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語言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於 2023年8月1日 (二) 01:01 由 Njzjzbot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综合治理:修正中国台湾与国家并列时的称呼3)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第二語言指一個人除了第一語言之外,另外學習掌握的第二種語言,經常作為輔助語言以及通用語。此外,第二語言亦可與第一語言並列為個人母語英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第二語言。

第二語言的學習,往往可能是由於第一語言不再具有優勢(社會變遷、政治目的等),或是可以籍學習增強個人在現今國際化職場上的競爭優勢。例如,加拿大普查即定義第一語言為「幼時初學之語言且持續使用」,人類最早學習的語言有可能丟失,是為一種語言替換,這種情形可能發生在孩童隨着家庭徙居(因移民或國際認養)而進入一個全新的語言環境。

簡介

雖然人們學習母語之外的語言的動機是不同的,但是一般來說是為了與更多的人溝通。出於這個原因,選擇作為第二語言的,必然是在該地區或世界上有重大影響力的語言。許多非英語國家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漢語各地方言的不同,但是語法差異不大,所以人們會選擇把特定的漢語方言作為共通語(例如普通話),即中國人的第二語言。

第一語言(母語)與第二語言

不同於在幼兒期自然獲得的母語,第二語言的學習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習周期很長,尤其是起步較遲的時候。在少數情況下,第二語言的使用水準在語法和詞彙上能進步到與母語的使用水準相同。

第二語言與外語

第二語言與外語的區別,往往是取決於教育。雖然二者都不是母語,但是前者指在學習階段擁有語境的語言,後者通常指在學習階段缺乏語境的語言。也許在有些地方,例如印度(母語通常是印地語)和巴基斯坦(母語通常是烏爾都語),人們把英語視為第二語言,而非外語。當地年輕人都能說着一口流利的英語,因為這被視為當地的標準語或通用語。此外,南亞地區的法院和政府,也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然而,在中國,英語變得更通用了,景點、媒體、機場都有使用英語的情況,但是中國並沒有全面普及英文語境,所以英語依然是一門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正如埃及,英語也是一門外語。

語義理論和第二語言教學 – 不同類型的意義

對於第二語言的學習者來說,意義的學習是最重要任務。它是第二語言學習的中心,而不是那些不同的聲音或者優雅的句子結構。以下列出不同類型的意義和簡單的介紹:詞彙意義,語法意義,語意意義,語用意義。

詞彙意義:儲存在心理詞彙庫

語法意義:用於句法意義

語意意義:指的是詞彙意義

語用意義:決定於語言環境,上下文和關於整體世界的常識和知識

中國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是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在閩語區、粵語區、客家話區、吳語區等區域的老一輩居民多以普通話作為第二語言,新生代則改用推廣普通話為第一語言。一般官話區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英文,也有些地區在幼兒園便已開始教授。在考試中,也有英語這一項。但英語的地位與香港不同,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英語或說話時中英夾雜。因此英語只視為外語,而不是第二語言。

中國香港

香港人的第一語言通常是粵語廣東話),第二語言是英語普通話。不過,一些從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人,可能會以普通話或粵語以外的漢語方言(如上海話潮州話)為第一語言。

香港曾經被英國統治長達155年,早年港府官方語言只有英語(中文於1978年才取得本地官方語言地位),因此英語雖不是大部份香港人的第一語言,但其普及率卻極高,日常商業活動、專上教育等絕大部分都以英語進行。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士,包括香港居住的外國人及少數族裔,即使不懂粵語及讀寫中文,在香港生活也不會遇到大困難。

香港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香港鼓勵使用及學習普通話,鼓勵香港人在日常生活多使用兩文三語,近年中國內地自由行旅客、工作白領和新移民增加,使普通話在香港日常生活的使用率也逐漸提高。中國經濟急速增長,為了到中國內地發展及工作需要,香港人也越來越注重普通話,但僅說普通話而不說粵語的內地人士在香港生活會比較困難。

中國台灣

目前中華民國的官方語言及最普遍被使用的語言是現代標準漢語現代標準漢語的一支)。不過台灣人口中除了少部分來自北京、東北一帶,母語(北京官話東北官話)和國語高度相同的外省人外,其他大部分的外省人福佬人客家人台灣少數民族都有自己原本的漢語方言或南島語系族語,對於大部分年長一輩的台灣人來說,國語是他們進入學校或社會以後,才開始學習和使用的語言,平常在家庭和日常生活時,則使用自己的本地方言。對他們來說國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只在工作及接待外人時才使用,而閩南話(台語)、客家話、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是他們的母語。

而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口中,因為大多數是在國語環境下成長,因此國語變成他們的第一語言即母語,而原本是母語的台灣話閩南話客家話、原住民各族語言和外省家鄉話等,就變成第二語言或者不再使用。

如不論台灣本土方言、外省人的家鄉話或外籍配偶的母語,台灣並沒有正式的第二語言。台灣人的第一外語,主要是以英語為多。另外台灣歷史上,有過一段日本統治的時期,因此許多年長者會以日語為第一外語,而因為與日本的經貿關係相當密切、及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等亞洲地區的盛行,使許多台灣人會學習日語作第二外語。

美國

在美國不少州份,多數州以西班牙語為第二語言,其中海外屬地波多黎各更將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

另外在路易斯安那州緬因州有較高比例的人口以法語做為第二語言。前者是因該地區曾受法國統治,後者則鄰近說法語的加拿大魁北克省

參見條目

參考資料

  • Slabakova, R. Semantic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0, 30: 231–24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