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昭盟

出自求聞百科

伊克昭盟蒙古語ᠶᠡᠬᠡ ᠵᠣᠣ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西里爾字母Их Зуугийн чуулган),內蒙古的舊名。民國時,已演變成為行政區。2001年撤銷,改設鄂爾多斯市。轄區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

歷史沿革

清朝

伊克昭盟源於蒙古鄂爾多斯部部眾,此部原附於察哈爾林丹汗敗後降清。順治時設為六旗,左、右翼各分前、中、後。六旗會盟伊克昭王愛召),故稱伊克昭盟。乾隆時又增設一旗,稱鄂爾多斯左翼前末旗,合共七旗。七旗各有自己的名稱,左翼前旗稱準噶爾旗,左翼中旗稱郡王旗,左翼後旗稱達拉特旗,左翼前末旗又名札薩克旗。右翼前旗為烏審旗,右翼中旗為鄂托克旗,右翼後旗為杭錦旗。

民國時期

1928年置,轄東勝縣達拉特旗郡王旗扎薩克旗準格爾旗烏審旗鄂托克旗杭錦旗等旗。行政公署駐東勝縣(今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綏遠省政府因抗日戰爭需要,曾在伊克昭盟的漢族民眾聚居地設置桃力民辦事處達拉特旗組訓處兩個縣級機構,形成兩個縣級行政區,但因伊克昭盟各旗抵制,至綏遠省政府滅亡仍未能正式設

各旗的王公都設有保安司令部,掌握武裝,少則三五百人,多則近千人。七個旗就有七個保安司令部。此外還有4個警備司令部或長官公署。東勝、桃力民、達拉特旗還設有治安司令部。各種司令部有14個,團的番號有30多個。不包括國軍駐伊盟的正規部隊。伊盟警備司令部司令奇玉山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仍屬綏遠省。全盟共有七旗二縣一處(桃力民組訓處)。人口約30多萬,其中蒙古族約10萬人。在中共所稱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已在伊盟地區運作。共軍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設置了內蒙古工委,負責內蒙古地區的工作。在綏遠「九一九」和平起義前,中共已在在伊東、伊南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有近千人武裝。

1954年改屬內蒙古自治區。1958年郡王、扎薩克二旗合置伊金霍洛旗;1961年分別設置海勃灣市烏達市,1975年二市合併為烏海市;1980年鄂托克旗析置鄂托克前旗;1988年東勝撤縣設。2001年撤銷伊克昭盟,改設鄂爾多斯市(地級),東勝市改東勝區;原伊克昭盟所屬各旗劃歸鄂爾多斯市。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