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列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馬祖
Matsu
馬祖列島地圖
地理
位置亞洲東海
群島馬祖列島
總島嶼36個
面積29.54 km2(11.41 sq mi)
最高點壁山
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
福建省
福州市
連江縣
馬祖鄉
(台灣當局控制)
人口統計
人口14,049人(2023年9月)

馬祖列島閩東語平話字Mā-cū Liĕk-dō̤)是中國沿海的群島,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現由台灣當局控制。該列島位於台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25公里。

馬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主要由南竿島馬祖島)、北竿島高登島亮島東犬島東莒島)、西犬島西莒島)、東引島西引島及其附屬小島等共計36個島嶼、礁嶼組成,面積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13,000多人。

馬祖除通用現代標準漢語之外,還通用馬祖話,當地稱為「平話」「馬祖話」,屬於閩東方言之福州話

歷史

元朝時人們移民到這裏。根據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宋朝福建湄洲的孝女林默娘(人稱媽祖),廿八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突遇巨風大浪,船毀人溺,媽祖得知,飛身入海拯救父兄,因而溺斃罹難,媽祖遺體當年隨海漂流至閩江口附近的小島(即今日馬祖南竿),被漁民打撈上岸,並將媽祖埋葬在海岸邊。湄洲鄉親不見媽祖下落,認為她羽化昇天成仙,遂建湄洲媽祖廟作為紀念。馬祖人則認為,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馬港天后宮宮內的靈穴石棺中,且興廟供奉,相傳至今。這個島因而被稱為「媽祖島」,爾後又改為「馬祖」。馬祖地名因此而來,媽祖也成為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

地理

台灣當局「連江縣政府」大樓

列島北起東引鄉北岸(26度23分);南到莒光鄉林拗嶼南岸(北緯25度56分);極東東引鄉世尾山東岸(東經120度30分);極西為南竿鄉津沙村西岸(東經119度54分)。距離臺灣島114海里、金門152浬、澎湖180浬,與閩江口相距約15公里,離福建北茭半島約9.25公里。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6平方公里,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為 138 公里。

地質條件上為花崗岩錐狀島嶼,地勢起伏大且陡峭。北竿島的壁山標高291.7公尺,為馬祖列島第一高峰。南竿第一高峰是雲台山,標是246.4公尺。

地形多谷地、灣澳,海岸地區花崗質岩石,受風化及波浪侵蝕作用,多崩崖、險礁、海蝕洞、海蝕門等地形,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與堆積作用形成沙灘、礫石灘、卵石灘。全縣4鄉只有東引沒有沙灘。

行政區劃上,東莒、西莒原屬於長樂,東引、西引原屬於羅源。1956年7月,台灣當局「福建省政府」撤銷「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後,決定將上述各地悉數劃入其所控制的所謂「連江縣」,「代管」至今。

氣候

馬祖地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冬冷潮濕,春夏交際多霧,秋天氣候平均較為穩定。馬祖的緯度略高於台灣北部(約一度),惟因其為大陸型氣候,氣溫比台北低,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8.6度,日夜溫差亦大,每年氣溫12月至2月間最低,3月份以後慢慢上升;7、8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溫度在29度左右,此後逐漸下降,2月份月均溫最低,僅10度左右。

風速在10月至翌年3月間,大陸冷氣團南下,有強烈東北季風吹襲,故風速最大;尤其是3至5月間,開始吹南風形成多雲霧的天氣,即為平流霧。每年春天,南風從台灣海峽帶來暖濕空氣,和氣溫較低的馬祖地面、水域接觸,便形成濃霧。平流霧的厚度可達七、八百公尺以上,天氣好時的日間太陽輻射最多只能消除雲層頂部一部分,因此;如果平流霧歷久不散,能見度驟降,這就是為何馬祖地區的航班常常於此季節飛飛停停的原因。

