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桂陽縣
拼音 Guì Yáng Xiàn
簡稱:桂;別稱:蓉城
桂陽縣在湖南省的位置
概況
國家  中國
省份 湖南省
地區 郴州市
區劃類型
行政駐地 城北南路
歷史
桂陽縣 民國2年自桂陽直隸州改名
桂陽直隸州 雍正十年自桂陽州更名
平陽縣 建武元年自郴縣析設
行政區劃
鄉鎮區劃(2012) 3個街道、15鎮和8鄉
人文
戶籍人口(2011)
常住人口(2010六普)
86.56萬人
695,918人(全省33位
方言 湘南土話西南官話
湘語勉語(瑤族語言)
地理
總面積 2,973 公里2全省14位
毗鄰縣市 郴州市轄區新田縣
常寧市臨武縣
嘉禾縣永興縣
經濟
GDP總量(2011)
-本幣
-折合美元
全省14位(2010)
200.02億元
30.97億美元
人均GDP(2011)
-本幣
-折合美元
全省17位(2010)
28,689元
4,442美元
人均收入(2011)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農村居民純收入

18,139元
8,655元
其他信息
區劃代碼 431021
郵政編碼 4244xx
電話區號 0735
車牌首號 湘L-
官方網站 http://www.hngy.gov.cn/

桂陽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東南部,為郴州市轄縣。縣境為湖南多金屬礦區,也是中國重要烤煙生產縣份和重點產煙基地之一。桂陽位於春陵水上游,騎田嶺西北側,為郴州地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份。縣域總面積2,973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各縣市的第14位;全縣常住人口695,918人(2010普查),居全省第33位;年末戶籍人口86.56萬人(2011)。2011年,桂陽縣GDP總量200.02億元,占湖南全省GDP的1.02%,占郴州市域GDP總量的14.86%;人均GDP為28,689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9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655元[1]

歷史

桂陽於東晉建武元年(317年)始置縣,析桂陽郴縣地置平陽縣、治平陽郡、縣屬郡。設桂陽監,設桂陽軍,為桂陽路,為桂陽州,桂陽直隸州,民國2年(1913年)改桂陽直隸州為桂陽縣

