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陽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李夢陽
大明 江西按察使司提學副使
籍貫河南扶溝縣
族裔漢族
字號又名獻吉,字恩賜,號空同子
出生成化八年(1472年)
陝西慶陽縣
逝世嘉靖八年(1529年)
河南扶溝縣
出身
  • 弘治五年壬子科陝西鄉試第一名舉人
  • 弘治六年癸丑科進士

李夢陽(1472年—1529年),獻吉(一說又名獻吉,字恩賜),空同子明朝文學家、詩學家、詩人、政治家。籍貫河南扶溝,生於陝西慶陽(今甘肅),弘治六年癸丑進士,官至江西副使。因事還歸故里,家居十餘年而卒[1]。他以作為前七子領袖統領文壇、掀起明朝文學復古運動而著稱,與何景明並稱「李何」,兩人又與王世貞李攀龍並稱「李何王李」,是為「明朝文壇四傑」。

在詩文上,李夢陽竭力反對台閣體綺靡不實、千篇一律的詩風,主張通過「宗漢崇唐」的復古以臻風雅[2]。他以此提出的一系列觀點最終使得明朝詩風發生大變,掀起了持續一個世紀的詩文復古運動。

李夢陽以一生不畏權貴著稱,亦因此而五次入獄,最終被朝廷除名,放歸鄉里,鬱鬱而終。

作為明朝詩壇領袖與復古運動的主導者,李夢陽一直飽受爭議。文學界歷來對他評價不高,多以「剽竊套作」「詩作毫無靈魂」對其定論[3]。讚揚者則認為他的詩歌並不局限於擬古,多揭露現實、抒發真情的佳作[4],並稱他為「晚明文學的先驅」[5]

生平

家世

早年

五次入獄

弘治八年(1495)初授戶部主事時, 對當時外戚建昌侯侯張延齡怙寵橫甚,人莫敢問的囂張氣焰深惡痛絕。他不畏權勢,直言上書,寫了有名的《應詔指陳疏》,直陳時弊的「二病、三害、六漸」,大膽地揭發了壽甯侯招納無賴,網利賊民、奪人田土,拆人房屋,虜人子女,要截商貨,占種鹽課,橫行江河,張打黃旗,勢如翼虎」等罪行,因此引來殺身之禍。壽甯侯懷著對他的刻骨仇恨,於帝前對其百般陷害,將其解職問罪,嚴刑拷打,諸貴戚亦並急欲殺害李夢陽而後快,後因皇帝不許,李夢陽才得官復原職。 弘治十八年(1505),李夢陽進郎中,時明武宗(即正德皇帝)初立,宦官劉瑾等「八虎」使皇帝萬機漸廢,諸大臣上書皆不能上達,他又毅然為戶部尚書韓文寫疏揭發劉瑾,幾成殺身之罪。先是正德二年(1507年),劉瑾假傳旨貶李夢陽為山西布政司經歷,並勒令其退職回家,後劉瑾又羅織罪名,使李夢陽入獄。多虧康海力求,才使李夢陽免死。 正德五年(1510),劉瑾被誅,李夢陽被平反,官復原職,升為江西按司提學副使。後又因其得罪人太多,最後以李夢陽「欺壓同列、挾制上官」之罪讓其居家住閒。 正德十四年(1519)甯王朱宸濠謀反被誅,原銜恨之人趁機揭發李夢陽是其同黨,又將李夢陽逮捕入獄。多虧大學士楊廷和、刑部尚書林俊等人上書力陳李夢陽無罪,才使他得以獲釋

晚年

弘治五年(1492年)中壬子科陝西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弘治六年(1493年)登癸丑科進士[6][7]弘治十一年(1498年)任戶部主事,後遷郎中。他為人剛毅,不畏權勢。弘治十八年(1505年)四月,彈劾壽寧侯張鶴齡,反被囚於錦衣獄,出獄後又鞭打張鶴齡,打落其兩齒。反對宦官劉瑾正德元年(1506年)替時任戶部尚書韓文[8]奏章彈劾劉瑾,謫山西布政司經歷,又因他事下獄,賴康海得釋。因其後又將康海歸為劉瑾同黨加以謫官,故給其人生留下敗筆。

