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序周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黃序周(1904年—1984年4月27日),男,曾用名黃英湖北黃岡人。新四軍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曾任新四軍軍部副官處處長、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上海蘇北墾荒管理局局長、湖北省水產廳廳長[1][2]。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生平

1904年黃序周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今黃岡市團風縣)總路咀鎮黃家鋪一個清貧讀書之家,祖父輩為落第儒生,至其父一代以開藥鋪謀生。1918年黃序周因家貧失學,後在伯父的幫助下到江西萍鄉讀中學。1920年考取保定軍官學校。1921年肄業,回到江西在贛軍某補充團任見習排長。1925年前往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任第四軍第十師教導隊副官。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歷任葉挺獨立團參謀、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朱暉日,副軍長葉挺)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兼)第七十一團(團長歐震)三營營長。1927年2月,在開封參加中國共產黨[3]

1927年8月1日,黃序周追隨葉挺參加南昌起義,親自率領敢死隊攻克南昌城內的天主堂據點,隨後率部接管滇軍第三軍軍長王均在南昌的公館[4][3]。起義軍南下廣東揭陽時負傷,被迫離開大部隊回鄂養傷,期間受好友黃純一所託,在武漢為紅軍籌措錢糧藥品[5],後與中共黨組織失去聯繫。1932年與同鄉馬伯鵬一起回到黃岡,試圖以開辦團防為名發展革命武裝,事泄遭湖北省政府主席夏斗寅通緝。1933年受蔡廷鍇邀請,前往福州參加福建事變,任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糾察隊總隊長。福建事變失敗後為逃避國民黨追捕,前往天津避難,期間得到了同鄉熊十力方本仁張難先、盧宇卿等的資助和掩護[2]

抗日戰爭爆發後,黃序周經葉挺介紹擔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副官主任、軍部副官處處長[1]。1939年6月20日,在合肥青龍場參與扣押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1940年11月,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分為三個行軍縱隊奉命北移,黃序周任第三縱隊參謀長。皖南事變發生後,黃序周與軍部特務團團長劉別生、政治委員張闖初率領200餘名幹部戰士轉戰20多天後成功突圍,到達江北無為[6]。1941年2月,任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參謀長。同月,經張雲逸介紹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夏,調任新四軍第五師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兼黃岡縱隊司令員,任內成功爭取了同鄉、鄂東挺進軍第十八縱隊第三團團長傅鹽梅與新四軍合作抗日[7]。11月,任新四軍第五師第四軍分區副司令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黃序周任中原軍區鄂東縱隊司令員。1946年被派往上海做地下統戰工作。解放戰爭爆發後調任中共華東局特派員。1948年參加濟南戰役,後任濟南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濟南支前委員會委員。上海解放後轉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局長曹漫之),主要負責管理、安置上海的「無業游民」。1950年3月,兼任東台生產總隊總隊長,奉命帶隊移送6500餘名上海遊民、在押犯至蘇北東台縣四岔河墾區勞動改造。6月,正式擔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墾區勞動生產管理局首任局長、黨組書記[8]。1952年2月,調任湖北省水產局局長,後歷任湖北省水產廳廳長、農林水辦公室副主任、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副秘書長、湖北省政協常委。1982年離職休養[2]

1984年4月29日,黃序周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9]

參考資料

  1. 1.0 1.1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 (編). 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人物辞典 下. 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 934. 
  2. 2.0 2.1 2.2 中共黃岡縣黨史辦 (編). 黄冈革命史资料 第2辑. : 226–229. 
  3. 3.0 3.1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 (編). 战斗在天主堂——访问黄序周. 南昌起义. 北京: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7: 426–428. ISBN 7800230007. 
  4. 徐兆林. 壮烈的开端 南昌起义研究. 濟南: 黃河出版社. 1992: 77. ISBN 7805583390. 
  5. 中共平江縣委黨史辦公室 (編). 红旗漫展出辕门 平江起义资料汇编. 北京: 中國文史出版社. 1986: 247. 
  6. 丁星.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 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 2023-06-17. 
  7. 《漆先庭傳》編寫組 (編). 漆先庭传.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2: 279. ISBN 9787507334883. 
  8. 上海民政志:第二节 游民改造. 上海通. 2003-11-04. 
  9. 徐為民 (編). 中国共产党名人词典. 瀋陽: 遼寧教育出版社. 1988: 119. ISBN 7538207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