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記數系統
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
西方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文數字
高棉數字
印度數字
波羅米數字
泰語數字
漢字文化圈記數系統
中文數字
閩南語數字
越南語數字
算籌
日語數字
朝鮮文數字
蘇州碼子
字母記數系統
阿拉伯字母數字
亞美尼亞數字
西里爾數字
吉茲數字
希伯來數字
希臘數字
阿利耶波多數字
其它記數系統
雅典數字
巴比倫數字
古埃及數字
伊特拉斯坎數字
瑪雅數字
羅馬數字
卡克托維克數字
底數區分的進位制系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5 16 18 20 24 30 32 36 60 64

阿拉伯數字系統[1],是一系列的十進制進位制記數系統,起源於9世紀的印度。此系統像一種語系,當代的很多文字系統裡的不同記數符號都是起源於此系統。印度-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印度的婆羅米數字,在中世紀時傳入中東和西方。各個地區根據當地的文字系統改造了其數字字符。現在還在使用的三大分支是:

記數法

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對西方中世紀的科學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合併了進位制十進制系統,讓數字的紀錄更加簡便,也簡化了小數循環小數的記載。此系統只需要12個符號就可以表示所有有理數:10個數字符號、負號和一種分數符號(分號或循環小數符號)。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也鞏固了「0」在西方世界的概念。

傳播

歐洲

在歐洲

列奧納多斐波那契把這個系統帶到歐洲,並把阿拉伯文的翻譯文本帶到拉丁美洲,稱它為「liber abaci」。從12世紀開始,它被使用於歐洲數學,並從十五世紀開始被廣泛使用。

東亞

在中國,瞿曇悉達於718年引進了印度數字與零,但中國的數學家覺得它們沒有用處,因為他們已經有算籌蘇州花碼的前身)。19世紀,中國和日本接受了西方的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

字符

西方阿拉伯數字 0 1 2 3 4 5 6 7 8 9
標準阿拉伯文數字 ٠ ١ ٢ ٣ ٤ ٥ ٦ ٧ ٨ ٩
阿拉伯文數字 ۰ ۱ ۲ ۳ ۴ ۵ ۶ ۷ ۸ ۹
天城文梵文)數字
古吉拉特文數字
古木基文數字
林布文數字
孟加拉文數字
奧里亞文數字
泰盧固文數字
卡納達文數字
馬拉雅拉姆文數字
泰米爾文數字
藏文數字
緬甸文數字
泰文數字
高棉文數字
老撾文數字

參見

參考資料

  1. Collier's encyclopedia, with bibliography and index William Darrach Halsey, Emanuel Friedman - 1983. 「阿拉伯帝國擴張時與印度建立了往來,並採用了印度的數字系統和早期的運算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