馬祖地區全年降雨量多集中於4至5月,颱風則多發生於7、8月,年平均雨量約1060毫米,不到台灣雨量的一半,雨季集中在4至9月的梅雨季及颱風季。

馬祖因四周環海又多風,當地居民多利用花崗岩塊,沿着山坡地興建,其結構多為方正雙層獨棟建築,窗戶小開於高處,窗櫺以石條為骨架,屋脊為曲線造型如火焰燃燒般的「封火山牆」,屋頂以紅或灰瓦覆蓋並於接縫處壓上石頭,以防強烈海風吹刮侵襲。部分房屋受到南洋的歐式建築影響,俗稱「洋樓」或「蕃囝搭」。

物產

馬祖的美食有清蒸黃魚、淡菜、筆架、東莒光蛤、魚麵、黃金餃(地瓜餃)、蟲弟餅、蘿蔔絲餅、紫菜、繼光餅等,特產有八八坑道高粱、東湧陳高、老酒、魚麵、黃魚、紅糟、米醋、馬祖酥、芙蓉酥、黃金餃(地瓜餃)、金銀花茶等。

繼光餅,相傳明朝大將戚繼光曾鎮守於馬祖清剿倭寇,為了能夠在執行任務的時候還能填飽肚子,戚繼光將軍將圓型的麵餅中間戳一個洞,讓烤熟以後的麵餅可以穿過繩子綁在腰間或胸口,方便將士們行軍、執行任務時食用,因而得名。

麥蔥(馬蔥),在馬祖俗稱野蔥,這種野蔥普遍生長於馬祖四鄉五島的山坡地,每到冬、春兩季,就是野蔥生長的旺季,在北竿鄉懷道樓(以前的831)旁的山坡地、莒光堡旁的山坡地一帶生長的最多最易摘採。

黃金餃(甘包),又名地瓜餃,是馬祖道地的甜點,主要由地瓜粉調製而成。黃金餃的內餡是取等比例的花生和糖混合,再加酌量的五香粉、豬油及蔥末攪拌而成,在外型的變化上,可以包成水餃、三角圓等形狀。可水煮、油炸,各有風味。

觀光資源

連江縣東引島、西引島、黑岩島、東沙島、馬祖列島區域地圖

國民黨當局逃往台灣地區之後,馬祖進入近40餘年之戰地政務與軍事相關管制,全境皆劃為軍事重地。在當地隨處可見結構複雜的軍事建築、鬼斧神工的地下坑道及港口、據點、炮座、訓練場所、軍醫院等軍事設施,深具獨特戰地風光。自1992年11月7日起正式解除戰地政務後,軍方已陸續開放不同類型之軍事觀光資源,並交由台灣當局「連江縣政府」與台灣當局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觀光部門經營供遊客參訪。馬祖列島由台灣當局解除所謂「戰地政務」以後,軍事重地逐步解禁成為民眾觀光的景點,而馬祖列島的多山、岩礁、岩岸地形,也造就了許多值得觀光的美景,縣政府特別注意發展觀光資源,如元宵擺暝、馬祖藍眼淚。

北竿鄉

  • 塘后道沙灘:北竿鄉最著名的景點,這座沙灘早年的時候是連接北竿島塘岐村、后沃村的重要聯外道路,每當漲潮的時候,海水會淹沒塘后道沙灘,使得后沃澳村成為海外孤島。現今的塘后道沙灘,為了兩村聯絡方便,特別鋪設了水泥道路,但這也使得原本塘后道沙灘漲潮就被淹沒的特色消失;塘后道沙灘還有一個特點,南岸屬於沙灘,北岸屬於泥灘,同一個沙灘沙質有兩種區別。
  • 后沃村:后沃村大致仍屬軍事據點,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螺蚌山自然生態步道為主;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裏面放了很多台灣早期在使用的軍事器材,而在戰爭與和平紀念展覽館裏面,則放有台灣早期使用的輕兵器、中國大陸心戰文宣等裝備。
  • 芹壁村:被認為是北竿最美麗的村落,保存着大量古早海盜時期的石屋,由於居民大多數搬離,導致石屋欠缺人管理,以致損毀的損毀傾頹的傾頹,而在北竿鄉公所的努力下,除了保留一些原始的石屋外,陸續修復受損的石屋並改建為民宿。
  • 午沙村:介於上村、塘岐村之間,屬於沙灘旁的小村落,在白沙港尚未啟用之前,此處屬於重要的軍港,北竿鄉的物資多半由此運進,但是在白沙港啟用以後,午沙港漸漸失去重要性,解除戰地政務後,作為戰時掩蔽的午沙坑道也解禁,目前北竿鄉公所正在架設內部的照明、通聯等線路以開放給民眾觀光。
  • 坂里村:坂里村界於坂山、里山之間,屬於北竿鄉難得的平原地形,此處出產的農業曾經供給北竿鄉民大量的食物,而坂里村的特色就是擁有開闊的沙灘。

