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起釪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刘起釪
出生(1917-03-09)1917年3月9日
 中国湖南省安化县
逝世2012年10月6日(2012岁-10-06)(95岁)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母校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
代表作
  • 《尚书校释译论》
  • 《古史续辨》
  • 《顾颉刚先生学述》等
配偶彭湘缔
儿女刘晓瑜
受影响于顾颉刚钱基博

刘起釪(1917年3月9日—2012年10月6日),字铮皆湖南安化人,中国历史学家、先秦经学史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尚书学研究泰斗。

生平

童而习之

刘起釪,出生于耕读世家。出世还未满周岁,父亲便因肺病去世。祖父吟古先生为清末大儒王先谦的及门弟子,王先谦为岳麓书院末代山长,吟古先生便于岳麓书院学习多年,直到清末科举废除,才回到家乡,以读书著述为事。曾撰《小屏山年表》以记录史事见闻及个人经历。刘起釪自幼跟随祖父循桐城之法学习古典诗文及儒家经典[1]。14岁读完《左传》。同时,他还在安化的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正是新旧教育的结合,以及中国传统学术研究与西方科学方法的结合。”[2]

1932年,祖父去世,开始自己读《昭明文选》与前四史,尤其喜欢《文选》中的优美篇章与《史记》,从中获得了更丰富的文章意境。在安化县师范完成了初中教育。1933年,进入长沙省立第一师范开始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因为免费,师范类学校而成为当时贫困青年的最佳读书机会。高中师范毕业,刘起釪靠老师的帮助,在当时的资源委员会当雇员,期间一直在夜间私人学校补修英文。1939年,终仍因英文成绩不好,被分发到设在安庆蓝田镇的国立师范学院先修班,师从张振镛先生学习语文。由于出色其出色语文功底,受到当时的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赏识,并对这种种“知遇之感,油然沁入肺腑。”[3]经过三年的工作积蓄和苦学英语,期满时顺利考取国立中央大学

1941年,刘起釪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刘起釪以诗文闻名学校,不仅本系教授重视他,外系如中文系汪辟疆罗根泽,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伍俶傥,史地系主任缪凤林,理学院辛树帜欧阳翥胡焕庸诸先生,也都对他关爱有加。其中以缪凤林先生和丁山先生,对于刘起釪最为关切。期间正当湘北第三次抗御日军进攻。作《洞庭雄涛曲》鞭挞日寇进犯湘北,翌年发表于顾颉刚先生主持的《文史杂志》,轰动全校。1944年10月,刘起釪的夫人彭湘缔女士也随他来到重庆,并于中大会计室觅到职位。

困而后学

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上,6月底,时任中大历史系主任的张贵永先生,将他推荐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董作宾先生,也有老师强烈建议刘起釪留校,中大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的伍先生聘刘起釪到设在南京的私立建国学院中文系任讲师。由于家眷问题,最终,不仅史语所没有去成,中大也没能留成,刘起釪做了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生,学籍放在中大文科研究所历史学部,并于1946年随学校东返南京,1947年到苏州在顾先生宝树园家中随从研究。

1947年,刘起釪研究生毕业时,正值辛树帜先生为兰州大学大力延揽人才之际,鉴于辛树帜与顾颉刚的交情,辛树帜便通过顾额刚邀请刘起釪至兰大任教。然而,1947年的兰州,尚未通火车,生活条件差,再加上战争使交通不便,被一般人视为畏途,而刘起釪的夫人彭湘缔女士,又恰于此时办理中大会计室佐理员之送审手续,两重原因加起来,彭女士反对刘起釪去兰州,最终没有成行。顾颉刚先生体谅了刘起釪的处境,接受他不去兰州,同意他去中央图书馆,但刘已经拒绝在先,再去就有些为难,这时蒋复璁先生又托贺昌群先生再送中央图书馆聘书,约定是年10月1日就职,恰巧金毓黻(字静庵)先生在中大会计室遇到刘起釪的夫人彭湘绩女士,闻知刘起釪情况,即约9月18日与刘起釪面谈,9月21号即发聘书,聘刘起釪至国史馆任助修。在中央图书馆编辑与国史馆助修两个职位间,刘起釪最终选了后者。半年后升任协修(同副教授)。

1951年,国史馆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史料整理处,即中国科学院第三历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刘起釪担任档案整理组组长,后调任资料汇编组组长,整理现代档案史料。他在南京史料整理处期间,主持整理300多个单位的历史档案,编目400多册,选编史料汇篇3000多万字,出版了《历史档案的整理方法》一书,以此每年年终总结总以第一名被表扬,1956年受中国科学院奖金。其间,基本未从事古代典籍研究工作。

1957年“反右”后,金毓黻、蒋孟引、罗根泽等先生曾先后想调他去近代史所、南京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均未办成。刘起釪遂以全副精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谓“获得了分析问题和考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正确的观点、方法……对指导我今后治学大为有益”。[4]

尚书志业

1959年,顾颉刚接受中央指示的《尚书》整理任务。顾颉刚便与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副所长刘大年先生(南京史料整理处归属近代史所)与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金灿然先生商谈,调刘起釪进京协助自己进行《尚书》工作。因南京史料处不放人,直到1962年1月,中宣部才应顾颉刚、金灿然之请,把刘起釪调到北京中华书局工作,任《尚书》研究专职。1962年11月21日,刘起釪到京。为顾顿刚与刘起釪合作进行《尚书》研究的黄金时段。

1965年,刘起釪到河南林县从事“四清”工作,1969年9月,刘起釪又被下放至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顾额刚这方面,从1966年8月之后,研究工作也完全停顿。

1975年10月,顾颉刚托白寿彝请于胡绳,借调刘起釪归历史所。一年后,1976年,刘起釪到所,协助顾颉刚整理《尚书》。1978年,刘起釪正式调入历史所,此后就在北京干面胡同(三里河南沙沟)顾颉刚家中的工作室上班,与顾颉刚合作《尚书》研究工作,一直到1980年顾颉刚去世。1981年,刘先生入住劲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宿舍。1982年终,应北京大学历史系之邀接替老病的杨伯峻先生为为研究生班讲授《春秋左传》。1983年秋,中华书局《史记译注》工作小组约请刘起釪写《夏本纪译注》,于翌年完稿。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应日本学界邀请,先后在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讲学。

终老交困

2004年10月起,刘起釪定居南京,从此完全不能从事学术研究了。次年,因女儿女婿均罹患重病,刘起釪被被迫迁居至南京工程兵康复中心中,此后长期困居于养老院的十余平方米的小房间中,因老年痴呆症,生活渐不能自理。2012年10月6日,刘起釪在养老院去世。

参考文献

  1. 刘起釪. 张世林 , 编. 家学与师承(第三卷) 第二版.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147–148. ISBN 9787563362936. 
  2. 王学典; 孙延杰 , 李梅. 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 增订版.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1: 267. ISBN 9787101077797. 
  3. 刘起釪. 张世林 , 编. 家学与师承(第三卷) 第二版.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150. ISBN 9787563362936. 
  4. 刘起釪. 张世林 , 编. 家学与师承(第三卷) 第二版. 南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 153. ISBN 978756336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