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十二虎臣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江表之虎臣,是指三國時代孫吳麾下的12位將領的合稱。《三國志》作者陳壽將十二位合作一卷(卷五五·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並讚譽以上十二人為江表之虎臣[1]

成員

姓名 官職 爵位
程普 德謀 蕩寇將軍、江夏太守
黃蓋 公覆 偏將軍、武陵太守 關內侯
韓當 義公 昭武將軍、冠軍太守 石城侯
蔣欽 公奕 右護軍
周泰 幼平 奮威將軍、漢中太守 陵陽侯
陳武 子烈 偏將軍
董襲 元世
甘寧 興霸 折衝將軍、西陵太守
凌統 公績 偏將軍
徐盛 文向 建武將軍、安東將軍、廬江太守 蕪湖侯
潘璋 文珪 右將軍 溧陽侯
丁奉 承淵 左將軍、右大司馬、大將軍 安豐侯

參見

簡介

程普

蕩寇將軍江夏太守程普(?-210年),字德謀,幽州右北平土垠(今河北豐潤東)人。東漢末年孫堅麾下的武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他曾跟隨孫堅討伐過黃巾董卓,又助孫策平定江東。孫策死後,他與張昭等人共同輔佐孫權,並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功勳卓著。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擔任右都督一職與左都督周瑜共同抵禦曹軍,程普在東吳諸將中年歲最長,被人們尊稱為「程公」。

黃蓋

偏將軍武陵太守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荊州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人。東漢末年孫堅麾下的武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他也因為此事跡而被後人廣為傳頌,小說《三國演義》在刻畫黃蓋這一人物時描寫了「苦肉計」的故事。

韓當

昭武將軍冠軍太守、石城侯韓當(?-226年),字義公,幽州遼西(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孫堅麾下的武將,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主公。韓當因為擅於弓箭、騎術並且膂力過人而被孫堅賞識,追隨他四處征伐周旋,數次冒險犯難,攻陷敵人、擒拿俘虜。對江東基業的逐漸穩固和吳國的建立有着重要影響。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黃武五年(226年)卒。

蔣欽

右護軍蔣欽(?-220年),字公奕,揚州九江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東漢末年孫策麾下的武將,早年隨孫策平定丹陽、吳郡、會稽和豫章四郡。平盜賊,遷西部都尉。討會稽賊呂合、秦狼等,徙討越中郎將。又與賀齊併力討平黟賊。從征合肥,因功遷蕩寇將軍,領濡須督。後召還都拜右護軍,典領辭訟。蔣欽貴守約,性豁達。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討伐關羽,蔣欽率領水軍入沔水。回軍途中病逝。

周泰

奮威將軍、陵陽侯周泰(?-222~229年),字幼平,揚州九江下蔡(今安徽鳳台)人。東漢末年孫策麾下的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十幾處,就像在皮膚上雕畫一樣,吳將朱然、徐盛等因此對其拜服。後來孫權為了表彰周泰為了東吳出生入死的功績,而賜給他御幘青縑蓋。官至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死於黃武年間,有子周邵,亦數有戰功,死於黃龍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繼承了兵權和爵位。

陳武

偏將軍陳武(178年-215年),字子烈,揚州廬江松滋(今安徽宿松)人。東漢末年孫策麾下的武將。陳武年輕時儀表堂堂,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因戰功封為別部司馬,後來在孫權部下任職。由於陳武仁厚好施,故受到上至孫權,下至鄉里的敬愛。陳武又屢建戰功,封為偏將軍。建安二十年(215年)在合肥戰役中戰死,孫權對此十分哀痛。

董襲

偏將軍董襲(?-213年),字元朝,揚州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東漢末年孫策麾下的武將。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南征至濡須口,董襲跟隨孫權解救,並命董襲率五樓船前住濡須口。至夜深時,暴風狂襲,五樓船傾覆,眾將士乘走舸逃走,請董襲一起逃出。但董襲大怒曰:「受將軍任,在此備賊,何等委去也,敢復言此者斬!(受將軍的任務,在此處防備敵人,怎能委身而去,誰再說要逃走便立斬!)」於是無人敢干預。最後五樓船果然傾覆,董襲浸死,孫權改服致喪,厚待其家人。

甘寧

折衝將軍西陵太守甘寧(?-215年),字興霸,益州巴郡臨江(今重慶忠縣)人。東漢末年孫權麾下的武將。少年有力,讀諸子,18歲左右任過蜀郡丞。建安九年(204年)率八百健兒依劉表,因居南陽,不見進用。建安十年(205年)轉託黃祖,黃祖又以凡人畜之。期間曾射殺凌統之父凌操,因此與凌統有殺父之仇。建安十三年(208年),歸吳見用於孫權,大有作為。破黃祖據楚關,攻曹仁取夷陵,鎮益陽拒關羽,守西陵獲朱光,百騎夜襲曹營,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智勇雙全,戰功顯赫。仗義疏財。深得士卒擁戴,吳主賞識,被孫權封為西陵太守,折衝(常勝)將軍。《三國演義》中虛構在吳蜀之戰中被蜀國將領沙摩柯一箭射死。