南竿鄉

南竿天后宮
八八坑道門口
  • 南竿天后宮:馬祖之名,即是由媽祖而來。馬祖地區傳說,媽祖生前入海營救父兄不幸罹難,其遺體,即漂流至今南竿馬祖村澳口處,千年來香火鼎盛,並分佈於四鄉五島,為居民最主要之信仰中心。
  • 北海坑道:位於仁愛村,為國軍於花崗岩山壁中開鑿,為「井」字型。水道高16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水位8公尺,退潮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1969年1月,為了戰略需要,當時的「馬祖防衛部」司令雷開瑄任下令進行「北海計劃」,要在南竿、北竿、東引各島開鑿可供大型船隻停放的坑道。光是南竿的整條隧道就用了數千人力,耗時兩年多,於1971年5月完工。因為建造完成後,遭颱風破壞考量坑道無法抵擋颱風,因此封閉,直到1990年,以軍事觀光景點名義,對外開放。
  • 大漢據點:位於仁愛村的北海坑道旁,在沙灘相連的沃口內,是個突出海岸的花崗岩半島,其內部結構分為下中上三層。任務為封鎖莒光水道與監控閩江口方向,下層以二砲陣地視野最開闊晴天無霧可以直視閩江口。下層設施由成功橋通過大門崗哨進入主坑道,內有廚房、簡報室、中山室、安官室兼軍官寢室、士官兵寢室,四條支坑道通往各砲陣地與機槍堡及彈藥庫。軍事設施總計有四座90砲陣地,兩個50mm重機槍堡,一個M4輕機槍堡,約九個對外大小射口(已被封閉的不計入)。上層制高點42公尺曾於1996年賀伯颱風期間漲潮淹沒,當時曾數小時之間全據點在海平面之下,二砲陣地90砲遭到海中暗流衝擊損毀,風災過後被判定無翻修價值成為損毀裝備。
  • 鐵堡:位於仁愛村的鐵堡,顧名思義,為一座很堅固的堡壘。整座堡壘開鑿在延伸入海的花崗岩山壁中,面海方向,裝設有機槍堡,各哨點還有許多步槍射擊孔,另外還有飼養軍犬的房間。根據當地居民說法:仁愛村別名鐵板就是鐵堡口耳相傳後的走音,由於過去鐵堡的威名加上與仁愛村相鄰,最後演變成仁愛村的統稱。
  • 八八坑道:位於牛角村,貫穿牛角嶺下方的一個戰備坑道,在1986年以前主要功能為提供戰車隱蔽行動及戰術快速移動的軍事用途,1987年因戰車老舊後送,1990年國軍精實專案,裁撤戰車搜索連後,該坑道已喪失原有的軍事戰術功能,加上戰地政務解除,地點距離馬祖酒廠相當近所以將該坑道轉由馬祖酒廠使用,現已用來擺放高粱酒。
  • 福山照壁:位於福澳村福山上,緊鄰福澳港,由軍方起建於1987年主體建築物完成於1988年耗時一年多,照壁面海側有"枕戈待旦",從海上進入馬祖南竿相當顯目,後續經歷多次整修及綠化工程,已經成為馬祖南竿重要的景點。
  • 津沙傳統閩東聚落:津沙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第一大漁村聚落,因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後寫作津沙,是賞夕陽、踏沙灘的好去處。歷經百年風華,如今的津沙,雖然蕭瑟滄桑,被遺留下來的馬祖建築,卻仍保留古樸的美感,頹圮舊屋重現生機,蛻變成老酒館、民宿,連海邊的防空洞也改裝成廁所,並給予「碉堡便利屋」的新稱。聚落內的百年老榕樹,也是不可錯過的景緻。西邊山石階上精彩的古厝群,以及村內閒置空間的再生與活化,讓津沙成為了馬祖的魅力小鎮。

