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安会

求闻百科,共笔求闻
筹安会
理事长杨度
副理事长孙毓筠
成立1915年8月14日 (1915-08-14)
解散1916年7月14日 (1916-07-14)
意识形态君主立宪
政治立场右翼
中华民国政治
政党 · 选举

筹安会,是1915年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的一个政治团体。其支持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公开支持恢复帝制,实行君主立宪

历史

1915年8月14日,杨度联通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此六人被称为“筹安会六君子”。8月23日,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大声疾呼道:“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安。

他们的宣言书是这样写的:

“我国辛亥革命之时,国中人民,激于情感,但除种族之障碍,未计政治之进行。仓猝之中,创立共和国体;于国情之适否,不及三思。一议既倡,莫敢非难;深识之士,虽明知隐患方长,而不得不委曲附从,以免一时危亡之祸。故清室逊位民国创始,绝续之际,以至临时政府、正式政府递嬗之交,国家所历之危险,人民所感之困苦,举国上下,皆能言之。长此不国,祸将无已。”

“近者南美中美二洲共和各国,如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犹鲁卫芬尼什拉等,莫不始于党争,终成战祸。葡萄牙近改共和,亦酿大乱。其最扰者,莫如墨西哥:自爹亚士逊位之后,干戈迄无宁岁,各党党魁,拥兵互竞,胜则据土,败则焚城;劫掠屠戮,无所不至;卒至五总统并立,陷国家于无政府之惨象。我国亦东方新造之共和国,以彼例我,岂非前车之鉴乎?”

“美国者,世界共和之先达也。美人之大政治学古德诺博士即言,世界国体,君主实较民主为优,而中国则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此义非独古博士言之也;各国明达之士,论者已多。而古博士以共和国民,而论共和政治之得失,自为深切明著;乃亦谓中美情殊,不可强为移植。”

“彼外人轸念吾国者,且不惜大声疾呼,以为吾民忠告;而吾国人士,乃反委心任运,不思为根本解决之谋,甚或明知国势之危,而以一身毁誉利害所关,瞻顾徘徊,惮于发议,将爱国之谓何?国民义务之谓何?我等身为中国人,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默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治安。将于国势之前途,及共和之利害,各摅所见,以尽切磋之义,并以贡献于国民。国中远识之士,鉴其愚诚,惠然肯来,共相商榷,中国幸甚。发起人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

筹安会于北京石驸马大街挂牌宣布成立,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后来又发表第二次宣言:

“中国而行前日之真共和,不是以求治,中国而行今日之伪共和,更不足以求治。计惟有去伪共和而行真君宪,乃能名实相符,表里如一……宪法之条文、议员之笔舌,枪炮一鸣,概归无效,所谓民选,实为兵选。我国拨乱之法莫如废民主而立君主;求治之法,莫如废民主专制而行君主立宪。”

至此,洪宪帝制呼之欲出。

筹安会公开鼓吹恢复帝制和君主立宪,在报章上频频发表文章。杨度在《君宪救国论》中道:“中国人程度低,共和决不能立宪,只有君主才能立宪。与其共和而专制,不如立宪而行君主。且共和国选举总统时容易发生变乱,国家永无安宁之日。计唯有易大总统为君主,使一国元首立于绝对不可竞争之地位,庶几足以止乱。”并称袁世凯为“当时全民有权威有声望之人,未有敢冒言其非者”。袁世凯阅后,赞赏不已。

1916年7月14日,袁世凯死后,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及筹安会六君子[注 1],以及后来的梁士诒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等“七凶”(合称“十三太保”);严复等避祸远去,只有顾鳌在乘车离京时在车站被捕。

注释

  1. 李燮和的评价跟其他五君子有区别。萧栋梁《李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人物传 第12卷》,中华书局,2005年)称一方面李是在杨度的“巧言邀约”下参加的筹安会,另一方面还帮助蔡锷逃离北京。袁世凯死后,由于帮助蔡锷以及革命时代的功绩,李燮和没有被问罪。但是李燮和自己却深感惭愧,完全隐居起来,以后不再问政。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