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人民大會堂全景
又名中共十四大
日期1992年10月12日-18日
地點北京人民大會堂
主持人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
參與者中共十四大代表:2,000人
主要內容選舉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
第十四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2,000人,代表當時全國5,100萬黨員[1]

這次代表大會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實踐經驗,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

大會議程

  1. 聽取和審查《關於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
  2. 審查《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3. 審查《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書面)
  4. 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的決議)(修正案)[2]

江澤民代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大會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要求全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1][2]

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同意關於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並向中央顧問委員會和老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大會還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關於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的決議,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1][2]

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出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89名,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30名,選舉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08名[2]

大會機構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名單

(共198人,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關根 丁衡高 于永波(滿族) 于是之 萬 里 習仲勛 馬文瑞 王 平 王 芳 王 海 王 群 王 震 王丙乾 王漢斌 王成斌 王兆國 王茂林 王首道 王恩茂 王維澄 毛致用 方 毅 方志純 尹克升 鄧小平 鄧鴻勛 艾知生 布 赫(蒙古族) 盧榮景 帥孟奇(女) 葉 飛 葉選平 田紀雲 史玉孝 史來賀 白立忱(回族) 司馬義·艾買提(維吾爾族) 邢崇智 成克傑(壯族) 呂 楓 呂培儉 朱 訓 朱 良 朱光亞 朱鎔基 喬 石 伍紹祖 伍修權 任建新 全樹仁 劉 英(女) 劉 淇 劉中一 劉正威 劉華清 劉安元 劉忠德 劉復之 劉精鬆 劉瀾濤 關廣富(滿族) 江 華(瑤族) 江村羅布(藏族) 江澤民 阮崇武 孫維本 李 鵬 李 灝 李九龍 李力安 李嵐清 李澤民 李貴鮮 李鐵映 李瑞環 李錫銘 李德生 楊白冰 楊汝岱 楊尚昆 楊泰芳 楊振懷 楊得志 楊靜仁(回族) 肖 克 吳文英(女) 吳邦國 吳學謙 吳蔚然 何光遠 何竹康 余秋里 谷 牧 鄒家華 沈達人 沈辛蓀 宋 平 宋 健 宋漢良 宋任窮 宋德敏 宋德福 遲浩田 張 震 張丁華 張萬年 張存浩 張仲先 張克輝 張勁夫 張勃興 張愛萍 陸定一 陳 雲 陳丕顯 陳光毅 陳作霖 陳希同 陳俊生 陳敏章 陳錫聯 陳錦華 陳慕華(女) 邵華澤 林宗棠 林默涵 羅 干 岳喜翠(女) 周 南 周玉書 周光召 趙東宛 趙南起(朝鮮族) 趙富林 胡 平 胡 繩 胡仁宇 胡錦濤 柳隨年 段君毅 侯 捷 侯宗賓 逄先知 姜春雲 洪學智 姚依林 賀敬之 秦基偉 耿 飈 聶璧初 賈春旺 顧雲飛 顧秀蓮(女) 顧金池 錢正英(女) 錢其琛 錢學森 鐵木爾·達瓦買提(維吾爾族) 倪志福 高 敏(女) 高德占 郭化若 郭東坡 陶駟駒 姬鵬飛 黃 華 黃 菊 黃 璜 黃啟璪(女) 黃鎮東 黃毅誠 戚元靖 崔乃夫 康世恩 章 蘊(女) 尉健行 彭 沖 彭 真 彭珮雲(女) 蔣順學 韓杼濱 傅全有 魯 平 普朝柱 曾憲林 溫家寶 謝 非 路甬祥 蔡 誠 廖 暉 廖漢生 賽福鼎·艾則孜(維吾爾族) 譚紹文 熊清泉 薛 駒 薄一波 穆 青(回族) 魏金山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名單

(共31人)

江澤民 鄧小平 楊尚昆 李 鵬 陳 雲 萬 里 彭 真 喬 石 姚依林 宋 平 李瑞環 王 震 田紀雲 李鐵映 李錫銘 楊汝岱 吳學謙 秦基偉 丁關根 鄒家華 朱鎔基 薄一波 宋任窮 劉華清 楊白冰 溫家寶 習仲勛 彭 沖 方 毅 洪學智 陳作霖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秘書長名單

喬 石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副秘書長名單

胡錦濤 丁關根 溫家寶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名單

(共16人)

