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江湖,是中文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概念或辭彙,廣義的解釋為非統治或非官方階級的民間社會,與形容官場的「廟堂」或「朝廷」相對應。由這廣義解釋引申出來,「江湖」狹義上可指代民間社會的某個群體或組成部分,比如用江湖隱喻黑社會是較常見的例子,或在武俠小說中也會用江湖代指武林群體。隨着華人圈武俠文化的流行,「江湖」一詞近年來含義再被擴展,可喻指社會上任何行業的圈子,甚至可以用來指代「廟堂」,也即官方政壇(例如下野的政客再次從政也可稱為「重出江湖」[1][2])。

辭源

江湖,出處自《莊子》多篇,〈內篇·逍遙遊〉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而無所容?」〈內篇·大宗師〉〈外篇·天運〉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內篇·大宗師〉又曰:「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外篇·至樂〉〈外篇·達生〉曰:「夫以鳥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浮之江湖。」〈外篇·山木〉曰:「夫風狐雲豹,棲於深林,伏於岩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饑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皆具有寓言啟示的意義。

用途

地理

江湖,本義是指「」和「」的合稱,狹義是指「長江」和「洞庭湖」(或「太湖」),廣義是指天下任何江河湖泊、溪流池沼。 司馬遷《史記》曰:「(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司馬光《資治通鑑》曰:「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又曰:「據險守要,泛舟江湖。」此處皆是指水名。

凡是有水降下的地方就可形成江湖,從這個層面又引申為「民間」、「社會」、「四方各地」的意思,形而上可稱之為「世間」。 班固《漢書》曰:「(吳芮)秦時番陽令也,甚得江湖間民心。」白居易《琵琶行》序曰:「今漂淪憔悴,轉徙於江湖間。」此處指的是域內四方各處。

市井行當

江湖,指中國舊時走南闖北,四處漂泊,居無定所,靠五術、雜耍行商販賣乞討等在街頭集市討生活的人。 常年遊走四方,經歷世故之人,可稱之為「老江湖」。江湖市井之中有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無從計數,概稱為三百六十行,歸納為「江湖八門」。[3]

碼頭幫會

江湖文化,可指中國傳統社會的文化、幫會文化、社團文化、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山頭文化、角頭文化、黑幫文化。[4][5]江湖並不屬於朝廷也不屬於家族,處於「公」與「私」之間,包括那些為了社會的特定需要,為了集體利益而行動的互助團體。

船幫漕運是古時商幫最重要的交通運輸,船舟航行在江湖之上、停泊在碼頭之中,久而久之,「江湖」與「碼頭」兩詞就成為市井商人的重要行話。[6]江湖碼頭中互不認識的人聚會在一起,彼此之間互相幫助,形成最早的「會」和「幫」。[6]這種互助團體可以溯源至「團」、「」、「市」、「作」的古代工商組織。

遊民社會

江湖,包括社會下層階級一群不服王法、脫離統治、流離失所、非主流社會(不士、不農、不工、不商)、遭受打壓的草根社群,稱之為「遊民」或「流民」。[7][8]遊民經常是以乞丐為業,中國舊社會的乞丐團伙首領稱為「團頭」,這種遊民組織演變成為武俠小說中的丐幫[a]

武俠文學

江湖,武俠文學中指習武之俠客活躍的圈子,又稱為「武林」。[b]江湖豪客傳》之中講述一百零八將集結梁山,落草為寇,起義造反,賦予「在(官方)控制之外」的含義。[9]

武俠文化中的江湖遊俠,可以溯源至先秦時代墨者游士。游士行走於列國之間,說服諸侯,提倡「任俠」精神,活躍於民間社會,對後來的武俠文化有推波助瀾的功能。[8][10]

武俠作家創作的武俠小說,敘述各種江湖人物的矛盾、江湖兒女的恩仇,以及江湖門派的爭鬥,編織引人入勝的虛構江湖事跡;甚至曉以民族大義,刻畫一個為國為民、有擔當的江湖大俠。[11]

地下社會

江湖,在過去是不受政府管制、不在官署立案、不顯現在表面社會、深入民間內里、遊走在法外之地的秘密結社。江湖之中有自發的一套規則和戒律,這種規則不一定與王法衝突,但肯定是不一樣。[5]江湖中人一旦觸犯江湖規則,也將由江湖門中的長輩做出處罰。

「江湖」一詞,在現代也是「黑社會」的代稱。[9]