莒光鄉

長樂區白犬列島、笠嶼區域地圖

白犬列島,位於馬祖列島最南端的行政區,通稱莒光鄉,並分成東島與西島。從南竿福澳港搭乘順風輪,大約50分時間,東西島交通船大約10分。

東莒

  • 大浦聚落:大埔聚落保存着馬祖算是最完整的石屋聚落,不但石屋保存的完整,早期漁民使用的漁網、居民的床鋪、衣櫥、廚具、都保有着古早的味道。
  • 大浦石刻:清朝福建巡府董應台為了讚許駐守東莒光的沈有容不費一兵一卒平定60餘名倭寇的事蹟而刻的。
  • 福正聚落:也算石屋保存完整的地方,但是建造風格、規模卻是跟大埔聚落的大相廷逕,在福正聚落最重要的就是有百年歷史的燈塔:東犬燈塔,此燈塔是從前洋人為了能保障通商行船的安全所建造,除了燈塔尚能發光以外,還保存着當年洋人辦公的房舍、宿舍等等,目前正由莒光鄉公所修繕並開放給民眾參觀。
  • 東犬燈塔:東犬燈塔創建於1872年,東犬燈塔為台閩地區第一批採用花崗石建造的洋式燈塔,樓高四層,由塔身、塔燈及塔三部分組成,長年以來保存相當完好,其空間構造甚具特色,是研究清朝洋式燈塔的重要實例。塔座係由花崗石砌造,空心圓筒形平面,座身向上微收,內做螺旋石梯,盤旋直上。座頂疊澀出檐,上設工作平台,外圍鑄鐵欄杆,塔頂安圓拱形鑄鐵燈罩以及圓標。 東犬燈塔由地面至風標的總高為64英尺,即19.5公尺。其基地呈長方形,長約184公尺,寬約61.5公尺,面積約12316平方公尺。但1978年台當局因所謂「戰備需要」,將西南角圍牆拆除約50公尺,故目前面積約10549平方公尺。

西莒

  • 威武陳元帥廟:位於西莒島青帆村。主祀陳元帥,神諱陳湯銘,為長樂鶴上人,以昭穆推算為玉溪陳氏第25世。相傳其急公好義,誅惡官,攜妹出海逃亡,遭水軍追捕,不願被俘而自沉於海,大體漂至白犬島(今西莒島),島民因其靈驗事蹟遂立廟奉祀。原名「威武陳將軍」,後傳受封為元帥,今稱「威武陳元帥」。其分靈至福建長樂浙江大陳,後隨大陳移民傳自海內外,故此廟具有祖廟之地位,譽為「西莒之光」。
  • 菜浦澳:位於西莒島東北方建國路底的菜浦澳,隸屬於田沃村,沿岸自然地貌屬典型之花崗岩錐狀形,花崗岩脈一條一條細長的橫紋節理呈放射狀深入海中,受海水侵蝕後形成大小不一的懸崖、險礁等,堆起千層浪,因此海岸地形十分多樣化,獨特的海蝕景觀是菜鋪澳地質公園最大的地理特色。在青帆深水碼頭未完成前,菜浦澳是西莒最主要夏季進出港的澳口,夏季南風海浪陣風達7級以上,客船與商船都須在菜浦澳靠泊;再加上周圍海流變化大、漁源豐富,除了是海釣及拾貝的絕佳場所,更因澳口盛產紫菜而得名,每到產季,沿海一塊屬於陳將軍廟的大石,便會開放競標,得標者才有權利採集石塊上的紫菜,也算是馬祖一個相當特別的風俗民情。目前菜浦澳據點外圍已開放旅客參觀,但仍有國軍駐守,只要依據指示,便可體驗駐守海角的苦樂。

