黿頭渚

求聞百科,共筆求聞
黿頭渚近代園林
(含橫雲山莊和七十二峰山館)

黿頭渚長春橋櫻花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無錫市濱湖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16年~1936年
編號441(第五批)
登錄2002年10月22日
2006年6月5日擴展

黿頭渚,位於無錫市西南15公里的太湖之濱,為一突入湖中的島渚,因形似黿頭故名。有太湖第一名勝、太湖佳絕處等譽稱。

概況

《黿頭渚》[1]頁87
祝枝山(明)
咸池五車直下注,峨眉岳岱潛相通;
乾坤上下浮元氣,郡圍周遭護渚宮;
岩穴會因仙跡幻,魚龍不助霸圖雄;
擬把玄圭獻天子,再看文命告神功。

1950年代黿頭渚風景

黿頭渚為太湖第一名勝,其名最早見於明朝,文人王永積有文「水石激濺,山根盡出,嵯岈蒼老,綿亙數十丈許,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黿頭然,因呼為黿頭渚。」時有邑人高攀龍在此隱居,留有「馬鞍山上振衣,黿頭渚下濯足;一任閒來閒往,笑看世人侷促。」的詩句,後人將此一史事刻於峭壁之上,字為「明高宗憲公濯足處」。光緒廿一年(1895年),無錫縣令廖綸偕友人遊覽黿頭渚時,留下了「包孕吳越」四個擘窠大字,鐫刻於石壁之上,氣勢磅礴。[2]頁80-82

1916年,無錫工商企業家楊翰西在黿頭渚充山附近購地4公頃,次年起興建橫雲山莊,歷20餘年經營,先後建成了奇秀閣、漪瀾堂、誦芬堂、藕花深處、長春橋、雲逗樓等十數處亭台樓閣,山地面積60多畝。而後,社會賢達王心如又在充山南麓購地4.67公頃,建造太湖別墅,別墅內有七十二峰山館、萬浪橋等景致,並與橫雲山莊相通。此外,在黿頭渚一帶還有何輯伍別墅、蔡緘三退廬、鄭明山鄭園、陳仲言若圃等,形成了太湖開發建設最早的風景建築群。雖系私園,但也對公眾免費開放。[3]頁138

抗戰時期,楊翰西四子楊彥斌任偽無錫縣長,組織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將橫雲山莊改名為「橫雲公園」。抗戰勝利後,山莊作為逆產沒收歸公。[3]頁1381950年3月,建立黿頭渚公園管委員。1958年,無錫市政府將江蘇省幹部療養院管轄的七十二蜂山館、萬方樓、方寸桃園等七處景點重新劃歸黿頭渚,統一管理。「文革」時期,易名為「東風公園」,1979年起始恢復。1982年,黿頭渚公園擴建,逐步形成今日之貌。[4]頁5-7

黿頭渚絳雪軒一泓水池處有長春橋,仿頤和園玉帶橋,橋前後有湖堤,以橋為界同太湖分隔。長春橋建於1936年,同時在橋畔栽種有日本野生大山櫻「染井吉野」,每年四月花期時一片淡紅粉白相接,稱為櫻堤,雅稱長春花漪,是黿頭渚的著名景觀,被譽為中國的「上野公園」。[5]頁110;[4]頁81988年起,作為中日友好交流的代表城市,無錫黿頭渚畔每年均會有不少日本民眾前來栽種櫻花樹,由此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櫻花林。目前,公園內計有各類櫻花樹3萬多株,是中國最大的櫻花之地,名列世界三大賞櫻勝地之一。[6]

黿頭渚西北有小箕、大箕、中犢、管社等群峰,形成了「十八灣」風景帶,東南是綿延10多公里、峰巒疊嶂的(山軍)嶂山區。黿頭渚近處湖中有四座小島,因一座被另一座所遮,看上去只有三座,被稱為湖中三山。三山本是荒島,1994年起,經過人工開發,在島上構築具有道教色彩的太湖仙島,遊客可乘遊輪橫渡太湖至島上遊覽,這也成為了黿頭渚公園的一個新興景點。[7]頁113-115

