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2021年11月2日)[1],男,湖南宁乡人,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沃斯莫尔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曾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2]

生平

李泽厚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1955年的美学大讨论中崭露头角,1950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 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文革”以后在哲学、美学和思想史方面均有所建树。出版了《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等作品。1988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1992年初获准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1998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3]

1999年退休,居美国科罗拉多。2021年11月3日去世,终年91周岁。[4]

思想

李泽厚宣扬儒家主情论,反对民族主义。有观点认为,李泽厚虽然反对民族主义,但没有摆脱传统“华夷之辨”的思想,例如,2006年有关施琅问题的讨论中,他提出了李自成如果胜利了,要比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强很多的观点。[5][6][7]

著作

李泽厚著有《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合称《美学三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批判哲学的批判》、《走我自己的路》、《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孔子再评价》、《漫述庄禅》、《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漫说西体中用》、《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