東引鄉

  • 東湧(東引)燈塔:1904年建成,由英國人設計、監造,塔高三層,由塔身、塔燈及塔頂等三部分組成。塔身由一公尺厚的紅磚組成,塔燈為鑄鐵構造。燈塔面向台灣海峽,建在東引島東北世尾山的懸崖之上,其造型及附屬房舍均承襲十八世紀英式建築的簡潔、優雅風格,素有「東引別墅」之美名。
  • 烈女義坑:傳說,清朝末年,一漁人遭海盜殺害,漁人之妻不願受辱,在此跳崖自殺,後人感念烈女殉節義舉,乃命名為烈女義坑。山崖距海高達數十丈,氣勢奇偉,是拍照留念的最佳景點之一。
  • 一線天:位於烈女義坑不遠的軍事據點,在兩垂直相臨的山崖中,軍事坑道靠一座水泥橋相連,橋面距海面數十丈,氣勢懾人。旅客參觀一線天之前,須先前往東引遊客服務中心申請參觀證,經衛兵陪同下,前往參觀、拍照。由於一線天目前仍屬重要軍事基地,除非經由地方軍事首長允許,一般旅客不可進入坑道內參觀。
  • 太白天聲:「太白天聲」位於東引燈塔下方海岸,指的是一處險峻尖聳的巨石,每到3至5月的霧季,煙霧朦朧的霧氣就會將石頭遮掩,若隱若現的朦朧美景,讓人彷彿置身太虛幻境中,因此有「太白天聲」之說。遊客可漫步至觀景台,清楚瞭望整個大自然渾然天成的秀麗景色。

自然狀況

因地理位置關係,馬祖列島成為多種候鳥過境或渡冬的區域。2000年,台灣當局成立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主要針對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插尾雨燕等7種鳥類。2000年6月曾在此發現在世界鳥類紅皮書中被列為臨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共4對,每年的最佳賞燕鷗季為5月到8月。[1]

交通概況

馬祖與中國大陸之間

南竿往返馬尾港

  • 馬祖2001年1月1日開始實行辦理「小三通」客運,由南竿福澳港與福州馬尾進行「兩馬小三通」。現階段每日兩班次,單趟乘坐時間約兩小時。

北竿往返黃岐港

  • 馬祖北竿白沙港距黃岐港約8海浬,航程僅需25分鐘。此小三通航線於2015年12月23日首航[2],為「馬祖—福建一日生活圈」之實現。

馬祖各島之間

  • 島嶼之間距離比較近的,如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早期靠的是一般的小遊艇,在面對惡劣海象的時候顯的危機重重。現在,南北竿的交通船,引進了新型的遊艇「吉順輪」,通過台灣海峽考驗的吉順輪,由於行駛速度更快、更穩、載客量更大,給了南北竿鄉民一個舒適和保障;而東西莒交通船用的還是一般的輕型小遊艇。
  • 島嶼之間距離比較遠的,如南竿→莒光、南竿→東引,則是用較大的船舶。南竿到莒光的交通船「順風輪」是屬於載客量高達近百人的中型遊艇;東引→南竿的交通船則是台馬輪,航程大約兩小時,票價新台幣350元。另外,這兩個地方另外有直昇機作為緊急運輸的交通工具。

馬祖與臺灣島之間

  • 由於馬祖位於台灣海峽,往來台灣島主要是搭船前往基隆或自南北竿機場搭飛機前往台北台中。就交通狀況來說,最保障的是搭船,畢竟千噸級的台馬之星,除非遇上颱風或者惡劣海象,否則通常都會開航,航線也照着先馬(馬祖)後東(東引)或者先東後馬的日子跑,單趟大約八小時,票價單趟是新台幣1000~1800元。
  • 飛機由台北前往南北竿,單程為50分鐘,單程要價新台幣2007元,如果在春秋兩季,搭乘飛機要特別注意,因為馬祖氣候關係,在這兩個季節常常因為能見度不佳關場,有時候很快就能起降,有時因為能見度不佳關場做成連續停航。
  • 目前有直昇機飛航南竿、東引與莒光之間,由德安航空飛航,在飛航審核機制及票價上亦有相關規定:冬季十月一日、至三月時,需視當日海象情況評估,同時報核馬祖交通部門,馬祖交通部門核可後再執行直昇機航班。條件為實際載客人數每趟來回合計達四人以上情形時。