景點

充山隱秀

黿頭渚山水雄偉,氣象闊大,非人工模擬自然的傳統造園手法所能匡范。故當初建園時,園主多以皇家宮苑為模式,並親率工匠去北京看樣仿造,號稱「寫放出自舊京,營造咸依法式」。尤以誦芬堂面闊五間,四面環水,三面迴廊,儼然丹籞水殿,臨湖之「具區勝境」坊,其景觀也極似頤和園排雲殿「雲輝玉宇」坊。諸如此類等等,建築風格多為北式,甚至門窗花格亦取官式,在江南諸園中為獨有的一例。[8]頁136

經過數次改擴建,如今黿頭渚公園內擁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萬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徑、太湖仙島、江南蘭苑及犢山晨霧、廣福古寺等十數處景點。

太湖佳絕處坊

進黿頭渚公園大門不遠處可見「太湖佳絕處」牌坊,坊建於1931年。結構古典,北式風格。原有額「山輝川媚」,於抗日戰爭時改為「橫雲公園」。1949後改為為「黿頭渚」;文革中,又易為「東風公園」。1975年,根據郭沫若詩句書額「太湖佳絕」,1979年由名畫家李可染書額「太湖佳絕處」,1981年又集郭沫若手跡重組制額。牌坊右側,有一磚拱門牆,正反面有磚刻「利涉」、「問津」四字。因1934年以前黿頭渚只有水路可通,渡船在此停泊,即是「利涉」,渡船將遊人送到這裏,不知「桃花源何處」,故還要「問津」。[5]頁109牌坊後,立一照壁,擋住園中景色。壁後臨水而築「涵萬軒"水榭,取「亭小卻能包涵萬頃波濤」之意。亭中立「涵萬軒」額,扇形,朱汝珍書。另有乾隆所書「湖山罨畫」一匾,原是北京靜明園中舊物,為園主於1934年在北京地安門外煙袋斜街所得,移掛此地。[4]頁7

黿渚春濤

黿頭渚燈塔

過具區(太湖古稱具區)牌坊,入「藕花深處」,即到黿頭渚,首見燈塔。此塔建於1924年,為錫湖輪船公司通航時,地方人士集資建設以作賀。後幾經修葺,達到13.1米的高度。燈塔後有刻石,正面刻「黿頭渚」三字,為秦敦世所書;另一面刻「黿渚春濤」四字,原為清朝狀元劉春霖所書,毀於「文化大革命」。1974年修復刻石時,真跡已失,後從唐駝為「花神廟」書寫的楹聯中,集「黿渚春濤」四字,加以恢復。站在渚頭,盡觀太湖山水,波濤拍岸,遠眺石壁上「橫雲」、「包孕吳越」等崖刻,氣勢雄偉非凡。[4]頁10-13

廣福禪寺

廣福禪寺

從黿頭渚拾級而上,可到廣福寺。廣福寺原為南朝蕭梁時期的峭岩寺,上山路旁有一勺泉,取「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之義。1921年,了道大師駐錫於此專宏淨土,取「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將峭岩寺更名為「廣福寺」。1924年,有一軍人來到廣福寺削髮為僧,稱為量如。地主楊翰西見狀便將「一勺泉」上的十畝多山地捐贈給了量如和尚,廣福寺始得擴建,形成深山古寺之風。在寺前左,有小南海,為普善和尚募化所建,供應素面素齋,名聞遐邇。寺西端有陶朱閣,為紀念范蠡泛舟太湖、歸隱無錫之事而建。自廣福寺曲徑而下,便是「萬浪卷雪」景觀,一覽太湖靈秀。[9]頁95-96;徐武、沈虹太,《無錫風物誌》(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ref>頁97-98

