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中文名稱
正體
簡體
注音符號ㄓㄣˋ
漢語拼音zhèn
威妥瑪拼音chen4
日文訓讀
日文漢字
假名われ
羅馬字ware
日文音讀
日文漢字
假名ちん ‧ じん
羅馬字chin ‧ jin
韓文訓讀
諺文
韓文漢字
文觀部式na
馬賴式na
韓文音讀
諺文
韓文漢字
文觀部式jim
馬賴式chim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trẫm
喃字
琉球語名稱
琉球漢字
琉球國字頭チン
※另見條目「音讀」、「訓讀」。

第一人稱或第一人稱所有格,即「我」的意思,例如屈原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在中國古代專作皇帝自稱,但在商周時代天子卻多自稱予一人。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1]

先秦時,諸侯君主一般自稱「」、「不穀」、「寡人」,稱「王」者亦可自稱「本王」,隨著秦朝建立,嬴政創立皇帝尊號,規定「朕」專作皇帝自稱。這個稱謂從此一直作為中國元首(即帝王)的自稱,直到二十世紀中國帝制終結。《說文解字注》:「趙高之於二世,乃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羣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段玉裁:比附朕字本義而言之,遂以亡國,凡說文字不得其理者,害必及於天下。趙高,王安石是也。」《釋詁》曰:『朕,我也。』此如卬吾台余之為我,皆取其音,不取其義。其字義為:縫隙,《考工記圖·函人注》:舟之縫理曰朕。《周禮·考工記》:視其朕,欲其直也。亦作徵兆解,如《莊子·應帝王》:體盡無窮,而游無朕。《鬼谷子》:變化之朕焉。故古有朕兆、朕垠、朕跡的寫法。朕這字原從舟,篆文隸書化後才從月。关在甲骨字及金文,是雙手掌一船舵或槳,篆文把舵槳寫成火,隸書再簡化成关。

「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稱。例如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割據局面出現,曹操只是魏王,即使實際掌握軍政大權,仍只能自稱「孤」或「本王」;漢獻帝才可自稱為「朕」。「朕」一般用於奏摺等書面語。皇帝平時自稱「我」、「吾」。

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漢字文化圈的其他國家日本大韓帝國越南皇帝也使用「朕」這個稱呼,如終戰詔書裡面昭和天皇就自稱為朕,大越史記全書裡面越南各朝皇帝的文書也都自稱為朕。不過二戰後即位的明仁以及德仁一直自稱「私」(わたくし)。現代,有時翻譯在其他外國君王(尤其是古代君主)的言論時,也會選用「朕」作為對應其自稱的對應字,如法王路易十四世之名言:「朕即國家」。

參考文獻

  1. 文匯報:皇帝稱自己為「朕」或「寡人」的由來 2011年2月14日 15:42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42387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