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

出自求聞百科
海河
河流
海河天津市區段夜景
國家  中國
省/州/邦 天津河北北京河南內蒙古山西山東
源頭 太行山燕山
河口 渤海
長度 1,329 km(826 mi
流域面積 318,200 km²(122,858 mi²
流量
 - 平均流量 717 /s(25,321 ft³/s

海河又稱沽河,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河流,總流域面積達31.8萬平方公里,涵蓋了天津北京全部,河北絕大部分,以及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海河流域的總人口將近1.24億。

名稱

海河由於地勢不高,每當海中漲潮時,河水倒流,落潮時河水順流,和海水的潮汐相同,因此取名為「海」河。

流域概況

海河流域各河系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發源於太行山與燕山的背風坡,這種河系源遠流長,山區匯水面積大,水流集中,泥沙含量相對較多;另一種是發源於太行山與燕山的迎風坡,這種河系支流分散,源短流急,洪峰高、歷時短、突發性強、泥沙含量較低。這兩種類型河流在華北地區呈相間分布,清濁分明。[1]

幹流

海河幹流全位於天津市中部,全長73公里,從子牙河與南運河交匯的天津市內金剛橋三岔河口算起,到塘沽區大沽口入海,實際直線距離只有不到50公里。三岔河口為天津市紅橋區河北區南開區的交點,流經和平區、河東區、東麗區直到濱海新區匯入渤海。

主要支流

海河包括了五大支流:北運河南運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以及許多更小的支流,如果從最長的支流濁漳河算起,全長為1329公里。 此外海河支流還有:潮白河洋河桑乾河拒馬河府河唐河滹沱河滏陽河衛河清漳河濁漳河等。

水文特徵

海河航拍圖片,法軍拍攝(1900-1901年)。
海河航拍圖片,法軍拍攝(1900-1901年)。
海河航拍圖片,法軍拍攝(1900-1901年)。

海河流域地形沒有過渡帶,從太行山區直降到華北平原。這個地區雨季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尤其太行山麓常發生暴雨,洪水沖刷泥沙,到平原後水流突然變緩,泥沙淤積,所以大部分河道寬淺,河道經常變遷改道,留下許多積水窪地。華北地區年雨量分布也不平衡,據史料記載,從1368年明朝立國、朱棣遷都北京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海河流域共發生387次嚴重水災,407次嚴重旱災。

歷史

1874年的天津海河

1929年4月21日,國民政府為疏浚海河曾發行短期公債[2]。 1939年水災沖毀津浦鐵路,淹沒天津市,市中心和平區比較低洼地帶水深幾達2米,街道行舟將近兩個月。

由於海水倒灌不時淹死稻田,1959年在河口修建了攔河大壩,漲潮時關閘防止海水倒流。1963年太行山麓連下7天暴雨,衡水一帶一片汪洋,為保護天津市的工業,只好在上游炸堤放水,京廣鐵路京滬鐵路全部停運,從上海北京乘火車需繞行蘭州毛澤東做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指示,於是下游開始挖入海減河,上游修建水庫,此後,海河流域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卻開始了乾旱。

1970年代後,由於海河上游城市發展,用水量迅速加大,建起了一系列大中小型水庫,大型水庫就有為北京供水的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十三陵水庫,為保定供水的西大洋水庫王快水庫,為石家莊供水的黃壁莊水庫崗南水庫,為邢臺供水的朱莊水庫,為邯鄲供水的岳城水庫,為林縣供水的紅旗渠等,海河下遊河道基本處於乾涸,華北平原農業用水只得開採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位於「九河下梢」的天津面臨嚴重缺水的問題。

冬季海河的冰上垂釣

1981年,為供津冀用水而修建的密雲水庫為保障嚴重缺水的北京供水,而停止向津冀供水,直接導致津冀兩地用水困難[3]。同年,為解決幹流城市天津的用水,國務院決定興修引灤入津工程,引華北平原第二大河灤河的水到海河下游的天津,1983年竣工,每年引水近10億立方米,解決了天津缺水問題,為此天津市在三岔河口樹立了引灤入津紀念碑,並對上游地區進行長期經濟援助。但從此海河口閘永閉,海河幹流實際成為一個大水庫。

海河和灤河河口基本不再向渤海排放淡水,造成生態系統的變化,受影響最大的是洄游性魚類:原來海河盛產優良水產,三叉河口的銀魚品質最好,和太湖不同,是「金眼」銀魚,天津郊區勝芳(現屬河北)的螃蟹可以和江蘇陽澄湖的大閘蟹媲美,現在這些品種都已經絕跡。

海河津灣廣場夜景

流域物產

明朝徐光啟將水引種到中國北方,首先在海河下游落腳,由於北方水稻生長期長,稻米品質優良,聞名中外的「小站稻」就產於海河下游。

海河幹流主要橋梁

參考文獻

  1. 流域综述. 海河水利委員會網站. [2011-03-12] (簡體中文(中國大陸)). 
  2. 《疏濬河北省海河工程短期公債條例》
  3. 密雲水庫今天五十歲 ,北青網,2010年9月23日查閱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