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古華
出生羅鴻玉
1942年6月(81-82歲)
中國湖南省嘉禾縣二象村
現居地溫哥華
職業作家
國籍 加拿大
民族漢族
母校郴州農業專科學校
創作時期1962年至今
體裁小說、散文
主題農村生活
代表作《芙蓉鎮》
《爬滿青藤的木屋》
獎項茅盾文學獎(1982年)

古華(1942年6月20日),本名羅鴻玉中國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曾獲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的《芙蓉鎮》。其作品已被譯成10多種文字。

生平

早年

古華本名羅鴻玉,1942年6月出生在湖南省嘉禾縣二象村。村里只有四五十戶人家,有樹林、小溪,風景優美。流行於當地的民間風俗、民歌和老一輩的「講古」,都對他產生薰陶。古華上小學後,又接觸到《小五義》、《劍俠奇中奇》之類小說,對文學發生了興趣。[1]

古華10多歲時父親去世,家境變得困難。1958年夏,他初中畢業後,被迫停學一年,在一個鄉下個學當了民辦教師。1959年考入郴州地區農業技術學校,1961年學校奉命撤銷,他轉到郴州地區橋口農科所當了農工,在一個小鎮子旁幹了14年。

創作生涯

1962年11月,他發表了自己的處女作《杏妹》。接下來發表了《甜鬍子》、《梨園巡邏兵》、《一九六三年六月》、《果山風雨》等作品。[2]

1971-1976年,古華的作品數量上有了提高,1975年秋還成為郴州歌舞團的創作員。這時期風格受到左傾風潮提倡「三突出」的影響,但並未引起文壇注意。這時期的作品有短篇小說《紅松谷》(1971)、《豐收路上》(1972)、《山里妹娃》(1973)、《「綠旋風」新傳》(1972)、《春陵村紀事》(1974)、《莽川歌》(1974);中篇小說《仰天湖傳奇》(1974)、長篇小說《山川呼嘯》 (1976),以及散文《種春人的歌》(1973)。

1978年後,古華的創作日臻成熟,發表了《爬滿青藤的木屋》等數十篇短篇小說、《浮屠嶺》等十幾篇中篇小說、長篇小說《芙蓉鎮》和大量散文。其中芙蓉鎮獲茅盾文學獎,還被改編為電影[3]1988年,古華移居加拿大。近年發表了新作舊詩集《望秦樓新樂府集》(2015)和長篇小說《北京遺事》(2016)。

參考

  1. 李松林編著,古華創作論,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第4頁
  2. 古華創作論,第5-9頁
  3. 古華創作論,第10-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