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江湖,是中文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或辞汇,广义的解释为非统治或非官方阶级的民间社会,与形容官场的“庙堂”或“朝廷”相对应。由这广义解释引申出来,“江湖”狭义上可指代民间社会的某个群体或组成部分,比如用江湖隐喻黑社会是较常见的例子,或在武侠小说中也会用江湖代指武林群体。随着华人圈武侠文化的流行,“江湖”一词近年来含义再被扩展,可喻指社会上任何行业的圈子,甚至可以用来指代“庙堂”,也即官方政坛(例如下野的政客再次从政也可称为“重出江湖”[1][2])。

辞源

江湖,出处自《庄子》多篇,〈内篇·逍遥游〉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而无所容?”〈内篇·大宗师〉〈外篇·天运〉曰:“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内篇·大宗师〉又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外篇·至乐〉〈外篇·达生〉曰:“夫以鸟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外篇·山木〉曰:“夫风狐云豹,栖于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皆具有寓言启示的意义。

用途

地理

江湖,本义是指“”和“”的合称,狭义是指“长江”和“洞庭湖”(或“太湖”),广义是指天下任何江河湖泊、溪流池沼。 司马迁《史记》曰:“(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司马光《资治通鉴》曰:“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又曰:“据险守要,泛舟江湖。”此处皆是指水名。

凡是有水降下的地方就可形成江湖,从这个层面又引申为“民间”、“社会”、“四方各地”的意思,形而上可称之为“世间”。 班固《汉书》曰:“(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白居易《琵琶行》序曰:“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此处指的是域内四方各处。

市井行当

江湖,指中国旧时走南闯北,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靠五术、杂耍行商贩卖乞讨等在街头集市讨生活的人。 常年游走四方,经历世故之人,可称之为“老江湖”。江湖市井之中有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无从计数,概称为三百六十行,归纳为“江湖八门”。[3]

码头帮会

江湖文化,可指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帮会文化、社团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山头文化、角头文化、黑帮文化。[4][5]江湖并不属于朝廷也不属于家族,处于“公”与“私”之间,包括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集体利益而行动的互助团体。

船帮漕运是古时商帮最重要的交通运输,船舟航行在江湖之上、停泊在码头之中,久而久之,“江湖”与“码头”两词就成为市井商人的重要行话。[6]江湖码头中互不认识的人聚会在一起,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形成最早的“会”和“帮”。[6]这种互助团体可以溯源至“团”、“”、“市”、“作”的古代工商组织。

游民社会

江湖,包括社会下层阶级一群不服王法、脱离统治、流离失所、非主流社会(不士、不农、不工、不商)、遭受打压的草根社群,称之为“游民”或“流民”。[7][8]游民经常是以乞丐为业,中国旧社会的乞丐团伙首领称为“团头”,这种游民组织演变成为武侠小说中的丐帮[a]

武侠文学

江湖,武侠文学中指习武之侠客活跃的圈子,又称为“武林”。[b]江湖豪客传》之中讲述一百零八将集结梁山,落草为寇,起义造反,赋予“在(官方)控制之外”的含义。[9]

武侠文化中的江湖游侠,可以溯源至先秦时代墨者游士。游士行走于列国之间,说服诸侯,提倡“任侠”精神,活跃于民间社会,对后来的武侠文化有推波助澜的功能。[8][10]

武侠作家创作的武侠小说,叙述各种江湖人物的矛盾、江湖儿女的恩仇,以及江湖门派的争斗,编织引人入胜的虚构江湖事迹;甚至晓以民族大义,刻画一个为国为民、有担当的江湖大侠。[11]

地下社会

江湖,在过去是不受政府管制、不在官署立案、不显现在表面社会、深入民间内里、游走在法外之地的秘密结社。江湖之中有自发的一套规则和戒律,这种规则不一定与王法冲突,但肯定是不一样。[5]江湖中人一旦触犯江湖规则,也将由江湖门中的长辈做出处罚。

“江湖”一词,在现代也是“黑社会”的代称。[9]