桂陽縣歷史沿革簡表[2]
年份 變更 名稱 所屬
東晉建武元年(317年) 陶侃析郴西地(郴縣)置平陽縣、平陽郡,縣屬郡。 平陽縣 平陽郡
開皇九年(589年) 平陽郡、平陽縣俱廢,並人郴縣。 郴縣 郴州
大業十三年(617年) 蕭銑復置平陽縣,屬桂陽郡 平陽縣 桂陽郡
武德七年(624年) 平陽縣併入郴縣;翌年復置,屬桂陽郡; 郴縣 桂陽郡
至德二年(757年) 桂陽郡易名郴州,州移治平陽縣。 平陽縣 郴州
貞元二十年(804年) 置桂陽監於平陽縣,專理采銅鑄錢,時境內有銅坑280餘處。 平陽縣 郴州
元和十五年(820年) 州遷治於郴縣。 平陽縣 郴州
天佑元年(904年) 撤平陽縣入桂陽監。 桂陽監 郴州
後晉天福四年(939年) 撤臨武縣入桂陽監。 桂陽監 郴州
景德二年(1005年) 藍山縣劃入桂陽監。 桂陽監 郴州
天禧三年(1019年) 復置平陽縣屬桂陽監。 平陽縣 桂陽監
紹興三年(1133年) 桂陽監改稱桂陽軍;軍治平陽城,平陽縣屬桂陽軍。 平陽縣 桂陽軍
至元十四年(1277年) 桂陽軍改為桂陽路,路治平陽城,平陽縣隸桂陽路。 平陽縣 桂陽路
洪武元年(1368年) 桂陽路更為桂陽府,領平陽、臨武二縣和常寧、耒陽二州。 平陽縣 桂陽府
洪武九年(1376年) 桂陽府更為桂陽州,省平陽縣入桂陽州編戶,屬衡州府;洪武十三年,桂陽州轄桂陽本州、臨武、藍山。 桂陽州 衡州府
崇禎十二年(1639年) 析桂陽本州西南禾倉堡和臨武縣西北置嘉禾縣,屬桂陽州。 桂陽州 衡州府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一說康熙十七年)
吳三桂據衡州,避諱「桂」字,改桂陽為南平州。十七年八月吳死,次年二月(1679)復名桂陽州。 南平州 衡州府
雍正十年(1732年) 桂陽州更名桂陽直隸州,領臨武、藍山、嘉禾三縣,隸衡永郴桂道。 桂陽直隸州 衡永郴桂道
民國2年(1913年) 廢桂陽直隸州,改名桂陽縣,屬衡永郴桂道 桂陽縣 衡永郴桂道
民國3年 民國3年6月2日,改衡永郴桂道為衡陽道;民國11年湖南撤銷道制為省縣二級制 桂陽縣 衡陽道
民國26年 湖南劃為9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八區駐郴縣;轄郴縣、桂東、汝城、永興、資興、宜章、桂陽、嘉禾、臨武和藍山10縣 桂陽縣 第八行政督察區
民國29年 湖南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第三區駐郴縣;轄郴縣、桂陽縣、永興縣、宜章縣、資興縣、臨武縣、汝城縣、桂東縣、藍山縣和嘉禾縣共10縣 桂陽縣 第三行政督察區
1949年 第三行政督察區各縣由衡陽專區代管;1949年11月25日,成立郴縣專區 桂陽縣 郴縣專區
1952年 1952年11月13日,郴州、零陵、衡陽三專區合為湘南行政區 桂陽縣 湘南行政區
1954年7月 1954年7月6日,撤銷湘南行政區,改設衡陽與郴縣兩個專區 桂陽縣 郴縣專區
1959年3月 1959年3月,新田縣併入桂陽縣;1961年復置 桂陽縣 郴州專區
1960年7月 改郴縣專區為郴州專區 桂陽縣 郴州專區
1968年2月 郴州專區更名郴州地區 桂陽縣 郴州地區
1979年3月 撤郴州地區設立郴州市 桂陽縣 郴州市

行政區劃

桂陽縣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17個、1個、1個民族鄉[3]

龍潭街道鹿峰街道黃沙坪街道仁義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蓮塘鎮舂陵江鎮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敖泉鎮正和鎮浩塘鎮雷坪鎮歐陽海鎮四里鎮橋市鄉白水瑤族鄉

桂陽縣在2012年4月鄉級區劃調整前,下轄14鎮25鄉,此外還有8個獨立形態的縣直管單位。2012年4月對27個鄉鎮和8個縣直管單位撤併為14個鄉級區劃單位,調整後全縣共有3個街道、15鎮和8鄉(含2民族鄉)共計26個行政區劃單位。


