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鱼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镰鱼
保护状况

未予评估IUCN 3.1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刺尾鲷目 Acanthuriformes
科: 镰鱼科 Zanclidae
属: 镰鱼属 Zanclus
种: 镰鱼 Z. cornutus
学名二名法
Zanclus cornutus
Linnaeus, 1758[1]
异名
  • Chaetodon canescens-Linnaeus, 1758
  • Chaetodon cornutus-Linnaeus, 1758
  • Zanclus canescens-Linnaeus, 1758

镰鱼学名Zanclus cornutus)为镰鱼科镰鱼属鱼类,俗名角镰鱼角蝶鱼神像鱼神仙鱼,其下仅有一属一种。属于暖水性鱼类。其一般生活于礁盘浅水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南亚。[1]

分布

本鱼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席尔群岛马尔地夫斯里兰卡印度安达曼海红海阿拉伯海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日本、中国台湾、沿海以及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喀里多尼亚所罗门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斐济群岛夏威夷群岛法属玻里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帕劳瑙鲁汤加基里巴斯瓦努阿图图瓦卢美属萨摩亚西萨摩亚加拉巴哥群岛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罗德豪岛、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等海域。

深度

水深1至180米。

特征

左边两张都是镰鱼,右边上面多棘马夫鱼Heniochus diphreutes)、右边下面是马夫鱼Heniochus acuminatus),容易和角镰鱼混淆

本鱼体短而高,近于菱形,极侧扁。故有纤毛状细栉麟。吻间前突出如管状,不可任意伸缩。上下颌齿细长,如刷毛状,唇厚。眶间区凸起生出一对锐角。胸前因鸟喙骨与匙骨特别发达,形成一个坚强之胸甲(Thoracic cuirass)。背鳍一枚且连续,具4枚硬棘,其中第四枚延长为丝状,但随年龄而渐短。臀鳍具3枚硬棘,后缘垂直。胸鳍圆形,鳃裂小,向下不达口之水平位。尾鳍后略凹入,侧线完全,成显著弧形。尾柄无棘是和粗皮鲷最主要的差异。本鱼的体色黄白相间,体侧具2黑宽横带,尾鳍黑色末端具白缘,呈新月形。体长可达26公分。另外本鱼和马夫鱼(又称白吻双带立旗鲷)类似,乍看之下容易混淆。

生态

通常小群出现,但偶尔以成百计数的聚集。栖息环境变化大,从硬底质之浑浊港口和珊瑚礁平台到深及百米的干净珊瑚礁缘深沟皆可发现其踪迹。主要以海绵为食,但亦吃其他动物及植物性物质,其管状的吻部即适于小礁穴中搜寻无脊椎动物。本鱼之幼鱼期相当长,体长约6公分以上,始降为底栖性,故散布很广阔。遇敌或受惊吓时能迅速隐蔽于礁盘洞穴或缝隙中。晚间静栖于水底,呈睡眠状,为保护自身免于敌害侵扰,体色也随之转成暗色,与周围环境一致。

经济利用

为高价值的观赏鱼。不适合食用。

文化关联

角镰鱼英文俗名为Moorish idol,源自于某些东方人对本鱼的敬意。一旦捕获,即需对它很尊敬的鞠躬后,再放回海里。

而在海底总动员中,也出现了名叫Gill(吉哥)的镰鱼。

参考文献

  1.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镰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 台湾鱼类资料库
  • 《中国名贵珍稀水生动物》1993年
  • 《台湾自然观察图鉴 矶钓的鱼(二)》1993年
  • 《脊椎动物百科全书-鱼类(二)》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