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安會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籌安會
理事長楊度
副理事長孫毓筠
成立1915年8月14日 (1915-08-14)
解散1916年7月14日 (1916-07-14)
意識形態君主立憲
政治立場右翼
中華民國政治
政黨 · 選舉

籌安會,是1915年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的一個政治團體。其支持當時的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公開支持恢復帝制,實行君主立憲

歷史

1915年8月14日,楊度聯通孫毓筠、李燮和、胡瑛、劉師培及嚴復,聯名發起成立「籌安會」,此六人被稱為「籌安會六君子」。8月23日,楊度親自起草的籌安會宣言公開發表,大聲疾呼道:「我等身為中國人民,國家之存亡,即為身家之生死,豈忍苟安漠視、坐待其亡?用特糾集同志,組成此會,以籌一國之安。

他們的宣言書是這樣寫的:

「我國辛亥革命之時,國中人民,激於情感,但除種族之障礙,未計政治之進行。倉猝之中,創立共和國體;於國情之適否,不及三思。一議既倡,莫敢非難;深識之士,雖明知隱患方長,而不得不委曲附從,以免一時危亡之禍。故清室遜位民國創始,絕續之際,以至臨時政府、正式政府遞嬗之交,國家所歷之危險,人民所感之困苦,舉國上下,皆能言之。長此不國,禍將無已。」

「近者南美中美二洲共和各國,如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猶魯衛芬尼什拉等,莫不始於黨爭,終成戰禍。葡萄牙近改共和,亦釀大亂。其最擾者,莫如墨西哥:自爹亞士遜位之後,干戈迄無寧歲,各黨黨魁,擁兵互競,勝則據土,敗則焚城;劫掠屠戮,無所不至;卒至五總統並立,陷國家於無政府之慘象。我國亦東方新造之共和國,以彼例我,豈非前車之鑑乎?」

「美國者,世界共和之先達也。美人之大政治學古德諾博士即言,世界國體,君主實較民主為優,而中國則尤不能不用君主國體。此義非獨古博士言之也;各國明達之士,論者已多。而古博士以共和國民,而論共和政治之得失,自為深切明著;乃亦謂中美情殊,不可強為移植。」

「彼外人軫念吾國者,且不惜大聲疾呼,以為吾民忠告;而吾國人士,乃反委心任運,不思為根本解決之謀,甚或明知國勢之危,而以一身毀譽利害所關,瞻顧徘徊,憚於發議,將愛國之謂何?國民義務之謂何?我等身為中國人,國家之存亡,即為身家之生死,豈忍苟安默視、坐待其亡?用特糾集同志,組成此會,以籌一國之治安。將於國勢之前途,及共和之利害,各攄所見,以盡切磋之義,並以貢獻於國民。國中遠識之士,鑒其愚誠,惠然肯來,共相商榷,中國幸甚。發起人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

籌安會於北京石駙馬大街掛牌宣布成立,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後來又發表第二次宣言:

「中國而行前日之真共和,不是以求治,中國而行今日之偽共和,更不足以求治。計惟有去偽共和而行真君憲,乃能名實相符,表里如一……憲法之條文、議員之筆舌,槍炮一鳴,概歸無效,所謂民選,實為兵選。我國撥亂之法莫如廢民主而立君主;求治之法,莫如廢民主專制而行君主立憲。」

至此,洪憲帝制呼之欲出。

籌安會公開鼓吹恢復帝制和君主立憲,在報章上頻頻發表文章。楊度在《君憲救國論》中道:「中國人程度低,共和決不能立憲,只有君主才能立憲。與其共和而專制,不如立憲而行君主。且共和國選舉總統時容易發生變亂,國家永無安寧之日。計唯有易大總統為君主,使一國元首立於絕對不可競爭之地位,庶幾足以止亂。」並稱袁世凱為「當時全民有權威有聲望之人,未有敢冒言其非者」。袁世凱閱後,讚賞不已。

1916年7月14日,袁世凱死後,國會要求懲辦禍首及籌安會六君子[注 1],以及後來的梁士詒朱啟鈐段芝貴周自齊張鎮芳雷震春袁乃寬等「七凶」(合稱「十三太保」);嚴復等避禍遠去,只有顧鰲在乘車離京時在車站被捕。

注釋

  1. 李燮和的評價跟其他五君子有區別。蕭棟梁《李燮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人物傳 第12卷》,中華書局,2005年)稱一方面李是在楊度的「巧言邀約」下參加的籌安會,另一方面還幫助蔡鍔逃離北京。袁世凱死後,由於幫助蔡鍔以及革命時代的功績,李燮和沒有被問罪。但是李燮和自己卻深感慚愧,完全隱居起來,以後不再問政。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