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人畜共通病(英语:zoonoses)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或由人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它们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中,该词汇多来自希腊文,由表示动物的“zoon”加上代表疾病的“nosos”,两词融合为一,这一类传染病当中有许多会造成患者严重的生理变化。保护医学(conservation medicine)则是一门,整合医学兽医学环境科学的跨领域学科,与此类疾病之研究息息相关。

历史

多数人类史前史都经历采集渔猎(hunter-gatherers)的过程,这些部落个体数少,也少和其他聚落接触,因此建基于缺乏相对应免疫力流行病大流行病,就会在部落交流或战争发生时造成悲剧。就生物学的观点,为了延续后代生存,生物性的病原必须演化成慢性感染症,与宿主共存较长的时间,或是在自然界有人类以外的储存宿主(reservoir)以利其他动物经过时藉机传播开来,但事实上有些疾病对人类而言只是偶然不幸,而人类在某些情况下仅是终端宿主(dead-end host),亦即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或可完成繁衍,或无法走过完整的生活史而存于体内,却无法再传染给其他个体,这类情况发生在如狂犬病炭疽兔热症西尼罗河病毒等等疾病,因此可推论,有些疾病仅在人类与动物之间共通,却不成为流行病

许多疾病,甚至包括流行病,都起于人畜共通的特性,要分别哪些疾病从动物传演化成可以感染人类并不简单,但有证据显示麻疹天花流行性感冒白喉等皆是如此。而艾滋病感冒结核也都来自人类以外的物种。今日人畜通病已在国际间引起密切关注,因为它们通常是过去未被发现的疾病,或是毒力在演化过程中增强,或偶然传入不具对抗该疾病之免疫力的族群或物种,主要产生感染物种范围变化的因素为人与野生物种的接触。

1918年,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一支,因遗传物质不稳定的特性不断变异、重组基因,终于引发全球西班牙流行性感冒,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1999年,西尼罗河病毒非洲传入美国纽约市,在3年内散布到全美国内。

1999年,马来半岛爆发立百病毒[1],乃是起于猪圈受到野生蝙蝠携带的病毒影响,并在猪只体内继续变化,由于猪只在遗传学中的地位与人类更接近,终于感染了当地民,并造成105人死亡。[2]

2002年,中国广东爆发非典型肺炎,今日称SARS,乃是由蝙蝠经过野味果子狸传入人类物种。

21世纪初许多科学家更担心禽流感会透过变异影响人类,却因人类族群多无相对应的抵御能力,而可能成为人类的浩劫。由于禽流感可以感染猪只和鸟类,若目前已存在之人猪共通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时感染一只猪,并且交换病毒组成,将有机会使原本不具感染人类能力的病毒,成为人类的威胁。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有些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河盲症象皮病,虽能透过昆虫或利用中间宿主作为载体传给人类,却“不是”人畜共通病,因为它们要必须仰赖人类才能完成生活史中的一部分,这些情况多发生在某些寄生虫病

部分共通病列表

这份列表并未网罗所有人畜共通病,仅供重要或常见之人畜共通病的概观参考用途。

病毒

立克次体

螺旋体

细菌

寄生虫

参考文献

引用

  1. Daszak, P., Cunningham, A.A., Hyatt, A.D.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emerg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wildlife. Acta Trop. 2001, 78 (2): 103–116. 
  2. Field, H., Young, P., Yob, J. M., Mills, J., Hall, L., Mackenzie, J.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endra and Nipah viruses. Microbes and Infection. 2001, 3: 307–314. 

来源

  • H. Krauss, A. Weber, M. Appel, B. Enders, A. v. Graevenitz, H. D. Isenberg, H. G. Schiefer, W. Slenczka, H. Zahner. Zoonoses. Infectious Diseases Transmissible from Animals to Humans 3rd Edition. Washington DC, USA: ASM Press.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2003. ISBN 978-1-55581-236-2. 

外部链接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