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现处于繁体转换模式
出自求聞百科
黑龍江
Амур
河流
國家  中國 蒙古 俄羅斯
支流
 - 左側支流 歐里道依河結雅河比拉河布列亞河
 - 右側支流 額木爾河呼瑪河松花江烏蘇里江
城市 海蘭泡黑河同江伯力廟街阿穆爾河畔共青城
主源 鄂嫩河-石勒喀河
 - 位置 蒙古肯特省肯特山脈
 - 海拔 2,045 m(6,709 ft
 - 坐標 48°48′59″N 108°46′13″E / 48.81639°N 108.77028°E / 48.81639; 108.77028
次源 克魯倫河-額爾古納河
 - 位置 蒙古肯特省烏蘭巴托約195公里(121英里)
 - 海拔 1,961 m(6,434 ft
 - 坐標 48°47′54″N 109°11′54″E / 48.79833°N 109.19833°E / 48.79833; 109.19833
匯合點 額爾古納市恩和哈達鎮東北
 - 位置 中國內蒙古額爾古納市、俄羅斯外貝加爾邊疆區莫戈恰區
 - 海拔 303 m(994 ft
 - 坐標 53°19′58″N 121°28′37″E / 53.33278°N 121.47694°E / 53.33278; 121.47694
河口 韃靼海峽
 - 位置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廟街鎮
 - 海拔 m(0 ft
 - 坐標 53°00′N 141°00′E / 53.000°N 141.000°E / 53.000; 141.000
長度 2,824 km(1,755 mi[1]
流域面積 1,855,000 km²(716,220 mi²[1]
流量 河口
 - 平均流量 11,400 /s(402,587 ft³/s
 - 最大流量 30,700 /s(1,084,160 ft³/s
 - 最小流量 514 /s(18,152 ft³/s

黑龍江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穆麟德sahaliyan ula,蒙古語:Амар мөрөн),俄羅斯稱之為阿穆爾河(俄語:Река Амур羅馬化Reka AmurIPA:[ɐˈmur]),是亞洲東北部的一條河流,幹流由石勒喀河額爾古納河匯流形成,經過中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之後以東北向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幹流流長2824千米,若以海拉爾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約4344公里,若以石勒喀河為源頭計算,則總長度4416公里。流域面積共計184萬平方千米,其中中國境內90萬平方千米。黑龍江是中國四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

名稱

黑龍江在《山海經》中稱為欲水黑水時被稱為弱水南北朝時,黑龍江上游稱完水松花江及兩江匯流後被稱為難水時始稱黑龍江下游為黑水,完水改作望建水、難水改作那河。《遼史》第一次以「黑龍江」來稱呼這條河流,因河水中含有大量腐殖質,水色黝黑,蜿蜒如游龍,故名。黑龍江流域在金朝被納入領土範圍內,成為金國內河。時稱為混同江。「黑龍江」的滿語名字為「薩哈連烏拉」(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穆麟德sahaliyan ula),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意為「江」。有時也會作「薩哈連木克」(滿語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ᠮᡠᡴᡝ
穆麟德sahaliyan muke),「木克」意為「水」。在蒙古語中,這條河被稱為「哈拉穆連」(蒙古語:Амар мөрөн)。俄羅斯將這條河稱為阿穆爾河(俄語:Река Амур羅馬化Reka AmurIPA:[ɐˈmur])此詞來自通古斯語族,意為「大河」或「大水」。[來源請求][2]一說「阿穆爾」在俄語中意為「愛情」。[3]阿穆爾河(Amur River)也是該河在國際上普遍的稱呼,但華人一般習稱其為「黑龍江」。

清朝「黑龍江」指的僅僅是黑龍江和松花江匯合處上游的河道。和松花江匯合後的下遊河道,被視為松花江下游。 中俄《璦琿條約》中就以「松花江」指代今日兩江匯合處到今日黑龍江河口這段河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的地圖中,同時使用「黑龍江」和「阿穆爾河」對此河流進行表記,於中國一側標記「黑龍江」,俄羅斯一側標記「阿穆爾河」。中國大陸官媒在涉及中俄邊境的內容時多以黑龍江(阿穆爾河)這種括注俄方名字的方式稱呼這條河流。[4][5]

