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語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阿拉伯語
العربية/عربيal-ʻarabiyyah/ʻarabī 
書寫形式的al-ʿArabiyyah謄抄體
發音/al ʕarabijja/, /ʕarabi/
母語國家和地區阿拉伯國家聯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
鄰近國家的少數群體:
 以色列
 厄立特里亞
 馬來西亞
 尼日利亞
 肯雅
 乍得
 塞內加爾
 南蘇丹
 埃塞俄比亞
 伊朗
 土耳其
 馬達加斯加
 坦桑尼亞
 莫桑比克等。
母語使用人數3億(2010)[1]
語系
標準形式
方言
中部(包括埃及蘇丹
文字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盲文
敘利亞字母加許尼文
希伯來字母猶太-阿拉伯語
希臘字母塞浦路斯阿拉伯語
拉丁字母馬耳他語
阿拉伯手語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現代標準阿拉伯語27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數目位列英語和法語之後[2]
承認少數語言 汶萊
 休達
 塞浦路斯
 印尼
 以色列
 伊朗
 馬里
 梅利利亞
 尼日爾
 尼日利亞
 巴基斯坦
 阿富汗
 塞內加爾
 岡比亞
 南蘇丹
 北塞浦路斯
 土耳其
語言代碼
ISO 639-1ar
ISO 639-2ara
ISO 639-3ara
Glottologarab1395[3]
語言瞭望站12-AAC
阿拉伯語為唯一官方語言(綠色)和官方語言之一(藍色)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符號。部分作業系統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援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阿拉伯語اَلْعَرَبِيَّةُ‎ al-ʻarabiyyah [alʕaraˈbijja] 或者 عربي/عربى‎ ʻarabī [ˈʕarabiː]),書寫形式也稱阿拉伯文,是除了英語法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紀古典阿拉伯語。它包括書面語及流通於中東北非非洲之角(即索馬里半島)的各種口語。阿拉伯語屬於亞非語系

阿拉伯語的書面語稱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書面阿拉伯語。書面阿拉伯語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場合使用的阿拉伯語,用於大多數書面文件和講座、新聞廣播等正式講話。但這亦因國家而異。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國家聯盟之前,摩洛哥阿拉伯語曾在正式場合使用過一段時間。

阿拉伯語屬於中部閃米特語,與亞拉姆語希伯來語烏加里特語腓尼基語相近。阿拉伯語書面語不同於其所有地方的口語,且更為傳統和保守。兩者是雙層語言的關係,用於不同的場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語無論是書寫還是口頭形式,都無法互通[4]。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語被當作是一個整體。即是說,純粹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它們是不同的語言;但是從政治及民族的角度來說,他們又是一個整體。如果阿拉伯語被當作一個整體,則世界上估計有4.22億人[5]以其為母語。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語當作是不同的語言,則很難估計到底有多少種,因為它們是方言連續體,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其中埃及阿拉伯語的使用人數最多,大約五千四百萬人[6]以其為母語——多於其他任何一種閃米特語言。

現代的書面語(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源於(古典阿拉伯語),用於學校教學及工作、政府、媒體等場合。兩者合起來被稱為書面阿拉伯語 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語法與古典阿拉伯語有很多差異, 詞彙的意思有相當多的不同。古典阿拉伯語的一些語法結構在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中不再使用,在口語中不使用的詞彙也不在現代書面語中使用。而且現代書面語從口語中借入了一些詞彙和語法現象。新的詞彙大多用來表達近現代出現的概念。

阿拉伯語用阿拉伯字母從右往左書寫。有時在非正式場合也可用拉丁字母從左往右書寫,但沒有統一的形式。

中世紀時期,書面阿拉伯語成了歐洲文化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在科學、數學和哲學領域。這導致許多歐洲語言也從阿拉伯語中借入了大量詞彙。阿拉伯語在詞彙和語法方面對羅曼語族的語言(特別是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加泰羅尼亞語西西里語)影響很大。

阿拉伯語也從其他語言中借入了大量詞彙,如早期從希伯來語希臘語波斯語敘利亞語,中期從土耳其語,當代從歐洲語言(主要是英語法語)。

語音系統

阿拉伯語輔音音位
唇音 齒間音 舌尖音 咽化舌尖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小舌音 咽音 喉音
鼻音 m n
塞音 t k q ʔ
b d ¹
擦音 f θ s ʃ x ħ h
ð z ðˁ ɣ ʕ
邊音
顫音 r
半元音 ʋ j
  1. [dʒ]埃及的方言中是舌根塞音 [g]。在北非的許多地區和黎巴嫩,這個音位讀作 [ʒ]
  2. [l] 在神的名字中(/ʔallaːh/)讀作[lˁ]

歷史

阿拉伯語源自古語言閃米特語,源於敘利亞沙漠 [7],於5世紀時在北方方言基礎上形成統一的文學語言[7],從公元6世紀開始便有古阿拉伯語的文獻,公元7世紀開始,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阿拉伯語完全取代了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北非從前使用的語言。許多語言學家認為阿語是閃語系中最接近閃米特祖語的。

