や行い

出自求聞百科
平假名𛀆
片假名𛄠

平假名𛀆」與片假名𛄠」是日語假名,又稱為「や行い」,屬於や行い段,由一個音節組成。原發音與其他や行相同以/j/開頭,發為/ji/,後發音變為同あ行「い」(/i/),現代假名遣已不使用,由い代之。Unicode收錄於U+1B006、U+1B120。

字源

日語 字源
平假名「𛀆」字源 同「」皆源自「以」的草書,但較接近「以」的行書
片假名「𛄠」字源 「以」的左側偏旁,類似顛倒並左右鏡像後的片假名「イ」。

歷史

1873年(明治6年),在契沖假名遣的基礎上制定歷史假名遣,為當時小學教科書所採用,並在社會上普及。除此之外類似的例子還有「𛀁」(や行え)與「𛄟」(わ行う)。

後來,や行い、や行え、わ行う的書寫,漸漸轉變為い、え、う。[1]在1946年頒布的現代假名遣中,這些變體假名被廢止停用。

上方圖片中:

  • 左圖:左數第三行為平假名や行,自上而下第二個為平假名「𛀆」。
  • 右圖:左數第三行為片假名や行,自上而下第二個為片假名「𛄠」。

文字

在江戶、明治年間,有些人試圖區分あ行い(i)和や行い(yi)的假名[2]。字形因文獻而異,平假名「𛀆」和「𛄠」只是其中兩個。

  • i(あ行い)
    • 傳統假名
      • [3](平假名)
      • [3](片假名)
  • yi(や行い)
    • 傳統假名
      • い (平假名)
      • 𛀆[3](「い」的變體假名,平假名)
      • イ (片假名)
    • 人工假名
      • [4](加點的「い」,平假名)
      • 𛀆[5](加點的「𛀆」,平假名)
      • [3](「以」的行書,平假名)
      • [4](加點的「イ」,片假名)
      • 𛄠[3][6](「以」之省筆[6]。可以用倒置的字母 "イ "來代替。片假名)

這種區分是根據「音義派」的理論提出的,該派堅持認為,あ行い與や行い、あ行え與や行え、あ行う與わ行う最初的發音不同,不同的假名用於對應不同的讀音。然而,隨着日語研究取得進展,出現了一種理論,認為每組假名中的不同假名,其發音並無區別,這些變體假名從未被實際使用過。[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