隐沦

江湖,与“山林”同义,指高士远离朝廷公家,隐身避世之居所。 范仲淹《岳阳楼记》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严先生祠堂记》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是也。”李商隐《安定城楼》曰:“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禅宗

江湖,在禅门借代指云游四海的云游僧众,其起源于六祖慧能门下的两大弟子:南岳怀让法嗣马祖道一开创洪州宗,居于江西青原行思法嗣石头希迁开创石头宗,居于湖南[12][13]前往参学两位大师之人极多,两类人遂合称“江湖僧”、“江湖众”,简称“江湖”,或有说因为云游僧行脚三山五湖而得名。[14]

日本江户时代禅师无著道忠则认为江湖原指长江洞庭湖,散居江上湖边而非名山大刹的禅士称为“江湖人”,不担任名山大刹住持者聚会在一起则称为“江湖众”。[15][16]

此外亦有数个相关称呼,如云游僧举行之结夏安居称为“江湖僧会”、“江湖会”,师家称为“江湖名胜禅师”,僧堂称为“江湖道场”、“江湖寮”;祝贺住持晋山继承寺务的疏文称为“江湖疏”、“江湖友社疏”,该疏文若由东藏主(管理东方经藏者)宣读称为“东江湖疏”,由西藏主宣读称为“西江湖疏”。[14]

日本禅宗有透过江湖会教化民众、发展教团的“江湖派”。[17]日本曹洞宗亦每年举办江湖会,僧众参加之次数称为“法腊”,并以法腊决定僧众之长幼次序、座位等。[16][18][19][20]

另见

注解

  1. “团头”是唐宋商业领袖的称谓,源自“团”的行业组织。
  2. “武林”一词源自宋元话本小说,原意指的是商业繁华的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华裔政治人物邹至蕙重出江湖再选国会议员_新浪新闻
  2. 重出江湖?特朗普宣布起诉美国国会
  3. 云游客《江湖丛谈》:“在早年,江湖人到了他们有地盘之处,都有一种组织,他们江湖人的团体叫做长春会。……会中按着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门生意,一门有一门的领袖。”
  4. 赵志. 揭秘近代中国三百年之“江湖”. 凤凰网文化. 2011-04-25. 
  5. 5.0 5.1 蔡永飞. 江湖,中国社会的真相. 中国观察. 中国报道周刊. 2003-07-30. 
  6. 6.0 6.1 木萱子. 解密历史上真实的晋商:成功的“黑社会”组织?. 晋商之死.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1793808. 经商需要历经的地方,自然条件自然不会好的,长途贩运,山高水长,成群结队是最理想的形式,既可保证安全,又可互相帮助。……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许多人将江湖与帮会结合在一起……以致“江湖”一词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帮会的代名词,“码头”一词也是中国古代帮会最重要的行话之一。 
  7. 王学泰. 江湖旧梦.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 133—134. ISBN 9787511325310. 
  8. 8.0 8.1 野夫. 江湖:中国民间社会的传承(上). Iconada.tv. 2011-11-14. 
  9. 9.0 9.1 “江湖”与俠客及黑帮有何关系?. 巴士的报. 2016-01-13. 
  10. 墨家对武侠文化的推波助澜. 中国孔子基金会. 2007-05-19. 
  11. 陈墨. 金庸笔下的江湖恩怨.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18-10-05 [2019-09-03]. 
  12.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江西.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13. 慈怡法师主编. 〈六祖壇经〉. 《佛光大辞典》 (高雄县大树乡: 佛光). 1988. ISBN 9789575433307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4. 14.0 14.1 慈怡法师 (编). 江湖. 佛光大辞典. 
  15.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江湖.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16. 16.0 16.1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 江湖会.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南县永康市: 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1994. ISBN 9579982104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7.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 江湖派.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南县永康市: 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1994. ISBN 9579982104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 
  18. 丁福保. 链接至维基文库 法腊. 《佛学大辞典》. 维基文库. 1922 (中文). 
  19. 慈怡法师 (编). 法腊. 佛光大辞典. 
  20.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 〈法腊〉.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台南县永康市: 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 1994. ISBN 9579982104 (繁体中文(中国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