文學主張與成就

背景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對文人採用高壓政策,大肆興建文字獄,藉故屠殺文人。高啟即慘死在其手下。為了進一步加強統治、鉗制思想,朱元璋在選官制度上採取八股取士,以達到「擷英」與「禁錮」的雙重目的。在這一系列措施下,明初文壇再難以企及更高成就,出現了以「三楊」為首、歌功頌德的台閣體詩作。

與此同時,明初思想、學術界上盛行程朱理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進一步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李夢陽登入文壇的年代,正是八股文與台閣體詩充斥文壇、程朱理學盛行於學術界的時代。台閣體的流行使得文人的詩華而不實、千篇一律,難以直面現實;八股文與理學的雙重禁錮則使文人思想僵化,在創作中缺乏真情實感之作。在李夢陽之前,雖有李東陽等詩人反對台閣體,然而由於其才力不夠深雄,收效甚微;而理學家陳獻章莊昶流傳的「陳莊體」詩歌更是脫口而出,多用俗俚之語。

文學主張

詩文創作

總體上看,李夢陽的詩歌成就遠高於其文章成就。由於詩歌在形式上更為注重藝術手法,因此在創作詩歌時,他「尺寸古法」的指導觀點所帶來的不足易通過其他手段的運用進行彌補,使得其作品仍不失佳構。然而在進行文章創作時,這一思想帶來的弊端十分明顯。李夢陽的文章多對秦漢時的文章亦步亦趨,以至於喪失了自己獨立的思考,成了古文的仿製品;又通過使字句詰屈聱牙,來刻意接近秦漢的文風,不免有效顰之嫌[9]

李夢陽的詩歌,以樂府詩與七言律詩成就最高。由於他寒微的出身,他對下層百姓的疾苦有較深的體會;又因為他受杜甫影響較深,其樂府詩多針砭時弊、反映民生疾苦。明武宗在奸宦的慫恿下縱情犬馬、荒廢政事;又自封「威武大將軍」,四處巡遊,一路攪得雞犬不寧。李夢陽在《君馬黃》中予以揭露並進行了及其辛辣的諷刺:

《朝飲馬送陳子出塞》則抨擊了明朝邊防修築的勞民傷財,矛頭直指昏庸無能的統治者:

評價

前七子之一的李夢陽為明初研究唐詩的重要學者,樂府歌行有相當成就,郭卓茂評論道:「有明一代研究唐詩的重要學者,中國古代文壇上膽大包天的詩人。」王維禎認為:「七言律自杜甫以後,善用頓挫倒插之法,惟夢陽一人。」[10]他主要貢獻在於詩歌理論批評,他所提出的「古體學習,近體學唐詩」的觀念,相當具有指標性。[11]他還提出「真詩乃在民間」的觀點[12]。他與何景明「倡導復古,文自西京﹑詩自中唐而下,一切吐棄。操觚談藝之士,翁然宗之」[13]

軼事

據說敘述東郭先生故事的《中山狼傳》是時人不齒李夢陽的行徑而作,康海寫有《讀中山狼傳》詩,詩曰:「平生愛物未籌量,那計當年救此狼」。但李東陽對夢陽讚揚道:「夢陽以文學為首解,登甲科,砥礪名行,表然見郎署。」[14]

家族

曾祖李恩,祖父李忠,父李正,曾任教授,母高氏[15]

注釋

  1. 李梦阳 (簡體中文). 
  2. 李夢陽,《答周子書》
  3. 游國恩、王起等主編.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4. 
  4. 傅衣凌主編,楊國楨、陳支平著. 明史新编.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3. ISBN 7-01-001171-0. 
  5. 陳建華,《晚明文學的先驅》
  6.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7.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8. 明史·卷186
  9. 廖可斌,《明朝文學復古運動研究》
  10.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11.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史》
  12. 李夢陽《詩集自序》
  13. 《明史‧文苑傳》
  14. 李東陽《文後稿》卷十六
  15.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朝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朝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弘治六年癸丑科進士登科錄》 

參考文獻

明朝前七子
 李夢陽 - 何景明 - 徐禎卿 - 邊 貢 - 王廷相 - 康 海 - 王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