桂陽縣2012年鄉級行政區劃調整[4]
區劃名稱 面積 原所屬鄉鎮 行政村 社區 駐地
龍潭街道 171.81 城關鎮 高碼頭、北關、八字塘、五雲觀 八字塘
城郊鄉 城北、昭金、洞水
仁義鎮 梧桐
樟市鎮 山背
桂陽茶場
畜禽良種場
太和國有林場
鹿峰街道 60.17 城關鎮 十字街、南塔、蔡倫井、東塔、百花、北麓、南苑 肖家坳
城郊鄉 牛巷口、新城、子龍、富陽
黃沙坪街道 36.95 黃沙坪鎮 羊角、上銀山、周台、山下 桃花園、三好橋、三棵樹 黃沙坪
共和農場 三關、共和 井水坪
城郊鄉 柏樹
太和鎮 沙坪
正和鎮 93.90 城郊鄉 官溪、西水、極樂、全義、燕山、火田、解放 桐子坪 桐子坪
正和鄉 正和、付家、豆坪、歐家、黃石鋪、陽山、新屋、蘆村 正和圩
流峰鎮 171.81 流峰鎮 西安村、東水村、水落亭村、杞木村、松市村、滄海村、三洞村、雙染村、南塘村、三陽村、富社村、泥汾村 流市社區 流渡橋
板橋鄉 現田村、步雲村、金塘村、泉溪村、謝家村、敖背村、麻布村、壇邊村、梘溪村、東莊村、泮塘村、回龍村、板橋村
樟木鄉 樟木村、上龍村、西湖村、龍橋村、五愛村、板溪村、璜溪村、楓溪村、塘源村、寨腳村、關沖村、大禾村、禾蒼村、蓮合村
舂陵江鎮 36.95 古樓鄉 古樓村、久長村、西沖村、石馬村、桃田村、朱李村、下樑村、雙橋村、車溪村、星塘村、苗元村、坳下村、五一村 飛仙橋
飛仙鎮 飛仙村、新窯村、官田村、浮湖村、理坪村、梓木村、清口村、洪家村、汪嶺村、塔水村、社下村、岩口村、甑井村、洞尾村、長隆村
余田鄉 余田村、鐵爐村、上塘村、海塘村、虎子帶村、下沖村、金坪村、覺山村、槐江村、樟龍村、上橋村、下橋村、鍾家村、碼頭村、大蓮村、吉利村、小田村、江里村、增家村、栗坪村、匡家村
十字鄉 橫塘村、愁下村、雙林村、大市村、陳江村、黃土村、柏家村、九岐村、岐石村、茶林村、定心村、十字村、蔓池村
太和鎮 118.39 太和鎮 汪塘村、珠塘村、潭沙村、社員村、地界村、神下村 太和社區 泡古浪
清和鄉 車田村、煙村、榜山村、長樂村、清和村、溪口村、龍渡村、起岺村、太竹村、當家村、芙蓉村、峰源村
方元鎮 221.08 方元鎮 方元村、谷田村、中和村、毛坪村、觀山村、關口村、錦里村、橫村、嶺背村、堂下村、老神背村、長汾村、林溪村、秀里村、茅栗圩村、下龍村、坪石嶺村、下廊村 方元圩
燕塘鄉 麻地村、元里村、下燕村、青坪村、燕塘村、周家村、花果村、楓山村、大塘村、小沖村、白沙村、上鄧村、高橋村、下鄧村、六合村
樟市鎮 191.83 樟市鎮 樟市村、甫口村、高塘村、紅沖村、舍市村、東郊村、竹里村、泊山村、水盤村、毛甫村、京口村、桐木村、新橋村、梅塘村 樟樹下
團結圩鄉 團結村、公和村、洋塘村、東沖村、平都村、曾家村、禾蒼頭村、竹中村、龜上村、深塘村
洋市鎮 171.61 洋市鎮 洋市村、仁和村、平堂村、停歐村、石蘭村、雙江村、楊湖村、府橋村、老屋村、南衙村、元林村、古塘村、龍口村 洋布坪
東成鄉 車江村、春養村、會沖村、泉塘村、廟下村、東成村、瓦僚村、東嶺村、花麥村、花台村
仁義鎮 190.33 仁義鎮 仁義村、王泗村、大坊村、劉方村、桐崗村、白雲村、圳頭村、田心村、下灣村、大湖村、陰山村、蓮花村、山河村、下元村 仁義圩
銀河鄉 大何村、花元村、三都村、塘池村、長江村、烏市村、育才村
蓮花坪農場
桂陽漁場
四里鎮 126.11 四里鄉 四里村、梅家村、安樂村、石盤村、船形村、排樓村、陰泉村、美麗村、竹山村、蛟龍村、雷塘村、均真村、長沖村、社溪村、李家村、芙塘村、譚家村、東塘村 四里圩
六合鄉 六合村、陽家村、石龍村、源頭村、岩龍村、龍源村、白田村、油井村、西汾村、立新村、饒家村、芹溪村、田心村、復成村、河田村
雷坪鎮 1117.98 雷坪鄉 林里村、花園裏村、三泉口村、上田坊村、上崗村、梧桐村 雷坪圩
青蘭鄉 糧源村、黃田村、聶錫村、擁沖村、石溪村、陳溪村、新村、曲木村、塘頭村、株木村、西江村、青蘭村
白水鄉 111.74 白水鄉 洋泉村、濂溪村、七步村、中白村、四境村、江友村、紫河村、清溪村、萍湖村 上唐家
華泉鄉 神牌村、雅里村、豐城村、發龍村、水口村、正義村、泉田村、福隆村

