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中国大陆简体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芬兰化芬兰语Suomettuminen,英语:Finlandization),或称芬兰模式,指的是一个弱小的国家遵循于强大的邻国的政策决定,以保持主权及领土完整。源自于二战后,芬兰为了避免邻近强国苏联的并吞,在国际事务上顺从苏联意见,并以自我检查(self-censorship)消弭、压制国内反苏联声音。这套“以小事大”作法虽被讥为“芬兰化”,但保住芬兰的独立国家地位,得以延续至今,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福利国家,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1]。另外,类似案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丹麦纳粹德国也是。而此一名词,出现于1960年代后期的西德,为当时西德的保守派批评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所新造的词。勃兰特为当时重视同共产主义国家尤其东欧阵营对话的西德总理。

二战前后

在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纳粹德国承认芬兰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后苏联对芬兰发起了冬季战争,最终芬兰以割让本国十分之一的领土为代价同苏联停战。1941年苏德战争开始后,芬兰对苏联发动了以收复失地为目的的继续战争。后因轴心国转入劣势,因而芬兰同苏联停战,并攻击驻扎在芬兰国内的德军。因其战败国的身份,加之地理位置而难以期望获得西方世界支援的芬兰(不过美国曾秘密援助过芬兰),在1948年同苏联签订了互助条约,苏联承诺保障及不侵犯芬兰的主权,但实际上芬兰被苏联控制。

冷战期间

冷战期间,芬兰没加入北约,保持中立国的外交路线,维持独立主权,以及半总统制议会民主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福利国家,但在国际事务上,芬兰事实上经常站在了苏联一侧。大众媒体也进行了自我审查,冬季战争中苏联的侵略等有可能被解释为“反苏”的言论也成为了禁忌的话题。邻国瑞典也奉行类似外交政策,这与加入北约的丹麦挪威略为不同,这些情况到了苏联解体,芬兰加入欧盟后不再存在。不过,不变的是芬兰仍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维持不加入北约并与美国保持距离。

参考资料

  1. 芬兰简介[永久失效链接]发现者旅游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