條
  9. 《國際藻類、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規》原則V
  10. S. C. Matthews, Notes on open nomenclature and on synonymy lists (PDF), Palaeontology, 1973, 16 (4): 713–719 [2023-08-14] 
  11. Sigovini, Marco; Keppel, Erica; Tagliapietra, Davide. Open Nomenclature in the biodiversity era.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16, 7 (10): 1217–1225. doi:10.1111/2041-210X.12594可免費查閱. 
  12. 《國際動物命名法規》(第四版)第3條
  13.  L.. International Plant Names Index. 
  14.  Linnaeus.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網絡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