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齿龙属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暹罗齿龙属
化石时期:早白垩纪阿普第阶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演化支 禽龙类 Iguanodontia
演化支 橡树龙形态类 Dryomorpha
演化支 直拇指龙类 Ankylopollexia
演化支 硬棘龙类 Styracosterna
演化支 鸭嘴龙形类 Hadrosauriformes
总科: 鸭嘴龙超科 Hadrosauroidea
属: 暹罗齿龙属 Siamodon
Buffetaut & Suteethorn, 2011
模式种
尼穆甘暹罗齿龙
Siamodon nimngami

Buffetaut & Suteethorn, 2011

暹罗齿龙属学名Siamodon)是鸟脚亚目禽龙类恐龙的一,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东南亚[1]。暹罗齿龙等原始鸭嘴龙超科恐龙的发现,支持鸭嘴龙超科起源于亚洲,并扩散到其他大陆的理论。

发现与命名

暹罗齿龙的正模标本(编号PRC-4)是一个保存状态良好的左上颌骨与附属牙齿。除此之外,该挖掘地点还发现一颗长三公分、个别的上颌牙齿化石(编号PRC-5),以及一个15公分长的脑壳(编号PRC-6)。这些化石是在2007到2010年发现于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属于Khok Kruat组地层,地质年代约1亿2500万到1亿1200万年前,相当于白垩纪早期的阿普第阶[1]

在2011年,法国古动物学家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与泰国学者瓦拉福德·苏提宋恩(Varavudh Suteethorn)将这些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尼穆甘暹罗齿龙S. nimngami)。属名意为“暹罗的牙齿”,以泰国的古国名暹罗为名,odous古希腊文意为牙齿;只有发现牙齿、或是化石主要由牙齿构成的恐龙,学名常使用~odous字根。种名则是以捐出化石的地主Witaya Nimngam为名[1]

体征

暹罗齿龙是种独特的恐龙,同时具有祖征性、衍征性特征。上颌骨形状类似等腰三角形,上颌骨中段有个背突,上颌骨中线有个垂直方向的凸块,至少15颗牙齿,牙齿有一个明显的中线棱脊,牙齿有一个不明显的次要棱脊、或是没有次要棱脊,牙齿齿冠有乳头状的边缘小齿。上颌骨的长度为23公分,高度为10公分。牙齿高度约2.5到2.8公分,宽度约1.4到1.7公分[1]

与原始禽龙类(例如禽龙与相近物种)恐龙相比,暹罗齿龙的主要差异在于牙齿形态,其牙齿狭窄、具有明显的中线棱脊、有些牙齿带有一个不明显次要棱脊,而非末端消失的主要棱脊与数个次要棱脊;此外,暹罗齿龙的上颌骨最高处位于较后方的位置。与鸭嘴龙科相比,暹罗齿龙的上颌骨两侧关节处的形状不一样,形成护耳状的颧突;鸭嘴龙科的上颌骨颧突向前突出,覆盖大面积的骨缝[1]

分类

研究人员命名暹罗齿龙时,根据上颌骨的特征,将它们归类于禽龙类演化支,比禽龙还衍化,而比鸭嘴龙科还原始,是种原始鸭嘴龙超科恐龙。暹罗齿龙可能是原巴克龙的近亲,原巴克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中国,两者的差异处在于牙齿位置。暹罗齿龙等原始鸭嘴龙超科恐龙的发现,支持鸭嘴龙超科起源于亚洲,并扩散到其他大陆的理论[1]

参考资料

  1. 1.0 1.1 1.2 1.3 1.4 1.5 (英文)Eric Buffetaut and Varavudh Suteethorn. A new iguanodontian dinosaur from the Khok Kruat Formation (Early Cretaceous, Aptian) of northeastern Thailand. Annales de Paléontologie. 2011, 97 (1-2): 51–62 [2012-07-18]. doi:10.1016/j.annpal.2011.08.001. 
  • (英文)暹罗齿龙的简介与化石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