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璽(動物學家)

出自求聞百科

張璽(1897年2月—1967年7月10日)[1]:160[2],字爾玉直隸邢臺平鄉[2][3],中國海洋動物學家湖沼學家[2][3],中國貝類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3]。曾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

生平

張璽幼年在家鄉讀書[2],1922年,張璽獲公費留學赴法國深造,攻讀海洋科學[3]。兩年後,齊雅堂(後來另一位海洋動物學家齊鍾彥的父親)亦到了法國留學,攻讀植物學[4]。張璽和齊雅堂二人結識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4],為日後張璽和齊鍾彥的合作埋下了伏筆。

1927年,張璽獲里昂大學碩士學位[2],因此後來得以在里昂大學接受動物學研究室瓦內教授指導,從事後鰓類軟體動物的研究[2]。1931年,張璽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2]。1932年,張璽回流中國[2][3],應聘為北平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從事海洋動物的研究[2]。1933年,與齊雅堂一同出任北平中法大學生物學系[3][4],任動物學及海洋生物學教授,從事海洋無脊椎動物學研究[2]

中國解放後,中法大學經濟系、生物系併入南開大學[5],張璽亦隨同遷往南開大學。而後與童第周曾呈奎等一起籌建並領導了位於青島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研究室(後擴建為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研究所)。1958年他參與籌建了南海海洋研究所,並且兼任所長;另外,他還被聘兼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領導淡水、陸生貝類的工作。[6]

1957年反右運動爆發,許多九三學社成員被劃為右派。曾任九三學社青島支社副主任委員[1]:11的張璽亦未能倖免。

1967年7月,於山東省青島市病逝[2],正值中國大陸爆發「文化大革命」之時。根據尤芳湖在其回憶錄記載,時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竺可楨由於看重張璽作為一位曾經放洋留學學者的年富力強,而且具有管理才能,因此安排他與具相同特質的童第周曾呈奎三人共同創立中科院的海洋研究所[1]:13。三人的成績亦有目共睹,但這種「專業」,在文化大革命中卻成為了他們的罪證[1]:12。所以張璽的死與文化大革命離不開關係。

由他命名的分類單元

由張瓕描述命名的物種一般都使用他的姓氏的漢語拼音「Zhang」,但較舊期的文獻也有可能仍舊用他的姓氏的法語拼寫「Tchang」[7][8][9],而未必所有文獻的編者都知道這兩個姓指的是同一人而懂得自行訂正。

重要著作

以下為張璽部分常被引用的著作: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薛原. 检讨: 旧档案裏的中国海洋学术权威. 秀威出版. 2009-12-01 [2018-06-12]. ISBN 9862213639 (繁體中文). 
  2.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齊鍾彥. 纪念张玺教授诞辰100周年(1897-1997). 海洋與湖沼. 1998-01-16, 29 (3): 229–231 [2018-02-23] (簡體中文). 
  3. 3.0 3.1 3.2 3.3 3.4 3.5 (探秘)张玺:就像贝壳离不开大海. 河北青年報. 2012-08-20 [2017-03-08] (簡體中文). 
  4. 4.0 4.1 4.2 齐钟彦:让贝壳熠熠生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2010-03-12 [2017-03-08] (簡體中文). 
  5. 陳雁. 北平中法大学的终结与拆分. 北京檔案. 2011, (3): 54–55. 
  6. 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張璽, 北京: 中國數字科技館, 2006–2008[失效連結]
  7. 7.0 7.1 国际贝库:长全海笋. 台灣貝類資料庫. [2018-06-03] (繁體中文). 
  8. 8.0 8.1 張璽; 齊鍾彥; 李潔民. 中國的海筍及其新種. 動物學報. 1960, 12 (1): 63–87 (簡體中文). 
  9. 9.0 9.1 Bieler R, Bouchet P, Gofas S, Marshall B, Rosenberg G, La Perna R, Neubauer TA, Sartori AF, Schneider S, Vos C, ter Poorten JJ, Taylor J, Dijkstra H, Finn J, Bank R, Neubert E, Moretzsohn F, Faber M, Houart R, Picton B, Garcia-Alvarez O (編). Barnea elongata Tchang, Tsi et Li, 1960. MolluscaBase.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2010-11-10 [2018-06-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