特點

阿語依照各國、各地的不同存在方言,在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沿海,阿語有若干方言,這些方言統稱為南阿拉伯語,南阿拉伯語與北阿拉伯語差異之大以至人們認為是一門獨立語言。另外西北非的馬格里布方言和中東方言交談也不能互相理解。但各個方言區的人能採用《古蘭經》使用的古典阿拉伯語(書面語或標準語)作為標準,進而溝通。

使用較多的方言有埃及方言、敘利亞方言及伊拉克方言。由於埃及的文化產業特別是電影業(及相關行業)較之其他阿拉伯國家比較發達。以及阿拉伯小說家塔哈·侯賽因的小說廣為流傳。所以,埃及方言通過電影、歌曲、小說等形式傳播到阿拉伯各地。

阿拉伯語的標準形式稱作「夫斯哈」(الفصحى‎,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古典阿拉伯語),使得各地住民能夠交流。

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一種重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阿拉伯語語法系統

阿拉伯語語法النحو‎)是阿拉伯語語言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研究按《古蘭經》中確定的用法來運用的詞類詞的屈折變化或表示相互關係的其他手段以及詞在句中的功能和關係。包含詞的構詞構形的規則和組詞成句的規則。

通用語

雖然阿語與伊斯蘭教關係密切,但是阿拉伯語從來都沒有成為伊斯蘭教徒的通用語,伊斯蘭教徒長期以來的通用語是波斯語。

字母

阿拉伯語文字(字母)源於拉赫姆王國 阿語書寫分為數種字體,書寫方向從右至左。演化出許多十分複雜的阿拉伯文字體。其中比較流行的是庫法體、三一體、謄寫體、公文體等。阿語字母28個,全部為輔音字母;元音通過由加在字母上方或下方的標音符號來表示,但這些符號通常是省略,另外世界上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語言有波斯語普什圖語烏爾都語、一部分突厥語柏柏爾語以及中國境內的維吾爾語哈薩克語烏茲別克語等。另外還有一些原本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語言在現代化模仿西方的過程中轉而使用拉丁字母,如土耳其語斯瓦西里語土庫曼語阿塞拜疆語。亦有少數阿拉伯語的變體不使用阿拉伯文,例如馬爾他語是使用拉丁字母

參考文獻

引用

  1. Världens 100 största språk 2010 [The world's 100 largest languages in 2010]. Nationalencyklopedin. 2010 [2014-02-12] (瑞典語). 
  2. Wright (2001:492頁)
  3.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阿拉伯语.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4. "Arabic languag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Retrieved on 29 July 2009.
  5. "World Arabic Language Day". UNESCO. UNESCO. 1995–2012. Retrieved 27 May 2013.
  6. Egyptian Arabic reference at Ethnologue (16th ed., 2009)
  7. 7.0 7.1 張甲民,《中國大百科全書》-阿拉伯語

來源

  • Bateson, Mary Catherine, Arabic Language Handbook,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878403868 
  • Gregersen, Edgar A., Language in Africa, CRC Press, 1977, ISBN 0677043805 
  • Grigore, George, L'arabe parlé à Mardin. Monographie d'un parler arabe périphérique, Bucharest: Editura Universitatii din Bucuresti, 2007, ISBN 9789737372499 
  • Hanna, Sami A.; Greis, Naguib, Writing Arabic: A Linguistic Approach, from Sounds to Script, Brill Archive, 1972, ISBN 9004035893 
  • Hetzron, Robert, The Semitic languages Illustrated, Taylor & Francis, 1997, ISBN 9780415057677 
  • Haywood; Nahmad, A new Arabic grammar, London: Lund Humphries, 1965, ISBN 085331585X 
  • Kaplan, Robert B.; Baldauf, Richard B., Language Planning and Policy in Africa, Multilingual Matters, 2007, ISBN 1853597260 
  • Kaye, Alan S., The Hamzat al-Waṣl in Contemporary Modern Standard Arabic,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91, 111 (3): 572–574, JSTOR 604273, doi:10.2307/604273 
  • Lane, Edward William, Arabic English Lexicon 2003 reprint, New Delhi: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893, ISBN 8120601076 
  • Mumisa, Michael, Introducing Arabic, Goodword Books, 2003, ISBN 8178982110 
  • Procházka, S., "Arabic",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nd, 2006 
  • Thelwall, Robin,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a guide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Hand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Cambridge, UK: Cambridge), 2003, ISBN 0-521-63751-1  |chapter=被忽略 (幫助)
  • Steingass, F., Arabic–English Dictionary,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1993, ISBN 9788120608559 
  • Traini, R., Vocabolario di arabo, Rome: I.P.O. 
  • Versteegh, Kees, The Arabic Language,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9004177027 
  • Vaglieri, Laura Veccia, Grammatica teorico-pratica della lingua araba, Rome: I.P.O. 
  • Watson, Janet, The Phonology and Morphology of Arabic,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ISBN 0198241372 
  • Wehr, Hans, Arabisches Wörterbuch für die Schriftsprache der Gegenwart: Arabisch-Deutsch 1985 reprint (English), Harassowitz, 1952, ISBN 3447019980 
  • Wright, John W., The New York Times Almanac 2002, Routledge, 2001, ISBN 157958348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