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澳门繁体模式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道明會
Ordo Praedicatorum
簡稱OP
標語Laudare, Benedicere, Praedicare
成立時間1216年12月22日
創始人聖道明
類型獻身生活會
總部意大利羅馬聖撒比納聖殿
會員 (2014)
5,826(包括4,355神職人員)[1]
總會長
蒂莫內爾神父(Gerard Francisco Timoner III)
隸屬天主教
網站op.org

道明會(英語:Dominican Order),又譯為多明我會多米尼克修會正式名稱為「宣道兄弟會」(拉丁語Ordo Praedicatorum,簡稱O.P.)是天主教托缽修會的主要派別之一。會士均披黑色斗篷,因此被稱為「黑衣修士」,以區別於方濟會的「灰衣修士」和聖衣會的「白衣修士」。道明會強調聖母瑪利亞親授之《玫瑰經》,並加以推廣,現今已是天主教徒最普遍傳誦之經文。

歷史進程

道明會的歷史可大約分為三個時期:

中世紀

聖道明

1215年西班牙道明·古斯曼創於法國南部的圖盧茲。他自己本身是個博學多識的聖職人員,當時奉派到法國東南部的普羅旺斯去對付卡特里派作反宣傳。在他去之前,已經有好幾批人前往該地處理這個異端問題,但都沒有成功。聖道明發現無法成功的原因在於前往的人本身,當處理者帶着過多複雜又鋪張的宗教禮儀跟權威的方式,處理民間百姓所面對的問題時,民眾與處理者格格不入。在這過程當中,他體會到必須培養一些能向人民講道、受過良好教育的聖職人員的需要,必須建立一種更簡單、與初代教會使徒類似的體制,故成立道明會,特別訓練能言善辯的教師與傳教士。

道明會同時是中世紀托缽僧第二個大團體,他們自稱為主的看守犬,立志走遍歐洲去撲滅異端與無知。[2][3]注重講道與神哲學,故名宣道兄弟會 (Ordo Prædicatorum,縮寫為 O.P.)。

道明會於一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及一二一七年一月被教宗何諾三世Religiosam vitamNos attendentes 內書面批准成立。一二一七年一月二十一日何諾三世發表Gratiarum Omnium Largitori 詔書[4]確認會祖聖道明之追隨者作為一獻身研讀及獲授權宣講的修會,在此之前宣講之權力僅限於地方教長。[5]

修會會規以奧斯定會規(法語:La règle de Saint-Augustin)為基礎,會規接近奧斯定會方濟各會,也有設立女修會和世俗教徒的第三會,主要是在城市的中上階層傳教。擁有著名學者大阿爾伯特托馬斯·阿奎那。受教宗委派,主持宗教裁判所,參與鎮壓卡特里派。道明會特別提倡學術討論,傳播經院哲學,獎勵學術研究。當時在歐洲的許多大學裏,都有該會會士任教。[6]

改革至法國大革命

這時期初有不少傑出之會士為傳教而勇創新世界和新大陸,例如Bartolomé de Las Casas (c.1484–1566),他因目睹美洲的原住民(即印第安人)被西班牙之殖民統治者所施之殘酷折磨和種族滅絕而感到悲痛和忿慨,Bartolomé 神父後來因他致力捍衛美洲原住民的人權及文化而成名。

雖然沒有成功,但踏遍幾乎所有葡萄牙王國在亞洲殖民地的 Gaspar da Cruz (c.1520–1570) 或許是最早在柬埔寨宣講基督福音的傳教士,他之後在廣州的傳教也因受限制而沒有成功,最後回到葡萄牙,在一五六九至一五七零年間出版了一本關於中國的書[7]

這個時期跨越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前後約三個世紀。基督新教誓反教的出現及發展使修會六、七個會省及數百個會院倒閉,但新大陸的發現使修會的發展有一個新的活動空間及機會。

修會於十八世紀多次嘗試改革,但多徒勞無功,及後法國大革命摧毀了在法國的所有會省,修會趨於衰弱。

十九世紀至今

道明會當代史始於在舊世界和新世界的幾個國家革命摧毀修會後在不同會省之復興,其時約為十九世紀之初。2019年7月8日,在越南召開的道明會全體大會上,菲律賓籍的蒂莫內爾(Gerard Francisco Timoner III)神父當選道明會新任總會長。他也是首位出生於亞洲的道明會總會長。

分支

道明會大家庭包括聖職會士、輔理修士、修女、俗世會的成員以及兄弟會的神父和平信徒。詳見基礎會憲第九條。[8]

格言

  • Laudare, Benedicere, Praedicare
    讚美,感恩,宣講——節錄自道明會彌撒經文
  • Veritas
    真理
  • Contemplare et Contemplata Aliis Tradere[9]
    默觀所得,分享與人——詳見聖多瑪斯神學大全》第二集第二部179-188題[10]

在華傳教

1631年1月2日或3日,西班牙背景的道明會高琦神父(Ange Cocchi)從西班牙殖民地菲律賓抵達中國福建北部的福安,正式開始對中國傳教,在頂頭村得到大批信徒,並建造了教堂。高奇神父於1633年去世,接替他的是充滿激情、毫不妥協的黎玉范神父(Juan Bautista Morales或Jean—Baptiste Moralès, 1597-1664)。1645年黎玉范特意趕到羅馬向教廷報告,指責葡萄牙背景的耶穌會寬容中國信徒祭祖、尊孔,引發了曠日持久的中國禮儀之爭

1650年,來自福建的中國教徒羅文藻在馬尼拉就加入道明會。後來他在1674年被教宗克勉十世委任為南京代牧區宗座代牧。

1696年,在閩成立獨立的監牧區。在該省的傳教中心有:福安頂頭穆陽羅源福寧福州廈門延平等地。信徒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十分虔誠。

1707年,羅馬教廷將福建傳教區交給道明會,耶穌會撤離福州。

道明會在華語區的活動範圍一直局限於台灣以及福建地區。在福建曾經建立了福州廈門福寧霞浦)、建甌汀州等教區。位於福州倉山區泛船浦規模宏大的主教座堂也稱為福州聖多明我主教座堂

已知與之相關的機構

參見

參考文獻

  1. 會長為二零一六年七月博洛尼亞的總會議所為之會務報告 The relatio on the state of the Order to the General Chapter of Bologna in July 2016 by Brother Bruno Cadoré o.p.
  2. 陶理,《基督教兩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合譯, (香港:海天書樓,2001),271。
  3. 梁家麟,《基督教會史略-改變教會的十人十事》,(香港:更新資源(香港)有限公司,1998),158-159。
  4. 道明會。何謂禧年? (2015) http://www.op.org/en/jubilee/what-is-the-jubilee [Accessed 21 Feb, 2016]
  5. J.-P. Renard, La formation et la désignation des prédicateurs au debut de l'Ordre des Prêcheurs, Freiburg, 1977.
  6. 雷士理 編著,《基督教圖文百科1000問》,(中國: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233-234。
  7. Lach, Donald F.,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Volume I, Book Tw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42–743, 1965 
  8. 存档副本 (PDF). [2016-02-19]. 
  9. 存档副本. [2016-02-19]. 
  10. 聖多瑪斯‧阿奎那「神學大全」中文版首頁. summatheologiae.studium-piusx.org.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