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生物)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生物学中的中文名指每个物种或每个分类群(例如:科群属群)理论上所具有的一个与其拉丁学名相对应的中文俗名,作为其在中国境内流通的汉语名称,亦称“邦名”“中名”“中文正名”“中文正式名”“中文普通名”等。[注 1]

中文名的来源为《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中国真菌志》《中国经济鱼类志》《黄河鱼类志》《中国古生物志》等中国境内出版的生物志书著作。但由于中文名尚无统一命名法规,现有的部分命名规范也只限于个别学者对特定生物类群的考察,因此志书未收录物种的中文名则存在混乱情况。

概述

物种中文名的概念可追溯至1858年李善兰等编译《植物学》。中文名在中国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中国第一位使用科学方法广泛研究植物分类学的学者钟观光认为:“邦名与学名,如鸟翼车轮,相须并进,不具其一,必兼丧其二……如无学名记录,则义类不明,即与世界文化隔绝,等于薪柴。如无邦名记录,则传达无具,即与国内文化隔绝,等于饰品。”[1]

现状

中文名与学名相比,不具有统一命名法规,更未明确“优先律”等原则,仅靠中国正式出版的各种权威生物物种志书指认唯一名称。而未在志书中出现的物种,则需要研究者自行确认中文名,大致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 外来引进种:中国引栽的Utricularia blanchetii A.DC.常见中文名有布朗歇狸藻、布兰切特狸藻、布朗谢狸藻等。
  • 本土新报告:由中国研究人员在本土发现的新物种Cantharellus albopileatus在发现后,命名学名时便同时将中文名“白盖鸡油菌”命名完毕。

经过中国分类学者的考察和研究,也逐渐出现了针对特定生物类群中文名的命名规范或有关中文名统一命名规范的建议。[2][1][3][4]

注释

  1. 口语或部分文献中亦可见“中文学名”,但在生物分类学上“学名”专指用拉丁语书写的唯一通用名,因此“中文学名”一词自相矛盾,属于错误称呼

参考文献

  1. 1.0 1.1 王锦秀; 汤彦承. 中国种子植物中文名命名法规刍议. 科技术语研究. 2005-09-15, (03). 
  2. 张志升; 陈建; 李枢强; 彭贤锦; 张锋; 佟艳丰; 林玉成. 物种中文名的选定/拟定原则的建议:以蜘蛛类为例.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02). 
  3. 张琦. 关于规范涉及喜马拉雅山的物种中文命名的建议. 生物多样性. 2023, 31 (01). 
  4. 洪欣; 黎舒; 蔡磊; 韦毅刚; 苏兰英; 秦佳奇; 温放.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物种中文名的选定/拟定原则建议初探. 广西科学. 2019, 26 (01). 

另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