語言

  • 桂陽為漢語多方言區。漢語大致可分為城關話(桂陽官話,為西南官話的一種),桂陽土話(湘南土話),和礦山話(與湘語有關)三類。
    • 城關話,即桂陽官話,屬西南官話的一種,與普通話差別較小,主要通行於城關鎮以及南部和東部一些鄉鎮,也是本縣的官方語言
    • 桂陽土話,為湘南土話的一種,是桂陽縣第一大方言,使用人口最多,主要分佈在桂陽縣北半部。操桂陽土話的人口佔全縣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桂陽土話與西南官話和普通話差異巨大,與其完全無法互通。桂陽本地土話從口音上可分為三大類:銀河話、和平話、流豐話。幾種本地土話之間差異較大,互相通話有一定困難。當地人大多能懂得城關話(桂陽官話),中青年多數能講不熟練的桂陽官話。桂陽土話區的居民平時說本地土話,對外交流時改說城關話(桂陽官話)。
    • 礦山話主要通行於黃沙坪、寶山、雷坪有色金屬礦區,與湘語相關,較接近湘語長沙話
  • 此外,北部山區華山瑤族鄉和楊柳瑤族鄉以及光明鄉、蓮塘鄉的一些瑤族行政村通行勉語和桂陽土話,南部清和鄉芙蓉瑤族村講勉語和桂陽官話。[5]

交通與旅遊

交通

桂陽縣處於內陸與沿海地區結合部的前沿,是湘南地區交通優勢較為明顯的地區。

鐵路交通

  • 東西向
    • 郴嘉窄軌鐵路:桂陽站設於城關鎮。
  • 南北向

公路交通

  • 東西向
    • G76 廈蓉高速廈蓉高速公路:自東向西縱貫桂陽縣境內35.67公里,途徑清和、正和、太和、黃沙坪、方元、燕塘6個鄉鎮。
    • 郴資桂高等級公路:東起資興市東江鎮,西止桂陽縣城關鎮黃臘塘,與省道1806線、1842線相接,全長65.5公里。
    • 桂嘉高等級公路:東起桂陽縣黃臘塘,續接郴資桂高等級公路,止於嘉禾縣坦塘鄉,全長40.7公里。
    • 湖南省省道1806線
    • 357國道
  • 南北向
    • 京珠高速公路複線(在建):於2008年12月30日開始施工,2012年建成通車,總工期36個月。即G4 京港澳高速擴容工程湖南衡陽至臨武段(複線)。桂陽縣內途經流峰鎮、余田鄉、浩塘鄉。原按四車道設計,後調整為六車道高速公路,為湖南第一條全線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6]
    • 湖南省省道1807線
    • 湖南省省道1842線
    • 湖南省省道214線桂臨二級公路(在建):起於桂陽縣城南郊黃臘塘,經北湖區魯塘鎮,止於臨武縣同益鄉,全長54.303公里。

旅遊

  • 東塔公園:位於桂陽城東鹿峰山,該公園以明萬曆元年(1573年)竣工的東塔(又名鹿峰塔)而得名。
  • 陽山古民居旅遊區:位於郴州市桂陽縣正和鄉陽山村境內,距離郴州市區約30公里,距桂陽縣城15公里。主要景點有古民居群、原始次生森林、驛道古橋、明清古墓、太平天國古戰場、高山草甸、天然溶洞等十餘處。為「中國十大古村」之一[7]
  • 奇秀山莊:湖南省五星級休閒農莊,位於桂陽縣樟市鎮高塘村。[8]
  • 桂陽寶嶺公園是一個國家級礦山公園。