逸事

  • 傳說太湖本為陸地,叫做山陽縣,此地有一孝子,供奉老母不輟。後偶遇化成叫花子的鐵拐李,孝子亦悉心照顧,感動了鐵拐李,遂泄露天機,告知此地將發大水,屆時城門口的石獅子眼中會流血,囑他見此便背上母親往北逃。孝子聽後,天天前去查看石獅子。旁有一賣肉人家,問其何故,得知後訕笑一番,還誠心戲弄孝子,偷偷在晚上拿了豬血抹在石獅子眼睛中。翌日,孝子一見此景,連忙背起母親,並一路呼喚鄉親逃命,不久洪水即至,孝子一路狂奔,時而駐足歇息,洪水也緊跟其後。最後,孝子和逃出來的鄉親們定居在岸邊,建成了無錫城,而當時孝子的三個駐足之處就是三山,無錫則因此留下了謠諺:「沉沒山陽縣,氽出無錫城」。[10]頁5-9
  • 據說在古代,黿頭渚之地理並不如今,而是被相連的犢山所遮,封住了湖口,水流不通,百姓用水、灌溉極難。此時,被玉帝貶下凡的豬婆龍化作人形,名喚張勃,正攜家帶口來到無錫,他見此情形,決意治水,要把犢山挖兩個缺口以能通水。惟山崖或是堅硬、或是今鑿明長,凡間工具難以鑿通。張勃只得在半夜偷偷變化成豬婆龍,連啃三夜,終於把鑿開了一道口,形成了中犢山與北犢山。張勃為此連瘦數十斤,但仍用此法去啃南犢山。妻子不忍,半夜去送飯菜,忽見怪物,當即嚇死,豬婆龍見妻亡,慟哭不已,聲音驚動了上天,張勃被抓回天庭,此時南犢山業已挖通,惟水深比北犢山稍淺。無錫百姓感恩張勃不已,為其建張元庵廟,世代供奉。[10]頁108-116
  • 1948年春,蔣介石宋美齡來錫,遊玩蠡園、太湖,品嘗太湖船菜。一日,蔣與夫人同赴黿頭渚中犢山榮氏家族之錦園登山,行至半路,突遇一丐婦行乞,警衛欲上前阻攔,被宋美齡止住,從包中取出金圓券數張賞給丐婦,當時金圓券尚未貶值,實為一筆不小的錢款。中犢山之錦園,即今日之太湖工人療養院,是1952年周恩來親點興建的一南一北兩處國家級療養院(北即北戴河)。陳毅、劉伯承、聶榮臻、日本前首相片山哲、梅蘭芳、楊振寧、英籍華裔作家韓素音等都曾下榻入住,在此遠眺太湖,煙波浩渺,又頗為幽靜。[11]頁142-146;[12]

交通及遊覽資訊

公共交通

  • 公共汽車:無錫中央車站公交A島乘坐1路、樂游1號線可抵黿頭渚充山大門,1路票價2元、樂游1線5元。均可使用無錫市民卡及支付寶太湖交通電子卡。

景區內交通

  • 接駁巴士:憑門票或無錫園林卡於充山大門入口處附近上車,免費接駁至園內黿頭渚牌坊處。
  • 小型觀光車:行駛於充山大門之黿頭渚牌坊之間,招手即停,票價10元/人。
  • 太湖仙島渡船:憑門票或無錫園林卡於黿頭渚牌坊旁碼頭免費乘船往來太湖仙島。
  • 賞櫻水上專線:櫻花節期間,可至望山路蠡湖中央公園水上茗豪碼頭乘遊船進入黿頭渚充山碼頭,票價大船單程20元/人、往返30元/人。

景點收費

黿頭渚景區門票一票制,售價90元/人,可使用無錫園林卡。70歲以上者憑證件可免費入園,持學生證、60歲以上等可半價入園。但免費與優惠入園者需另付太湖仙島渡船及接送巴士之往來票價。

圖集

參考資料

  1. 喻學才主編,《中國旅遊名勝詩話:水》(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10月)。
  2. 王立人主編,《無錫山水》(鳳凰出版社,2009年6月)。
  3. 3.0 3.1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著,《江蘇省志·園林志》(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1月)。
  4. 4.0 4.1 4.2 4.3 無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無錫地方資料匯編》第二輯(1984年12月)。
  5. 5.0 5.1 中華地圖學社編,《中華名勝100景》(中華地圖學社,2004年5月)。
  6. 〈中日櫻花友誼林千畝櫻花太湖之畔盛放引萬餘遊人〉,《中新社》(2013年3月21日)。
  7. 顧一群編,《運河名城:無錫》(古吳軒出版社,2008年12月)。
  8. 《江蘇文物綜錄》編輯委員會編,《江蘇文物綜錄》(1988年10月)。
  9. 劉志彪主編、余日昌著,《江蘇百座寺廟》(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10. 10.0 10.1 無錫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編,《無錫的傳說》(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4月)。
  11. 李偉,〈隨蔣介石游太湖〉,文中所載地點小箕山為作者記憶有誤,實為中犢山榮氏家族錦園,下引中有考證,載於劉瑞林主編,《溫故·十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
  12. 王才興,〈錦園往事〉,《江南晚報》(2015年1月11日)。[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