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興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4年1月31日 (三) 14:14 由 不会摇尾巴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教育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永興縣
概覽
國家 中國
隸屬行政區湖南省郴州市
其它
時區UTC+8北京時間
電話區號+86 

永興縣是中國湖南省郴州市下轄縣。全境處南嶺山脈北麓;面積1,979.4平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縣市的第50位;常住人口532,100人(2022);年末戶籍人口68.6萬人(2022)。全縣下轄8鎮13鄉共計21個鄉鎮,縣政府駐便江鎮

概況

永興縣地處湖南省東南部、郴州市北陲,位於東經112°43′~113°35′,北緯25°54′~26°29′,東鄰資興,南連蘇仙,西靠桂陽,北接安(安仁)耒(耒陽),轄10鎮4鄉2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8.6萬人,系黃克誠大將的故鄉。地域狹長貌似蠶形,東西長90公里,南北寬56公里。全縣土地總面積為1979.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總面積的0.93%,東部多山,西部以丘陵為主,中部丘崗平原間布,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G107、S212縱橫境內,耒水上游的便江四季通航。

歷史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便縣,以境內便江得名,屬桂陽郡。南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便縣併入郴縣,隸屬桂陽郡;陳永定三年(559年)復置便縣,隸湘州桂陽郡。隋朝開皇九年(589年),便縣再次併入郴縣。唐朝開元十三年(725年),郴州刺史趙瑾奏准,析郴縣北四鄉置安陵縣,屬江南道桂郡;開寶元年(742年)改為高亭縣,屬江南西道郴州桂陽郡。宋朝熙寧六年(1073年),按郴州太守李士燮建議改為永興縣,隸屬荊湖南路郴州軍。

經濟

至2022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379.0億元(居18位(201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0949元(居10位(2010));全縣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24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8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04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51元[1]

行政區劃

永興縣永興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10個、4個[2]便江街道湘陰渡街道馬田鎮金龜鎮柏林鎮鯉魚塘鎮悅來鎮黃泥鎮樟樹鎮太和鎮油麻鎮高亭司鎮洋塘鄉大布江鄉龍形市鄉七甲鄉

新中國成立後,仍沿用永興縣名,隸屬湖南省郴縣專區。1952年11月,改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7月,復屬郴縣專區。1960年,屬郴州專區。1977年,屬郴州地區。1994年6月,郴州撤地建市,縣隨屬郴州市至今。

人口

2022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68.6萬人。全縣常住人口53.2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58萬人,鄉村人口23.63萬人。城鎮化率55.59%,比上年提高0.66個百分點。全縣人口出生率5.1‰,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長率0.4‰。

文化體育

永興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即侍郎坦摩崖石刻群、湘南起義舊址群——板梁暴動奪槍舊址、板梁村古建築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9處,即觀音岩寺、永興縣第九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安福司關聖祠及紀念塔)、何昆故居、黃克誠故居增補點—黃氏宗祠、黃克誠故居、郴州古堡群——金鵝寨、湘南工農兵代表會議舊址—太平寺、郴州古堡群——桃李寨、仙水大屋(馬氏官廳)。另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處。該縣有館藏文物451多件,其中國家1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11件,三級文物138件;現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4個,即永興花鼓戲、大布江拼布繡、永興縣漢「三侯」祠重陽廟會、銀飾鍛制技藝;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個。

全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16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年均免費開放2800小時以上,接待群眾40萬餘人次,年書刊外借5.6萬冊次;縣擁有縣級廣播電視台、調頻轉播發射台、電視轉播發射台各一座,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到100%;全縣有體育場地1121個,體育館5座,運動場34個,游泳池8個,各種訓練房128個。

旅遊

便江風景區:其位於永興縣城上游,便江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最便捷的水上交通要道,沿河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留。便江風景區以自然景觀、名勝古蹟為主要內容,以丹霞山水、宗教文化旅遊為特色。

一線天景區:其位於永興縣便江風景區錦里村內,是湖南瀟湘百景之一,全國丹霞地貌之珍品。長356米,高50餘米,最寬處1.2米,最窄處0.2米,平均寬度不足0.4米。經專家認定,永興一線天是中國最長最窄的一線天,被旅遊界稱之為「天下第一縫」。景區內有觀景台、泰山壓頂等景點。

白銀第一坊(銀樓):永興是「中國銀都」。中國白銀第一坊是以白銀文化為主題,展示永興傳統冶煉工藝而打造的國家級工業旅遊示範點。景區佔地40餘畝,總面積5000餘平方米。銀樓由湖南鑫達銀業集團公司打造,為二層式閣樓,鋼混結構,外層用5萬兩白銀銀箔整體包裹,通體銀白,珠光寶氣。中國白銀藝術博物館佔地600平方米,設有三個展廳,共展出歷朝珍貴純銀制工藝品300餘件。

黃克誠大將故居:黃克誠故居初建於咸豐五年(1855),佔地170餘平方米,是一棟典型的兩進式湘南古民居。故居側後方建有豆腐房、雜房等配套建築等。故居為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高二層、縱深二進、中有天井、南北為廂房,四周台階為青石砌築、前後為明溝、左右為暗溝。黃克誠故居於1998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教育

2022年全年財政投入教育支出84077萬元,發放教育助學資金2187.5763萬元。全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生升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3.1%。全縣有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025人,在校生2722人,畢業生880人;普通高中招生5329人,在校生14775人,畢業生4128人;初中招生8709人,在校生26688人,畢業生8479人;普通小學招生5633人,在校生43600人,畢業生8663人;特殊教育招生26人,在校生259人,畢業生37人;全縣幼兒園在園幼兒13791人。各類民辦學校5所,民辦學校在校學生11102人。高考本科上線1764人。黨支部62個,黨員1634人。

在2021年8月31日,總投資近10億元的永興一中新校區投入使用。這是該縣教育事業的全新里程碑。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