教育

2007年末,桂陽縣擁有普通中學27所,在校學生34538人;擁有普通小學358所,在校學生66439人;共有民辦教育機構114所,佔全縣學校的23%,在校學生18869人(包括民辦幼兒園13569人)。主要學校有:

  • 桂陽縣第一中學:位於湖南省桂陽縣城關鎮,2005年評定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桂陽縣第三中學:位於湖南省桂陽縣城關鎮,1978年為郴州地區重點中學,1998年評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2004年改稱「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 桂陽士傑中英文學校:位於湖南省桂陽縣城關鎮,為民辦學校。2008年8月28日,學校由桂陽縣委、縣政府接管,成為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 桂陽縣城南完小:位於湖南省桂陽縣城關鎮,為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實驗學校。
  • 桂陽縣蓉峰完小: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全日制小學校.
  • 桂陽蒙泉中學:2007年秋季創辦的一所縣直公辦學校。

人物

  • 蔡倫(約63年-121年)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的發明人。
  •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三國時期蜀漢的著名將領。漢建安十三年(208),趙雲取下桂陽,做太守三年。
  • 陳士傑(1825年-1893年)清朝山東、浙江巡撫。
  • 夏壽田(1870年-1935年)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進士,殿試高中榜眼。民國元年(1912年)任湖北省民政長,次年任總統府內史。
  • 徐連勝(1881年-1918年)民國政府粵軍警備司令,領少將銜。
  • 徐漢臣(1885年-1950年)民國政府粵軍第一獨立旅旅長,為徐連勝之四弟。
  • 李木庵(1884年-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黨組書記、副部長。
  • 曹克人(1911年-1941年)抗日將領,黃埔軍校第14期畢業,國民革命軍第99軍99師295團1營少校營長。
  • 歐陽海(1940年-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烈士。
  • 鄧小剛(196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2006.7-)
  • 魏晨(1986年-)2007年參加中國湖南衛視舉辦的快樂男聲比賽獲得季軍。籍貫桂陽,出生地甘肅蘭州。
  • 宋楚瑜(1942年-)祖籍湖南湘潭,台灣政治人物。出生於桂陽。[9]
  • 李德韓(1920年-)原廣西師範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 易思玲(1989年-)女子射擊運動員,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代表團首位金牌得主。
  • 侯志慧(1997年-)女子舉重運動員[10]

特產與美食

桂陽特產:油炸肉丸子
  • 油炸肉丸子
  • 罈子肉
  • 和平豆腐
  • 子姜血鴨[11]
  • 糥米糍粑
  • 方元五爪辣椒

參考文獻

  1. 2011年桂陽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指標出自《桂陽縣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永久失效連結]》,比較數據出自湖南省和郴州市年度統計公報,2011年湖南省和郴州市GDP總量分別為19,635億元和1,346億元。人均GDP基於年中人口(年平均常住人口)推算:上年末常住人口69.69萬人、本年末69.75萬人,2011年年平均常住人口為69.72萬人。
  2. 有關歷史沿革資料來源,全省沿革信息參考湖南政府網:《湖南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郴州地區參考:《郴州歷史沿革 》;桂陽縣參考:《桂陽縣歷史沿革
  3. 國家統計局.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北京: 國家統計局. 2023. 
  4. 2012年桂陽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參見2012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3號) (湘民行發〔2012〕6號)
  5. 《桂陽方言詞典》范俊軍編 ISBN 978-7-105-09118-8
  6. 京珠复线湖南段开工 省内18条高速全部开建. [2008-12-30]. 
  7. 十大古村阳山结盟. [2008-12-30]. 
  8. 桂陽奇秀山莊晉升湖南省五星級休閒農莊[永久失效連結]
  9. 探尋宋楚瑜的誕生舊居之謎[永久失效連結]
  10. 快讯丨湖南首金!侯志慧获东京奥运举重女子49公斤级冠军. 新湖南客戶端. 2021-07-24 [2021-07-24]. 
  11. 湖南傳統名菜子姜爆炒血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