隱淪

江湖,與「山林」同義,指高士遠離朝廷公家,隱身避世之居所。 范仲淹《岳陽樓記》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嚴先生祠堂記》曰:「既而動星象,歸江湖是也。」李商隱《安定城樓》曰:「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

禪宗

江湖,在禪門借代指雲遊四海的雲遊僧眾,其起源於六祖慧能門下的兩大弟子:南嶽懷讓法嗣馬祖道一開創洪州宗,居於江西青原行思法嗣石頭希遷開創石頭宗,居於湖南[12][13]前往參學兩位大師之人極多,兩類人遂合稱「江湖僧」、「江湖眾」,簡稱「江湖」,或有說因為雲遊僧行腳三山五湖而得名。[14]

日本江戶時代禪師無著道忠則認為江湖原指長江洞庭湖,散居江上湖邊而非名山大剎的禪士稱為「江湖人」,不擔任名山大剎住持者聚會在一起則稱為「江湖眾」。[15][16]

此外亦有數個相關稱呼,如雲遊僧舉行之結夏安居稱為「江湖僧會」、「江湖會」,師家稱為「江湖名勝禪師」,僧堂稱為「江湖道場」、「江湖寮」;祝賀住持晉山繼承寺務的疏文稱為「江湖疏」、「江湖友社疏」,該疏文若由東藏主(管理東方經藏者)宣讀稱為「東江湖疏」,由西藏主宣讀稱為「西江湖疏」。[14]

日本禪宗有透過江湖會教化民眾、發展教團的「江湖派」。[17]日本曹洞宗亦每年舉辦江湖會,僧眾參加之次數稱為「法臘」,並以法臘決定僧眾之長幼次序、座位等。[16][18][19][20]

另見

註解

  1. 「團頭」是唐宋商業領袖的稱謂,源自「團」的行業組織。
  2. 「武林」一詞源自宋元話本小說,原意指的是商業繁華的臨安府(今浙江杭州)。

參考文獻

  1. 加拿大華裔政治人物鄒至蕙重出江湖再選國會議員_新浪新聞
  2. 重出江湖?特朗普宣佈起訴美國國會
  3. 雲遊客《江湖叢談》:「在早年,江湖人到了他們有地盤之處,都有一種組織,他們江湖人的團體叫做長春會。……會中按着金、皮、彩、掛、平、團、調、柳八門生意,一門有一門的領袖。」
  4. 趙志. 揭秘近代中国三百年之“江湖”. 鳳凰網文化. 2011-04-25. 
  5. 5.0 5.1 蔡永飛. 江湖,中国社会的真相. 中國觀察. 中國報道週刊. 2003-07-30. 
  6. 6.0 6.1 木萱子.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晋商:成功的“黑社会”组织?. 晉商之死.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1793808. 經商需要歷經的地方,自然條件自然不會好的,長途販運,山高水長,成群結隊是最理想的形式,既可保證安全,又可互相幫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許多人將江湖與幫會結合在一起……以致「江湖」一詞基本上是中國古代幫會的代名詞,「碼頭」一詞也是中國古代幫會最重要的行話之一。 
  7. 王學泰. 江湖旧梦.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2: 133—134. ISBN 9787511325310. 
  8. 8.0 8.1 野夫. 江湖:中国民间社会的传承(上). Iconada.tv. 2011-11-14. 
  9. 9.0 9.1 “江湖”与俠客及黑帮有何关系?. 巴士的報. 2016-01-13. 
  10. 墨家对武侠文化的推波助澜. 中國孔子基金會. 2007-05-19. 
  11. 陳墨. 金庸笔下的江湖恩怨. 中國文化研究院. 2018-10-05 [2019-09-03]. 
  12.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江西. 《佛學大辭典》. 維基文庫. 1922 (中文). 
  13. 慈怡法師主編. 〈六祖壇经〉. 《佛光大辭典》 (高雄縣大樹鄉: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14. 14.0 14.1 慈怡法師 (編). 江湖. 佛光大辭典. 
  15.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江湖. 《佛學大辭典》. 維基文庫. 1922 (中文). 
  16. 16.0 16.1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江湖会.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台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17.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江湖派.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台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 
  18.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法腊. 《佛學大辭典》. 維基文庫. 1922 (中文). 
  19. 慈怡法師 (編). 法腊. 佛光大辭典. 
  20.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編輯;藍吉富主編. 〈法腊〉.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台南縣永康市: 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 1994. ISBN 9579982104 (繁體中文(中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