凌統

偏將軍凌統(189年-217年),字公績,揚州吳郡餘杭(今浙江杭州餘杭)人,東漢末年孫權麾下的武將。凌操之子,官至偏將軍。凌統認為山中之人大多壯悍,可以用威信、恩惠勸誘他們投降,孫權便命他東進,並命各城凡凌統要求,皆先給予後報告, 募得精兵萬餘人。途中經過祖縣,並進入鄉寺,與鄉親舊友故恭敬盡禮,恩意極隆。後凌統病卒,得年二十九歲。孫權聞之,哀不能自止,數日減其膳,每言及凌統皆流涕,撫育其孤,又使張承為之作銘誄。

徐盛

安東將軍、蕪湖侯徐盛(?-224~229年)字文響,徐州琅邪莒縣(今山東莒縣)人。東漢末年孫權麾下的武將。徐盛最初因討伐山賊有功而被加為中郎將,後於濡須口之戰中表現出色,得到孫權的讚賞。黃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伐吳時,徐盛建議在建業外圍築上圍牆,建築籬笆,並在牆上設置假箭樓,江中擺上戰船。曹丕到達廣陵後,看到圍牆驚愕不已。圍牆連江數百里,而長江正在漲水,於是曹丕放棄進攻,引軍撤退。吳黃武年間,徐盛病逝。

潘璋

右將軍、溧陽侯潘璋(?-234年),字文珪,兗州東郡發乾縣((今山東聊城冠縣東)人。東漢末年孫權麾下的武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偷襲荊州後,關羽自麥城逃走,潘璋與朱然一同率部攔截關羽,他部下的馬忠生擒關羽及其子關平等人。黃武二年(223年),魏將曹真夏侯尚等圍攻南郡朱然,夏侯尚分前軍三萬人造浮橋,渡過百里洲上,諸葛瑾、楊粲合兵前往解救,但未知敵情,未能解救,而魏軍每日都有士兵渡河。潘璋認為:「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戰。」便率軍到魏軍上流五十里,割下數百萬束蘆葦,縛成大筏,準備點燃後順河水而下,火燒浮橋。

丁奉

大將軍、安豐侯丁奉(?-271年),字承淵,揚州廬江安豐(今河南固始)人,東漢末年孫權麾下的武將。年少時以驍勇為小將,經常奮勇殺敵,斬將奪旗,屢立功勳,曾屬於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帳下副將。建興元年(252年),的東興之戰中「雪中奮短兵」,大破侵犯東吳的魏軍。永安元年(258年),吳景帝孫休在位時,孫休與張布密謀,想誅殺佞臣孫綝,張布曰:「丁奉雖不能吏書,而計略過人,能斷大事。」孫休便召丁奉,並說明原由:「綝秉國威,將行不軌,欲與將軍誅之。」丁奉曰:「丞相兄弟友黨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臘會,有陛下兵以誅之也。」孫休接納此計。宴請孫綝,丁奉與張布給左右打眼色,當場斬殺孫綝。升遷為大將軍,加左右都護。

評價

正史並無「江東十二虎臣」此名稱,為現今網絡中為了讓三國勢力中皆有稱號之猛將對等而衍生出來之稱呼,不過有很多對於上數將領的評價。

  • 陳壽三國志》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權能忘過記功,其保據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冑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
  • 陸機:「甘寧、凌統、程普賀齊朱桓朱然之徒奮其威。韓當、潘璋、黃蓋、蔣欽、周泰之屬宣其力。」
  • 程公許:「蜀將如關、張、龐統,吳將如周瑜魯肅,志長命短,天下重惜之。而馬超黃忠趙雲費禕呂蒙程普步騭甘寧輩皆智勇絕倫,足以當一面。」
  • 章如愚:「如程普、黃蓋、甘寧、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賀齊凌統全琮呂范,皆智足以御眾,勇足以卻敵,未有不為守令之職者。」
  • 郝經:「程普諸將皆江表虎臣,鏖兵衛主,攻堅軋敵,興王定霸,孫氏兄弟卒立國建號,諸將之力也。若黃蓋之水戰而用火攻,能用竒者也;蔣欽之不挾私怨而舉徐盛;凌統之親賢下士輕財重義;陳表傾家養士妻子露立,並有良將之規。甘寧之奢侈、潘璋之不法,權皆容之,許寧報蘇飛之恩,不使統復父,操之讎馭將之術也。丁奉恃功而驕,不容於虐主,宜哉!」「吳將剽輕,殆多譎計。莫肯下人,卒自稱帝。摩創撫孤,動輒流涕。駕馭有術,驅策有方。果保江東,不負桓王。」
  • 慕容廆:「不知今之江表為賢俊匿智,藏其勇略邪?將呂蒙、凌統高蹤曠世哉?」
  • 蕭常:「(黃)蓋將略吏能,皆有可稱;(蔣)欽折節好學,以公滅私,(徐)盛憤惋於邢貞,統降意於盛暹,(丁)奉破強敵、夷鉅奸,舒徐不迫,皆江東之翹楚。」
  • 劉咸炘:「程普最長,黃、韓從堅,蔣、周、陳、董從策,甘、凌、潘、徐則權所用也,丁奉行輩最後。」

註釋

  1. 《三國志‧吳志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