水系

黑龍江有南北兩源,北源為發源於蒙古國肯特山東麓的石勒喀河,南源為額爾古納河。額爾古納河也有兩源,《中國河湖大典·黑龍江、遼河卷》 中將發源於大興安嶺西坡的海拉爾河作為主源,也有很多資料將發源於蒙古國肯特山東麓的克魯倫河作為額爾古納河的源流。根據《中國河湖大典》中的記載,克魯倫河注入中國境內的呼倫湖後,通過扎蘭鄂羅木河與額爾古納河相通,歷史上扎蘭鄂羅木河是一條調節湖水的吞吐性河流,當呼倫湖水位較高時,湖水流入額爾古納河,當湖水水位較低時,額爾古納河水倒流入呼倫湖。1958年,扎蘭鄂羅木河被煤礦堵塞,1971年挖掘了一條長16.4千米的人工河,將扎蘭鄂羅木河改道,並修建了泄水閘和攔洪閘,使呼倫湖水位得到人工控制。

石勒喀河與額爾古納河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恩和哈達鎮東北相匯,之後幹流經過中國黑龍江省北界與俄羅斯遠東聯邦管區南界,自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向東北流穿越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最終流入韃靼海峽[3]

支流

歷史

黑龍江沿岸最早的居民是古亞細亞人,後受通古斯人壓力,只分布於黑龍江下游,代表性民族是尼夫赫人,他們發展出發達的定居捕魚與海獸文化。

秦朝漢朝時,游牧民族,包括肅慎鮮卑蒙古契丹女真鄂倫春等,都在這一帶生活。其中的部分民族之後曾經入主中原,建立政權,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唐朝屬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室韋靺鞨部。

元朝屬於遼陽等處行中書省管轄,並在黑龍江下游設置征東元帥府

明朝永樂年間明廷設置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管轄奴兒干地區的所有軍事建制機構。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派駐數年而輪調的流官,後為當地部落領袖所世襲。僅現中國國內部分的黑龍江兩岸明廷就設置百餘衛所實行管轄。

清朝,黑龍江一名成為官方名稱,為清初犯人流放之地。馮景嘗言:「今烏喇得流人,繩系頸,獸畜之。死則裸而棄諸野,烏鳶飽其肉,風沙揚其骨……」[6]康熙時始廢流放烏拉[7],但雍正五年李煦又被流放至此。雍正十年(1732年)在烏拉建成「望祭殿」。1683年設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之後清廷同從東歐探險的沙皇俄國軍隊發生軍事衝突,最終在兩次雅克薩之戰後迫使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條約明確規定了自黑龍江上游支流格爾必齊河(Gorbitsa River)以下、支流額爾古納河以南的黑龍江流域領土皆為中國所有,但烏第河一帶卻為爭議地區。19世紀上半頁開始沙俄重新滲透黑龍江中下游,建立多處據點並移民,並在1858年《璦琿條約》與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分別強行同清朝簽訂兩次不平等條約,將外滿洲(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正式吞併,黑龍江和其支流烏蘇里江成為中俄界河至今。

中俄邊界劃定

根據中俄邊界談判的結果,漠河市以北黑龍江航道中心線至北點是中國領土最北端
海蘭泡慘案中,俄軍綁縛中國人準備屠殺

自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後,江北土地被割讓給俄國,黑龍江開始成為中俄大部分地區的邊界。1900年八國聯軍向中國開進時,俄國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越過黑龍江,放火燒毀當時屬於清朝璦琿城,並製造海蘭泡慘案,並深入清朝國境約40公里。不久戰事結束,並將原屬清政府管轄的江東六十四屯(位於黑龍江北岸)以武力占領。1907年江南部分建黑龍江省。簡稱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以黑龍江為基本邊界,擱置沿岸土地的主權爭議。但自珍寶島事件後中蘇關係逐漸惡化,兩國軍隊開赴黑龍江沿岸,導致黑龍江地區局勢危急。自20世紀80年代末才有所緩和。2004年,中國和俄羅斯簽署《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將兩國國界以黑龍江為基本界限劃清。

中國與俄羅斯在1990年代至21世紀初相繼確定東端邊界的走向。中國方面放棄自19世紀中葉被俄國取得的大量土地的主權要求,以及被強佔的江東六十四屯。同意將兩國邊界以實際控制線,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為主要依據進行劃分。目前邊界走向已確定完畢。

生態環境

黑龍江流域大部分區域因地廣人稀,生態環境總體良好,森林植被覆蓋率總體平均達40%以上,是中俄兩國主要的林區之一。[8]流域內是珍稀物種東北虎遠東豹等的主要棲息地。

中國境內的黑龍江流域地區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老工業基地,局部地區受工農業生產影響,存在着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社會經濟

