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瓷器,也作磁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等組成,外表施有彩繪的物器,需經過高溫(約1200℃–1400℃)的內燒制。

瓷器最早出現於三國魏晉或隋唐(目前有爭議),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窯爐內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而產生不同色彩,即窯變。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元素,且不透,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

原料純淨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時,會發出類似金屬相撞的清脆聲音。高級瓷器擁有遠高於一般瓷器的製作工藝難度,因此在古代精美瓷器常為皇室所收藏。作為中國特產奢侈品之一,千百年來瓷器通過各種貿易管道,傳到各個國家。精美的古代瓷器,會被視作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

歷史

2005年日本愛知世界博覽會上,主辦方用57萬件瓷器拼起的「天水皿」。

考古驗證瓷器最早的產地是在中國,但究竟出於哪個年代尚沒有準確的定論。目前人們將發掘自河南鄭州商代(約前15世紀—前9世紀)的高嶺土彩釉器皿作為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陶器)。中國在其東漢時期發展出較為成熟的青瓷製法。

中國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產國及出口國。宋以前高檔瓷器主要用於皇室的生活,在中國陝西省法門寺出土的越窯青瓷名品——祕色瓷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瓷器制藝的顛峰。宋朝有五大名窯,北宋後中國瓷器製作工藝不斷上升,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大量瓷器出口至東南亞、南亞乃至歐洲、北非。成為中國出口的主要代表工藝品之一。

與之相對的日本,也在平安時代開始出現陶瓷藝術製造,結合日本發揚的茶道文化,不斷地出現瓷器的著名產地,先後有六古窯遠州七窯等瓷器名產地。而在安土桃山時代一段繁榮的茶道文化中,很多茶人如利休七哲中的牧村利貞瀨田正忠古田重然芝山宗綱同時也就是著名茶道瓷器的製作者。

「磁器」一詞最早見於唐朝文獻,宋末以來,「磁」與「瓷」開始出現混用現象,元朝景德鎮設立「浮梁磁局」亦用「磁」字。從宋朝一直到清朝,中國許多陶瓷主產地也使用「磁器」的「磁」字,如山東的「磁村窯」、福建的「磁灶窯」。北京、重慶等各地,也因陶瓷產品而有「磁器口」地名。[1]

製作

製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經過如下幾道工序:

  • 練泥:將瓷胎的原料——高嶺土瓷石經過磨洗、除雜揉勻後,調和成用於製作瓷器的瓷泥。
    制坯
遼寧省博物館模擬制陶瓷場景
  • 制坯:經過模具等,將瓷泥製成所需要的瓷器外形,並將坯胎涼至半乾,再置於車盤,用刀旋削表面,保證瓷器外表的光潔。最後依照需要,使用材質不同(、骨、等材料)的雕花在外表刻出花紋。

通過對瓷胎上釉順序的不同,瓷器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種不同的種類:

燒瓷器的窯
  • 上釉:依照瓷器的幾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圓口瓷器(指通過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徑較圓的器皿種類)將瓷胎浸泡在釉漿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狀不規則的瓷器,採用吹釉的方式上釉。無論採用何種方式,保證釉漿的均勻分散,是重要的一點。
    •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國元朝青花瓷器均屬此類。將顏料直接塗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進行上釉。由於顏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夠長期保存,並不易被磨損。但由於施加釉下彩將使顏料經過約1天的高溫灼燒,會導致部分瓷器顏色變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顏色變化較多。
    • 釉上彩:將未上色的瓷胎塗釉後放入窯內燒結為素瓷,待冷卻後再進行上色,並放入相對低溫(約700℃–900℃)的窯爐中進行二次燒結。這樣的做法能夠保證釉彩的花紋和顏色豐富多彩,但長期暴曬或使用會導致表面磨損,導致顏色脫落。

種類

瓷器與陶器的關係密不可分。當部分摻有高嶺土(或長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其他含有氧化銅氧化鐵氧化亞鉛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原料,在燒結陶器時,會自然在陶器表面結成一層薄釉(日本信樂燒最早就是這樣出現的。)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前中國瓷器以素瓷(沒有裝飾花紋,以色彩純淨度的高低為優劣標準)為主。明朝以後以彩繪瓷為主要瓷器。另一個瓷器製作國家──日本,則因茶道文化,也發揚了其獨特的茶器。

造型

  • 碗 —— 茶碗、飯碗等;
  • 盤 —— 大皿;
  • 碟 —— 小皿;
  • 瓶 —— 壺形容器中,口小或者細長者。包括梅瓶、玉壺春、瓢形瓶、蒜頭瓶等,各類形狀;
  • 壺 —— 帶有出水口和手柄的容器;
  • 盆 —— 包括面盆、花盆等,較深的容器。

顏色

最早的素瓷依照顏色分類,有三種常見顏色:

彩繪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較為著名的有:

但聞名天下的唐三彩卻不是瓷,只是低溫陶器

產地

依照瓷器出產地點也有不同的分類。例如中國就有:

而日本在10世紀後轉肩發展的特色瓷器則有:

另外歐洲自埃倫弗里德·瓦爾特·馮·切恩豪斯調製出正確配方起,亦開始製造瓷器開發展出骨瓷等新型瓷器品種,如英國,就已建立起多個瓷器品牌。特倫特河畔斯托克號稱為英國瓷都。

衍生文化

陶器種類中的三彩
日本美濃燒的茶道水指。
  • 瓷器與中國
現在英語國家通常將陶瓷器統稱為「porcelain」,而「china」主要指精瓷,如「fine china」、「bone china」。
  • 茶道
日本將從中國引入的茶道經過長時間的發揚,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徵之一。其中瓷器是日本茶道中較為高級的一類茶器。在日本文化史上高級茶器往往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日本的名茶具就是瓷器,甚至如保存於日本的 「曜變天目茶碗」 本身就是來自中國的南方的瓷器作品。安土桃山時代在統治者和茶藝家的推動下,高級茶具成為了更勝於土地、黃金的財富象徵。

其他

日本保存有部分瓷器名品,大多曾是茶道器具:

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等地區,近年來都有陶人持續研究燒制當代天目茶碗(或建盞)。尤其屬台灣鶯歌地區靖翁陶藝研究燒制時間最為長久,所燒制的天目茶碗系列 —— 黑釉、兔豪、油滴、玳瑁、鷓鴣班、木葉天目等系列 —— 都能在1250度-1600度的高溫之下成現完美作品;其天目茶碗是以手拉胚的方式製作,並非是以注漿、旋胚、灌模成型的方式,製作茶碗。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