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鰭魚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不转换模式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BXHS-bot留言 | 贡献2023年2月16日 (四) 14:40的版本 (机器人:清理不当的来源、移除无用的模板参数)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辐鳍鱼总纲
化石时期:志留紀晚期 → 現代
生物分类法 编辑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下门: 有颌下门 Gnathostomata
小门: 真有颌小门 Eugnathostomata
演化支 真口类 Teleostomi
高纲: 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
总纲: 辐鳍鱼总纲 Actinopterygii
Klein, 1885
纲與亚纲[1][2]

輻鰭魚又稱條鰭魚,為硬骨魚的一大演化支,牠們的魚鰭是由輻射狀的骨质或角质鳍条支撐的皮膜,區別於肉鳍鱼由中軸骨支撐的肉質鰭。在不同的分類系統中,輻鰭魚的分類層級下綱亚纲總綱不等。根據2010年代以來美国學者 Betancur-R 等人的意見,廣義的輻鰭魚被歸為輻鰭魚總綱(拉丁名:Actinopterygii[注 1]),將腕鳍鱼囊括在內,而狹義的輻鰭魚则成为該總綱之下的輻鰭魚綱(拉丁名:Actinopteri),與腕鳍鱼互為姐妹群[1][2]

輻鰭魚是現代脊椎动物中最為繁盛的類群,种数几乎占现存3万多种鱼类的99%,遍及淡水与海水生境。不同種類間的體型差异極大,從8毫米长的微鯉到11米长的皇带鱼和2.3吨重的翻車魚不等。约95%的现生辐鳍鱼均屬於真骨类

分類

現行分類

依據 DeepFin 魚類分類學網站所采纳的分類方案(即2017年美国学者 Betancur-R 等人修订的硬骨魚系統發育分类),輻鰭魚總綱內部的整體分化關係如下[2]

基於以上分類系統,輻鰭魚總綱分為70個,各目之間的演化關係如下[2]‎:

省略分類層級如下:


詳細分類層級如下:


傳統分類

傳統上,輻鰭魚分為三個類群:軟骨硬鱗附類全骨附類真骨附類,幾乎所有的現生輻鰭魚都屬於真骨附類。有學者根據一些形態學證據,認為全骨附類是並系群,故應廢除。然而,近來的線粒體 DNA 分析卻傾向支持全骨附類的存在。

輻鰭魚總綱的下級分類按分化時間早晚羅列如下,許多傳統類群因存在並系問題而不再有效,符號 † 表示已滅絕:

腕鰭魚綱 Cladistia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軟骨硬鱗亞綱 Chondrostei
新鰭亞綱 Neopterygii
全骨下綱 Holostei
真骨下綱 Teleostei
骨舌魚總目 Osteoglossomorpha
海鰱總目 Elopomorpha
鯡形總目 Clupeomorpha
骨鰾總目 Ostariophysi
原棘鰭總目 Protacanthopterygii
巨口魚總目 Stenopterygii
圓鱗總目 Cyclosquamata
燈籠魚總目 Scopelomorpha
月魚總目 Lampridiomorpha
鬚鰃總目 Polymyxiomorpha
副棘鰭總目 Paracanthopterygii
棘鰭總目 Acanthopterygii

注:在傳統分類中,鲈形目是輻鰭魚里種類最多的一目,共有7800餘種,約占輻鰭魚全部種類的40%。

备注

  1. 源自新拉丁文“actino-”(意為“放射狀的”)+希臘文“πτέρυξ”(拉丁轉寫:ptérux;意為翅膀、魚鰭)。

参考文献

  1. 1.0 1.1 Betancur-R, R.; Wiley, E.; Bailly, N.; Miya, M.; Lecointre, G. & Ortí, G.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 Version 3. DeepFin. 2014-07-31. 
  2. 2.0 2.1 2.2 2.3 Betancur-R, Ricardo; Wiley, Edward O.; Arratia, Gloria; Acero, Arturo; Bailly, Nicolas; Miya, Masaki; Lecointre, Guillaume & Ortí, Guillermo. Phylogenetic classification of bony fishes.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7-07-06, 17 (1): 162. doi:10.1186/s12862-017-0958-3可免费查阅.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