資源

黑龍江流域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礦產資源。

流域內原始針葉林分布廣泛,俄羅斯境內森林面積達1.23億公頃,木材蓄積量120億立方米。中國境內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曾經是中國主要的林木基地,因過度採伐,特別是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地區多受損害,自漠河市至黑河市很少見到樹齡20年以上的樹木。現中國境內的林場大部分已改制,林區封山育林。因俄羅斯方面林業資源極為豐富,一般在冬季黑龍江封凍時中國經常進口俄羅斯的木材進行加工。 黑龍江流域漁業資源豐富,以盛產遠東紅點鮭大馬哈魚而聞名。黑龍江中因為漁民獵殺獲取魚子醬,數量大大下降。上游流域位於蒙古國和中國內蒙古境內擁有廣闊的草場,畜牧業發達,是中國著名畜牧品種三河馬三河牛烏珠穆沁牛烏珠穆沁羊的主產地。

流域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黃金等。自漠河市至愛輝古城沿岸地區歷史上因盛產黃金曾被稱為「黃金之路」。中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就位於流域內。

此外黑龍江流域內擁有草原、森林、湖泊、濕地等多種地貌景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是中國冬季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城市

黑河市

幹流河畔主要城市有:

中國
俄羅斯
  • 伯力(哈巴羅夫斯克,俄語:Хаба́ровск),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
  • 下列寧斯克耶
  • 阿穆爾河畔共青城Комсомо́льск-на-Аму́ре
  • 廟街(阿穆爾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Николаевск-на-Аму́ре,黑龍江之入海口)
  • 海蘭泡(布拉戈維申斯克,Благове́щенск,阿穆爾州首府)

經濟開發

1970年代,隨着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加強,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簽訂大量貿易協定,並將黑河市同江市等數個沿江城市與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等遠東城市闢為邊境互貿城市,利用互補的資源優勢帶動黑龍江流域地區經濟的發展。

黑龍江流域地區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木材加工基地和工業基地。中國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俄羅斯的「遠東開發」計劃以及蒙古國的「草原之路」發展戰略在此區域進行了有機的對接。2016年,中、蒙、俄簽署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黑龍江流域是走廊的核心區域。

航運

2020年5月,黑龍江呼瑪段全線開江

黑龍江沿線曾盛產沙金,在清朝達到繁榮,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龍江作為中國北方邊界的界河,中華人民共和國邊界的最北端位於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大小支流約有950餘條(包括時令河),其中黑龍江最長的支流是約1657公里的松花江。在支流邊,中國大約有大小港站160個。

黑龍江上也有眾多島嶼分布,包括著名的大黑河島以及黑瞎子島等島嶼分屬中、俄兩國。其中大黑河島已發展成為貿易中轉站,設施較為齊全。

通航權

黑龍江南段(中俄邊境段)屬於中俄兩國共同擁有, 因此雙方都有通航權。 北段為俄羅斯內河,外籍船隻不能通行。然而,根據1992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和俄羅斯聯邦運輸部關於在黑龍江和松花江利用中俄船舶組織外貿貨物運輸協議》, 俄方從1992年起為中方開放俄羅斯段黑龍江的通航權。 因此中俄船隻均可於黑龍江上航行。[9]

參考文獻

  1. 1.0 1.1 Amur River.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Universitat de Valencia. 1995 [2010-03-19]. 
  2. Сколько имён у Амура?
  3. 3.0 3.1 中國河湖大典》編纂委員會. 《中国河湖大典·黑龙江、辽河卷》 (M) 1.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4年4月. ISBN 978-7-5170-1950-3. 
  4. 筑牢关系倡导开放 推动中俄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写在习近平连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对俄国事访问之际. 人民網. 2019-06-04. 
  5. 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发布(全文). 人民網. 2014年10月15日. 
  6. 馮景:《解舂集文鈔》卷十二《奇奴傳》
  7.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康熙特頒旨:「流徙烏拉人犯,無屋棲身,無力耕種。復重困於差徭;況南人脆弱,來此苦寒之地,風氣凜冽,必至顛踣溝壑,殊可憫惻。」
  8. 賈生元. 中俄界河——黑龍江的生態保護與可持續開發探討[J]. 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2(02):31-35.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與俄羅斯聯邦運輸部關於中國船舶經黑龍江俄羅斯河段從事中國沿海港口和內河港口之間貨物運輸的議定書(俄羅斯1998.12.10) - 商務歷史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