未來規劃

2018年9月11日,台行政當局在2018年8月底審查馬祖南北竿跨海大橋可行性評估計劃,將由台灣當局「連江縣政府」花1個月內修正後報核。「連江縣長」劉增應表示,多年來,馬祖居民都希望興建南北竿跨海大橋,以便更好地連接兩個島,打通馬祖的交通命脈,大橋完工後南北竿僅需3至5分鐘車程。[3][4]

大坵橋為馬祖地區首座跨海大橋,連接北竿島大坵島,工程於2018年7月底開工,預計2022年11月底完工,全長500公尺,橋面規劃3處觀景平台。但據報道,大坵橋進度嚴重落後,引起群眾不滿。[5]

2019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講話上提到推動福州與馬祖通電、通水與通橋。目前通電通過海底電纜實現,通水先進行船運後續開建管道,通橋還在規劃與商討當中。[6][7][8]

博物館

馬祖列島的主要博物館有:

民俗活動

元宵擺暝

擺暝」為馬祖話「排夜」之意,即在元宵節前後各廟宇訂有自己「擺暝」的行程,信眾在廟宇供桌上排放自家準備的供品祀神,而廟宇則舉辦迎神繞境的活動。

做出幼

南竿鄉復興村牛角社區每到秋季舉辦之地方青年成年禮,來由是信眾感念臨水夫人庇佑小孩平安長大成人,而在這時舉行地區青年,通常為馬祖高中之學子的成年禮。系列活動有古禮成年禮、勇闖平安關、臨水夫人文化論壇等。

補庫

補庫之意是焚化庫寶(馬祖話金紙元寶)給神明,以補充神明的財庫。馬祖各村至少建有一座廟宇為村民之信仰中心,神明管轄村莊的範圍稱為「境」,信徒認為神明的社會如同人類社會,一樣會有他村神明來本境作客、或凶神惡煞過境要周旋打發等需要支出錢財的時候,為了使神明能有錢財運用保護村民,而定期舉行補庫儀式,焚化元寶給神明使用。

補庫前由廟委或社頭統計補庫戶數及收取各戶費用。補庫當天下午,各戶準備一份供品或白米送至廟宇,紅紙書寫「弟子某某某敬叩」;廟方會準備包子、麵糊等食品和紙錢,由道士誦經後布施餓鬼,後再焚化神明的庫寶,儀式後廟方會在廟埕、村頭村尾、村莊交界安插令旗,表示神明鎮守村境、阻絕邪祟;參加補庫的家戶則領回供品或白米,以及蓋有神諱、廟印的布符,將其張貼門楣之上,表示神明鎮宅平安。當晚舉行「食福」,有參加補庫之家戶派員參加聚餐,餐後取回福品(包子、太平蛋等)。

媽祖昇天祭

台灣當局「連江縣政府」近來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辦「媽祖在馬祖—昇天祭」,以「媽祖在馬祖」作為招徠觀光客之口號與行動,也讓世人以此感念媽祖孝順慈愛的精神。

鐵板燒塔節

燒塔節在閩東一帶已相傳百年,是福州傳來的中秋團體活動,南竿鄉仁愛村(舊稱鐵板村)之鐵板社區每年會舉辦燒塔節,民眾書寫祈願卡與除穢卡,並準備一些可燃的舊物和除穢卡,一同擲入火中,象徵燒除邪穢。並以紅磚堆成高塔形,火在其中燃燒,民眾以協會準備之投擲物丟向高塔,若能從塔尖之洞口投入塔內燃燒,則象徵步步高陞。

喜碟

馬祖人相信臨水夫人有賜子、安胎、助產、護幼等功德,若家中有人結焝、生子,則隔年在正月十五日臨水夫人聖誕之中午過後,在神龕前擺設十盤喜碟、十杯喜酒、一碗水煮蛋、一碗紅花或白花、一對燭、十雙筷子,祈求添丁或答謝神明。

喜碟10道為餅乾、糖果、果子等食物,如棗子、花生、桂圓、瓜子,寓意「早生貴子」。白花為祈求生男孩,紅花為祈求生女孩,儀式直至正月十五日晚上,過子時(晚上11時)後便可以將供品收起,禮成後將白花(求男)或紅花(求女)插在水煮蛋上,將蛋帶回家放在床頭,起床後就可以把蛋吃掉,祈求願望達成。

相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