  • 主 任:宋 平
  • 副主任:胡錦濤 呂 楓 李繼耐
  • 委 員(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布 赫(蒙古族) 劉麗英(女) 李力安 李正亭 楊振明 吳邦國 羅 干 趙富林 顧金池 郭 峰 黃啟璪(女) 尉健行

加開的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於1992年10月19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央委員188人,中央候補委員129人。江澤民同志主持會議並講了話。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通過了中央書記處成員;決定了中央軍事委員會組成人員;批准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書記、副書記和常務委員會委員人選[3]。名單如下:

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

  • 中央政治局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丁關根 田紀雲 朱鎔基 喬石

  劉華清 江澤民 李鵬

  李嵐清

  李鐵映 李瑞環 楊白冰

  吳邦國

  鄒家華 陳希同 胡錦濤

  姜春雲

  錢其琛 尉健行 謝非

  譚紹文

  •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按得票多少為序)

  溫家寶 王漢斌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江澤民 李鵬

  喬石

  李瑞環

  朱鎔基 劉華清

  胡錦濤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

中央書記處書記

  胡錦濤 丁關根 尉鍵行 溫家寶 任建新

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

  主席

  江澤民

  副主席

  劉華清 張震

  委員

  遲浩田 張萬年 于永波 傅全有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常務委員會委員

  書記

  尉健行

  副書記

  侯宗賓 陳作霖 曹慶澤 王德瑛 徐青

常務委員會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光 王德瑛 劉麗英 安啟元

  李至倫 何勇 陳作霖 侯宗賓

  徐青 曹慶澤 尉健行 彭鋼

  傅傑[3]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於1993年3月5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84人,中央候補委員125人。有關負責同志49人列席了會議。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調整「八五」計劃若干指標的建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黨政機構改革的方案》[4]

全會科學分析了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強調指出,在當前和整個九十年代,抓住國內和國際的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這個指導思想要堅定不移。「八五」計劃若干指標的調整是必要的、符合實際的,調整後的指標經過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是能夠實現的。要繼續保持經濟發展的好勢頭,在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的基礎上求得較快的發展速度,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各地情況不同,在速度問題上不搞「一刀切」。在經濟工作中,要更好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善於總結經驗,及時發現和認真解決前進中的突出矛盾與問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促進經濟建設又快又好地發展[4]

黨政機構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重要條件,必須抓緊進行。機構改革應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為目標,轉變職能,理順關係,精兵簡政,提高效率。這項改革,直接關係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要切實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精心組織,分步實施[4]

為保證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必須堅決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加強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廉政建設,大力改進領導方法和工作作風[4]

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經過與黨內外協商形成的,擬向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推薦的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名單和擬向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推薦的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名單。全會決定,將上述兩個名單分別向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席團和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4]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會議的中央委員182人,候補中央委員128人。有關負責同志54人列席了會議。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5]。《決定》共五十條,分十個部分:

  1.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
  2. 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3. 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
  4. 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健全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5. 建立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
  6. 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7. 深化對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8. 進一步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
  9. 加強法律制度建設
  10.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本世紀末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奮鬥[5]

《決定》把黨的十四大確定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加以系統化、具體化,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規劃,是九十年代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行動綱領,必將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5]

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導下,經過十五年改革,我國經濟體製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經營機制正在轉換,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廣泛展開,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5]

改革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我國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以鄧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宏觀調控取得積極成效,經濟蓬勃發展,社會政治穩定。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內國際的有利時機,加快建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進程,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為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5]

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市場緊密結合,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互銜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完善的宏觀調控體系,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

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城鄉居民提供同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社會保障,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這些主要環節相互聯繫又相互制約,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5]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項開創性的偉大事業。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決定各項改革措施取捨和檢驗其得失的根本標準。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5]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相互促進,相互統一;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重視群眾切身利益;實行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用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統攬全局,把更大的精力集中到加快改革上來。當前要緊緊抓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市場體系和金融、財稅、計劃、投資、外貿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制定具體方案,採取實際步驟,取得新的突破[5]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必須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要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針政策的堅定性和自覺性。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切實抓好廉政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5]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5-01-16]. 
  2. 2.0 2.1 2.2 2.3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1992-10-12]. 
  3. 3.0 3.1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2-10-19]. 
  4. 4.0 4.1 4.2 4.3 4.4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3年3月7日].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3年11月14日]. 

外部連結

關聯條目


中國共產黨歷次代表大會
前任: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
第十四次

1992年
繼任: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