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汉(明朝)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小仓由菜留言 | 贡献于2022年8月17日 (三) 22:37提交的版本 (我来啦, replaced: 江蘇 → 江苏, 員 → 员 (2), 國 → 国, 長 → 长 (2), 黨 → 党, 間 → 间, 務 → 务, 漢 → 汉 (12), 縣 → 县 (3), 權 → 权 (2), 無 → 无, 馬 → 马, 嚴 → 严, 蘇 → 苏 (4), 來 → 来, 孫 → 孙 (3), 發 → 发 (2), 親 → 亲 (2), 極 → 极, 號 → 号 (3), 圖 → 图 (3), 稱 → 称 (2), 為 → 为 (2), 數 → 数 (2), 屬 → 属, 納 → 纳 (2), 舉 → 举, 點 → 点 (2), 鎮 → 镇, 離 → 离, 達 → 达, 壞 → 坏 (2), 選 → 选, 敗 → 败, 論 → 论 (3), 書 → 书 (3), 歷 → 历, 爭 → 争 (2), 試 → 试, 進 → 进 (7), 戶 → 户 (2), 萬 → 万 (4), 漸 → 渐 (2), 異 → 异 (2), 當 → 当, 課 → 课, 職 → 职 (2), 連 → 连, 啟 → 启 (2), 復 → 复, 吳 → 吴 (4), 時 → 时 (2), 報…)

沈汉
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沈汉石刻像
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沈汉石刻像
大明 刑科给事中
籍贯直隶苏州府吴江县
字号字宗海
出生生年不详
逝世卒年不详
亲属
曾孙沈璟沈瓒
出身
  • 正德十六年辛巳科进士出身

沈汉,字宗海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正德十六年(1521年),登辛巳科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嘉靖二年(1523年),以灾异指斥当时朝政,恰逢尚书林俊离职,再抗章争论。户部郎中牟泰因官员盗官帑而连坐入狱,下诏狱贬官,沈汉论救。

李福达案起,执法大臣皆下狱,沈汉愤而上疏,称“祖宗之法不可坏,权幸之渐不可长,大臣不可辱,妖贼不可赦。”遂下狱除名。家居二十年卒。天启初年,赠太常寺少卿[1]

家族

曾祖父沈敬;祖父沈箎;父亲沈奎。母严氏[2]

曾孙沈璟沈瓒,皆进士。

参考文献

  1. ·张廷玉等,《明史·卷206》:沈汉,字宗海,吴江人。正德十六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中官马俊、王堂久废,忽自南京召至,汉论止之。改元诏书蠲四方逋税,汉以民间已纳者多饱吏槖,请已征未解者,作来年正课。又言近籍没奸党赀数千万,请悉发以补岁入不足之数。皆报可。嘉靖二年,以灾异指斥时政。尚书林俊去位,复抗章争之。户部郎中牟泰坐吏盗官帑,下诏狱贬官。汉言:“吏为奸利,在泰未任前。事败,泰发之。泰无罪。”因极言刑狱宜付法司,毋委镇抚。不纳。大狱起,法司皆下吏。汉言:“祖宗之法不可坏,权幸之渐不可长,大臣不可辱,妖贼不可赦。”遂幷汉收系,除其名。家居二十年,卒。曾孙璟,万历中为吏部员外郎。请王恭妃封号,忤旨,降行人司正。天启初,赠少卿。
  2.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朝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阁藏明朝科举录选刊.登科录》之《正德十六年辛巳科进士登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